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韩剧《牵牛和仙女》引发了一场关于“颜值正义”的热议,然而讨论的焦点并非剧情本身,而是观众手中平板电脑或手机上的美颜相机。许多追剧观众发现,剧中男主角秋英宇的外形与其“让女主一见钟情的大帅哥”这一设定并不相符。为了提升观看体验,观众们纷纷使用美颜滤镜,给男主“整容”,如磨皮、瘦脸和加大眼睛,强行将观看的乐趣拉回到一个相对“舒适”的范畴。
这种现象迅速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甚至有人幽默地称之为“科技改变追剧方式”。此外,还有不少网友专门研发出“支架手机美颜”的追剧模式,并声称其效果堪比特效电影带来的压迫感。数码博主们也积极参与其中,纷纷测试各种最佳滤镜参数,并提醒观众:“磨皮程度最好控制在30%以内,否则男主会变成塑料人”。然而,也有观众对此表示不屑:“追剧竟然需要自己动手P图?制作团队就不能用点心吗?”
事实上,观众对男主颜值的争议,实际上反映了对偶像剧选角标准的不满。尤其是像《牵牛和仙女》这样强调浪漫爱情的剧集,男主被设定为“人人称赞的帅哥”;但演员的实际外貌却未能满足观众的期待,这使得剧情的说服力大幅下降。更令人失望的是,这种现象在短剧中尤为显著,女主角们个个美若天仙,而男主则屡屡被批评为“颜值不足”,甚至被戏称为“女主遭遇工伤级的审美打击”。
当然,并非所有观众都支持“颜值审判”。有观众认为,男主的耐看型外貌和出色的演技更为重要;与此同时,也有人对此提出反对意见,认为爱情剧的核心在于代入感。如果主角的颜值令观众失去共鸣,即使剧情再优秀也难以让人接受。同时,更深刻的批评指向整个行业:为何女演员需要承受更严格的颜值标准,而男演员可以轻松过关?当观众不得不依赖外部工具来“修饰”男主的形象时,正好说明制作团队在选角和后期处理上存在懈怠。
归根结底,“美颜追剧”看似是观众的无奈之举,其实是对影视行业的一次警示。如果连观众都开始感觉不适,需要借助第三方工具来“救场”,那么制作方是否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做法?在选角时减少对流量明星的计算,增加对角色适配性的重视;在拍摄时少依赖十级滤镜,更多地打磨剧本和演技。否则,观众或许真的会按照网友的声讨那样:“如果男主丑到必须依靠美颜才能观看,干脆换个台——我们的眼睛值得更好的视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