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的眼光有多独到?圈内常听到一句话:“谋女郎出道即巅峰。”章子怡、巩俐、周冬雨,哪一位不是在演艺圈一出现便风头十足,红遍大江南北?然而,曾经有一位“谋女郎”,她的故事却截然不同。
这位女演员,曾让张艺谋深信她的事业难以有起色,甚至认为她“太普通,像个素人,不像演员”。然而,谁能预料,几十年后,她不仅完全颠覆了所有的预判,还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观众心中亲切的“国民祖母”。
她就是曹翠芬,一个真正用一生演绎“大器晚成”的传奇人物。
1944年,上海战火纷飞,曹翠芬出生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尽管家境贫寒,父母却极富文艺情怀。父亲常带她去剧院和电影院,尽管年幼的她当时一无所知,但舞台上演员的每一个细微表情都在心中埋下了梦想的种子。六岁那年,她对父母说:“我长大了要当演员。”父母并没有笑她幼稚,反而支持她,带她看演出,鼓励她要“用功读书才能站上舞台”。
1951年,随着父亲工作调动,曹翠芬一家搬到北京,新的环境使得她的艺术梦想更加炽热。16岁时,凭借优异成绩,她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尽管身边的同学个个都出色,她明白自己并没有突出的外貌与背景,但她的努力却无人能及。她以超乎常人的韧性,始终在学习上拼劲十足。
毕业后,她顺利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然而,正赶上那个特殊的时代,电影厂停摆,她被下放到山西农村种水稻。四年时光,青春在泥泞的稻田中悄然流逝。白天劳作,晚上在月光下背台词,观察农村妇女的生活,静心练习自己的表演。她未曾放弃过自己心中的梦想。
1973年,电影厂重启,开始拍摄《南征北战》,曹翠芬被选中出演小角色“永贵嫂子”。从田间地头直接走进剧组的她,以质朴坚韧的表现赢得了导演的青睐。虽然只是配角,她却在每一场戏中都倾尽全力,勤奋得让所有人都印象深刻。
接下来的十多年里,曹翠芬演过许多电影,角色虽小,戏份寥寥,甚至有时连台词也没有,但她从未因此松懈。每一个细节,她都认真琢磨,导演们也都为她的敬业所动容。尽管如此,她始终未能成为主流,成为了圈中的“配角专业户”。
直到1990年,张艺谋为《大红灯笼高高挂》寻找“二姨太”演员,副导演带着曹翠芬的照片来找他时,张艺谋看后直言:“你太平常了,不像演员。”可当张艺谋亲自与她见面,看到她的试戏表现,才被她对人物细节的精准把握所打动,破格让她出演了二姨太这个角色。为了这个角色,曹翠芬不仅反复琢磨剧本,还大胆提出修改台词“老爷,我还想给您生个儿子”,张艺谋竟然答应了。
电影上映后,曹翠芬凭借出色的表现一举获得“金凤凰奖”,从此,曾经被张艺谋认为“红不了”的她,以实力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她的演艺生涯开始迎来真正的高光时刻。
此后,曹翠芬凭借《女人国的污染报告》《杂嘴子》《孤儿泪》等作品,逐步确立了自己在演艺圈的地位。53岁时,她凭《孤儿泪》摘得华表奖最佳女主角,真正站到了人生的巅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影后”。
进入21世纪后,她频繁出现在热门电视剧《蜗居》《幸福来敲门》中,但最让她“出圈”的,还是在《知否》中的盛老太太和《庆余年》里的范老太太。她将中国式长辈的慈爱与克制演绎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剧中展现的“严厉外表下的宠溺心思”,让观众为之动容。
即便年逾七十,曹翠芬依然保持着拼劲,依然常常熬夜背台词,年轻演员们都纷纷称她为“行业楷模”。
在生活中,曹翠芬的爱情同样令人感动。与丈夫谭天谦相识于北影,二人自毕业后便携手走进了婚姻。尽管命运给他们带来诸多挑战,特别是在特殊年代,他们两地分隔,曹翠芬被下乡劳动,谭天谦则留守北京,但他一直坚持为她送去温暖——不惜千里迢迢穿越山河,只为在那泥泞的田野边递上一瓶热水。曹翠芬曾多次感到崩溃,想要放弃时,谭天谦总是用温柔的声音鼓励她:“别怕,你一定能回到舞台。你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虽然没有孩子,曹翠芬和丈夫的晚年生活却依然充实温暖。两人一起遛弯、一起看电影、在社交平台上互动分享新戏日常,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平凡却充满爱意的日子。
曹翠芬已年满81岁,但她依然活跃在剧组,状态保持得比许多年轻演员还要好。回顾自己的一生,她走过了泥泞,经历过泼冷水,也曾经历过被误判“红不了”的低谷,但她始终没有放弃,终于等来了自己的花期。
她常说:“专注做一件事,挺幸福的。”这份热爱与执着,成就了她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