过去,谁敢说《小姐不熙娣》没有小S就能继续?然而,现在有人竟然能大言不惭地这么说。
最近,关于小S复工的风声再次传起,媒体报道她将在10月回归。然而,热搜话题尚未升温,节目制作人B2便亲自跳出来浇了一盆冷水,不仅否认了复工消息,还话里话外地怼得极为辛辣,甚至开玩笑地说:“我怎么不知道她要复工,记者都比我清楚?”看似自嘲,实则精准地一刀一刀捅了过来。
“记者朋友都比我清楚”,这话,明摆着带有讽刺意味,若不是在调侃,那我真该反思自己是不是孤陋寡闻了。更直白的是,他表态:小S想休息,他尊重,不会打扰;但如果她想复工,那就自己主动联系节目组。这话的潜台词非常清晰:“别光靠媒体刷存在感,有本事就直接来找我谈。”
这种直白的表达,不仅让人一目了然,还让“谁才是节目主心骨”的话题被提了出来。
说到小S是否复工,谁也无法预言。但B2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确——如果小S回来,那就得自己做主,主动来找节目组,别让大家等着;若她没有动静,节目照常进行,收视率照样看涨。
与此相比,吴姗儒则变得更加稳健,仿佛一个扎实的实习生,一拿起麦克风就不放下。在她代班期间,外界对她的评价呈现分裂状态,一些人指责她踩刘宇宁的照片、素质问题等,甚至认为她和节目风格不搭。但是B2却一再强调她“收视不错”,并表示她不仅不会离开,节目未来还计划进行新的拓展,甚至有外景的计划。
这一切展现了B2典型的“你骂你的,我挺我的”态度。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个节目似乎已经开始准备“无S化”运作了。
有网友直言,小S这次复工风波,或许更像一场个人公关秀——蹭热度,刷存在感。她不回应也不否认,让舆论自己发酵,虽然表面上断网,实则每次关于她复工的消息都不是节目组先发出的,而是媒体提前“抢跑”。如果这不是有意为之,那么巧合的次数恐怕也太多了。
此外,之前掀起轩然大波的“争奖风波”也透露出一些微妙的信号。据说金钟奖规定每个节目只能报两名主持人,小S与吴姗儒都出现在了报奖名单上,这一消息一出,舆论炸锅——代班主持人也能和原主持人一起争奖?小S知道后会不会心生不满?甚至有媒体报道,小S私下对这一情况“颇有微词”。
然而,B2又亲自出来澄清,表示报名其实是他个人的决定,最终报上去的只有小S和派翠克,吴姗儒并未在列。此举不仅帮助节目组澄清了口碑,还无形中让小S在舆论中始终占据了主角地位。
到现在,大家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残酷的现实:这个节目已经开始在试图摆脱对小S的依赖了。
吴姗儒,尽管争议不断,但至少在收视率和制作人眼中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她是否具备综艺天赋暂且不提,但她的努力与配合,以及不搞“玄学操作”的态度,是她的优势。
而小S的问题在于,她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主持人。她是一个符号,是节目的风格塑造者,是流量的制造机。但正是这个身份,让她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被无限放大,甚至影响节目运行。尤其是她在立场上的问题,使得她在内地市场的影响力被“边缘化”。目前,除了《小姐不熙娣》,她几乎没有其他的节目可以依靠。如果这个节目不再是她的主场,她将面临极大的风险。
B2的言辞,实际上是在给小S画出了一条清晰的界限——如果想复工,就不再玩“你们先猜我复不复工”的心理战术。这个节目,已经不再是她一个人的舞台。
说到底,节目是可以变化的,任何人都不是不可替代的。小S曾经是节目灵魂的一部分,但“灵魂”是可以重塑的。观众要的,是内容而非情怀;电视台关心的,是收视率,而非宫斗剧。与其再玩“断网失联”的策略,不如干脆一点——要回就说清楚,要走就彻底放手。因为节目已经开始悄悄转型,核心的力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如果小S再不抓紧,她真的可能从“灵魂人物”沦为“过气符号”,届时再想复出,恐怕连舞台的灯光都熄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