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杨少华老爷子去世后,杨议的直播间人气剧增,围观群众纷纷涌入,大家都想一探究竟——杨少华的遗产究竟如何分配。而杨议也坦言了自己的心声,透露自己曾经的投资经历可谓一场场惨败,直播现在只是为了赚些小钱。
大家不禁好奇,为什么杨议的投资总是屡战屡败?直播真的仅仅是为了赚点钱吗?说起他的投资经历,最为惨重的一笔毫无疑问是他在电视剧上的亏损——3000多万。杨议亲口承认,这笔钱一部分被他投入了天津的一块土地。彼时,听闻这片地计划建设成“北方横店”的他,便动了心,认为这是个发财的良机。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投下了3000万,幻想着这片土地上会成为一个影视制作的圣地,自己也会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现实狠狠地给了他一记耳光。原本规划好的项目被停工,推土机并没有如期而至,等来的却是一纸“违建”通知,项目被彻底叫停。这3000万的投资,最终只换来了一片荒地,草地里孤零零地矗立着几根生锈的钢架。这一切直到今天依然在嘲笑着杨议曾经的异想天开。
尽管如此,杨议并没有因此放弃他的“发财梦”。虽然输给了信息差,输给了对规则的漠视,他也并非完全一无所获。起码这次失败让他积累了教训,学会了如何规避类似的投资陷阱。但随之而来的,还是一个个慢慢蚕食他资金的项目。比如那座他投资的美术馆,虽然初始投入了700多万,但每年运营依然要亏损数百万。外界看来,这座美术馆不过是一个庞大的吞金兽。即便他坚持运营,出于某种文人情怀,也未能从中收获任何回报。
更让人唏嘘的是,杨议曾亲自投资制作的《杨光的快乐生活》,这部剧的第一部堪称“失败的成功”。杨议当时投入了100万,却找不到一个电视台愿意购买。四处碰壁之后,最终是天津台以每集1万元的价格收购了此剧,总价仅为20万,杨议因此亏损80万。然而,这部“贱卖”的剧播出后,竟意外成为了收视冠军,也为杨议带来了名声。虽然这次亏本交易为他后续剧集的盈利铺平了道路,但他始终没能意识到最初的艰辛和付出,而只是看到了后来的收益。
杨议的投资历程像是一次次的跌倒再爬起。他在直播中幽默地自嘲,自己完全不适合做投资,每一次都在赔钱。他笑称自己拥有一种独特的“天赋”,凡是投进去的项目,几乎都能赔得一干二净。这种自嘲背后,藏着他多年来对商业愿景的破灭。
《杨光的快乐生活》的续集成功让杨议误以为自己找到了致富的“金钥匙”。他开始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不仅能演好喜剧,还能在商业上“大展拳脚”,一切投进去的项目都能赚钱。然而,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他发现,想让钱生钱远没有那么容易,剧中的“杨光”活得通透,而他却在现实中一步步陷入金钱的陷阱——从一块500元的玉镯,到每年亏损的美术馆,再到彻底泡汤的影视城,所有的投资决策似乎都在“故意”失败。
无论如何,杨议的手里的钱渐渐消耗殆尽,他的商业梦想也逐渐崩塌。曾经的他,或许活得像个商业巨头,但最终却陷入了“故意亏损”的漩涡。所有的这些经历,让杨议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投身投资界,他的天赋似乎仅限于编写喜剧剧本,市场的方向始终捉摸不透。面对破产的家底,他终于清晰认识到自己在商业领域的局限性。
如今的杨议,剩下的就是他的名字和“杨光”的身份,这些是他最初的资本,也正是这些让他在短视频平台的直播中找到了生存之道。尽管他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杨总”,而是一个坦然讲述自己失败故事的“说书人”,但这样的杨议反而更加接地气,也更为观众所喜爱。直播对他来说,已经不再是高风险的商业操作,而仅仅是赚些小钱,维持生计。
尽管杨议并未迎来他理想中的商业成功,但他依然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很多人觉得他是运气不佳,也有一些人认为他的失败源于过度的乐观和自信。无论如何,经过这一切之后,杨议似乎终于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不再盲目追逐商业梦,而是过上了安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