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东惠州的说唱歌手揽佬意外爆红,成为网络上最火的音乐人之一。他的《大展鸿图》和《八方來财》这两首歌曲,凭借其洗脑旋律和接地气歌词,迅速成为短视频平台的热曲,也掀起了海外的模仿潮流。短短几个月时间,揽佬从一个不为人知的说唱歌手,变成了“互联网最魔性的声音”。
但这股热潮背后,却伴随着无数的争议与嘲讽。这不仅仅是一个草根歌手的逆袭,还是一场文化与舆论的碰撞。
揽佬的走红充满了浓厚的地方色彩,歌词中提到的“别墅里唱K”,“水池养银龙鱼”,“大展鸿图字画”,“关公神像”等意象,让许多外地人觉得既土又俗,甚至批评这些内容为“炫富”、“迷信”、“无脑”。有网友在平台上直言不讳,称其为“低俗的代表”。然而,广东本地人却认为这些歌词极具现实感,完全展现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广东,民营经济发达,许多中年男性确实热衷于卡拉OK、养风水鱼、装饰字画和关公像等。
可以说,揽佬用他的作品完美复制了这一代“广式中年男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甚至有些批评者认为他的歌是对这一现象的“现实写照”。
另外,作为一首讲述广东文化的歌曲,《大展鸿图》的MV也自然离不开香港元素。拍摄地点包括香港沙田马场和莲香楼,前奏更是借用了粤语经典老歌《帝女花》。有人觉得这是一种对香港文化的致敬,而也有人认为这只是“口水歌”的“土味改编”。还有人则认为,揽佬通过作品,恰好展示了内地对粤语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揽佬的音乐风格别具一格,他虽然主要用普通话演唱,但歌词中却夹杂了潮汕话、客家话和粤语短句,巧妙地融合了大量广东地方元素。文化学者们对此颇为惊讶,尤其在如今“方言说唱”盛行的时代,揽佬并没有走“纯方言”路线,反而在普通话中准确地表达出广东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揽佬出生于广东惠州,这里是广府、客家和潮汕文化的交汇地,也是一个典型的多元文化城市。揽佬的口音,也是一种融合了潮汕话和客家话的独特风味。在他的歌曲中,诸如“有料”、“得闲饮茶”等本地表达十分常见,这不仅能让懂广东话的听众会心一笑,即便是不懂的观众,也能通过氛围感知其中的地方特色。
正是这种“用普通话唱地方文化”的巧妙方式,使得揽佬成为了“最不像粤语,却最还原广式文化”的说唱歌手。
一些人认为揽佬的歌词充满了“暴发户式的说教”,但他并不单单是“炫富”。在《八方来财》和《因果》等作品中,MV常常展现出命运反转的情节——从别墅的奢华生活到手铐锁身的困境,镜头切换之间,揭示了粤语文化中对“因果”与“命运”的深刻理解。例如,歌词中提到“天在看,秋收后魑魅魍魉总出现”,正是典型的“江湖逻辑”——你可以炫耀财富、尽情享乐,但也要信命、讲因果、尊敬神明。这种文化特征,正是以广东为代表的南方商人文化的核心之一。
揽佬通过非常本地化的方式,让这种“草根道德感”视觉化,也让听众在感受到熟悉感的同时,产生了一种警觉——看似荒诞的歌词背后,其实隐藏的是岭南商人对于命运与规矩的深刻信仰。
在整个华语说唱圈,揽佬的音乐风格显得十分独特。他没有通过媒体曝光,也没在热门综艺中宣传,却凭借极强的地域性和独特的视角,创作出了一首又一首的爆款歌曲。他的成功,展现了广东不仅有“港风”和“茶餐厅”,还包括那些穿背心、叼牙签、在别墅里唱K、养鱼、讲因果、信关公的广东中年人。虽然他们在外人眼中或许显得有些土,但他们真实、质朴,且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对于主流文化来说,揽佬或许只是一个“边缘声音”,但正是这种反主流的风格,让他的歌曲在华语圈内格外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