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的那个盛夏夜晚,香港的街头涌动着无数人对国际武打巨星李小龙突然去世的哀叹。虽然52年过去了,围绕李小龙去世的各种谜团却从未停息,从民间的猜测到专业人士的分析,依然没有一个定论。直到最近,TVB的资讯节目《真相猜情寻》带着镜头走访了曾经的亲历者,翻阅了历史资料,更是独家采访了78岁的丁珮,揭开了尘封多年的细节真相。
丁珮,原名唐美丽,出生在台北,北京人,她自1967年加入邵氏公司后便深深扎根香港演艺圈。在节目中,她回忆起与李小龙的相识时,语气中透着一种跨越半个世纪的平静。那时,她还只是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女孩,而李小龙则已经是一位成家的男人。她记得李小龙身上无法抗拒的魅力,也记得他主动接近自己。相识后,她成了李小龙身边的“幕后智囊”,比如电影《猛龙过江》中的标志性发型,便是她熟识的发型师设计的,甚至连片场工作人员私下都调侃她是“小龙女”。
1973年7月20日的那天,丁珮还清晰地记得细节。那天李小龙来到了她家,傍晚7点左右,他告诉她自己头痛,丁珮便拿出了平时和母亲一起服用的止痛药给他,还建议他躺下休息。两人原本计划晚上和嘉禾电影公司老板邹文怀见面,直到邹文怀打电话催问她什么时候出发,她才发现李小龙一直没能被叫醒。直到晚上9点45分,邹文怀赶到她家,眼前的一幕却让他震惊——李小龙已昏迷不醒。过了15分钟,丁珮的私人医生终于联系上了救护车,将李小龙送往医院,但一切都已经晚了。
李小龙的突然离世如同投下了一颗巨石,掀起了无数波澜。他与丁珮的地下情也随之曝光,作为李小龙的情人,年轻的丁珮一下子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她坦言,起初她并没有承认李小龙是在她家昏迷的,而是按照邹文怀的指示撒了谎。“那时我才二十多岁,面对这么大的事情,我已经手足无措。”她反复解释,李小龙吃的止痛药是他之前也服用过的,从未出现过问题。“这些年外界对我过于苛刻了,其实所有事情里,我都是被动的。”
《真相猜情寻》节目通过三集内容,逐一揭开了这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谜团,逐步排除了坊间的种种猜测。李小龙并非因为突发脑出血,也不是因吸毒过量,更不是什么药物过敏或者“性交猝死”。法医潘伟明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指出李小龙猝死前两个月,在《龙争虎斗》的片场就曾出现过呕吐和抽筋的症状,甚至曾短暂昏迷。随后他去美国做了脑部检查,报告中提到了“抽筋失常”的症状,但当时并未被确诊为癫痫。而90年代的医学文献中,出现了“癫痫猝死(SUDEP)”的概念,这恰好能解释为何李小龙在睡眠中猝死——这也许才是最接近真相的答案。
潘伟明还提到,医学界普遍认为精神压力和过度疲劳可能是诱发癫痫的原因。那时的李小龙对武术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对自己的要求也严苛到近乎疯狂。常年不停歇的工作,加上对完美的执着追求,极大增加了他的精神压力。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小龙去世后,无论是他的家人、电影公司,还是其他相关方,似乎都尽量避免提到“癫痫”这个词——毕竟在那个年代,“英雄”与“癫痫”的联系,会让他完美的形象受到很大冲击。这种有意回避,反而让本就扑朔迷离的死因更加充满了谜团。
丁珮最后肯定地说:“李小龙就是因为癫痫突发猝死的,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死因。那些所谓的‘性交猝死’完全是胡说八道!当时我母亲还在家,怎么可能发生这种事?”
时光荏苒,半个多世纪过去,李小龙的死因终于有了一个“标准答案”。虽然他已经离世,但在我们怀念李小龙伟大的武术精神时,也应该多一份对那段历史的关注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