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暗潮缉凶》于7月31日在爱奇艺上线,并正式首播。由陈建斌、陈若轩等演员主演的该剧讲述了一个新案件牵扯出旧案的悬疑破案故事。然而,经过前几集的剧情展现,整部剧的套路显得过于明显,技法重于内容,且其题材和叙事走向缺乏创新,整体风格和内容没有突出的时代或地域特征,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模仿之作。
剧中的核心叙事模式是典型的“新案引出旧案”,通过老警察与新警察的合作,一同揭开案件背后的真相。这种情节安排在当下的犯罪悬疑剧中已经见怪不怪,《暗潮缉凶》所采用的路径显然缺乏新意。同时,剧中的人物设定也未能打破常规:一位内向的老警察和一位外向的年轻警察搭档,师徒关系中的共同成长,这种人设过于陈旧,人物塑造显得乏善可陈。因此,观众很容易在一开始就预测出剧情的发展,使得整部剧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这种对传统技法的过度依赖,导致剧作一开始就暴露出其套路化的问题。编剧们未能突破这一局限,故事从开篇起便流露出一种熟悉感,观众很早就能推测接下来的剧情走向。这种创作方式,侧重技法而非内容,注定了剧集无法达到高质量的创作水平。在文学创作中,这类似于一些创意写作的技巧,过分强调形式而忽略了实质内容。
当叙事手法如此依赖传统套路时,剧集必定需要找到一个“内容底子”来支撑。在这种模式下,剧集的底子通常也难有出色的表现。《暗潮缉凶》在内容设定上选择了“国营厂被贱卖”的题材,这一故事底子在很多犯罪悬疑剧中都有出现。随着剧情的发展,尤其是第二集开始,剧集逐渐显露了这个底子的过时与乏力。
一部作品若在叙事方式和内容底子上都显得过于套路化,它要避免成为烂剧,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精准的时代和地域背景塑造,让观众产生对其真实性的共鸣。可惜,《暗潮缉凶》在这一点上也表现平平。剧中的时代背景虽设置在现代,却故意营造了一种做旧的质感,使得整个故事显得像是发生在十年前或二十年前的刑侦剧。高水平的刑侦剧通常通过剧情本身自然传递时代感,而无需依赖字幕提示。《暗潮缉凶》在这方面明显缺乏能力,导致时代感模糊不清。
在地域背景的呈现上,《暗潮缉凶》同样缺乏真实感。与《漫长的季节》和《沙尘暴》这些成功的作品相比,该剧的地域性显得尤为空洞。无论是东北的寒冷氛围,还是西北的荒凉景象,成功的剧集都能通过细节传递出强烈的地域特色,而《暗潮缉凶》在这方面则缺少清晰的地域界定。角色们仿佛漂浮在一个模糊的背景中,缺乏《漫长的季节》那样的地域沉浸感。
当剧情的套路和内容的设定都显得陈旧、模糊,观众的水平稍高些时,便会对剧集中的不真诚产生敏感反应。对于那些经常观看电视剧的观众而言,这部剧可能仍能获得一定的观看价值,但一旦观众的眼光与编剧、导演持平或更高时,便会从剧中看出创作者的创意和努力的局限。
高级的叙事技法通常是隐形的,而《暗潮缉凶》的编剧和导演显然过于依赖那些传统、老套的叙事模式,这种依赖注定让剧集难以产生突破。最终,《暗潮缉凶》或许只能归为“东施效颦”之作,而真正打破常规、站在高处微笑的作品,如《漫长的季节》,则无疑更具观众的心智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