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少林寺的讨论可谓热议不断,先是少林寺的种种瓜引发关注,而紧接着少林谱系又被扒出了新“瓜”,更是让人大跌眼镜。这一波辈分冲击,让人感到无比惊讶,令人最意外的莫过于少林寺出身的释小龙和王宝强竟然是叔侄关系。
虽然王宝强比释小龙年长,但两人之间的辈分却反转了。宝强见到年纪比自己小六岁的释小龙时,不得不恭敬地叫一声“师叔”。这一幕也引得网友们调侃:“宝强见了得递茶,这声‘师叔’逃不掉!”
释小龙和王宝强,虽都源自少林寺,但他们的成长经历却大相径庭。8岁那年,王宝强踏上了少林寺的武术之路,成为了释延宏大师的俗家弟子,而释小龙则在年仅2岁时便正式拜师,剃发受戒,成为少林家谱中的一员。正因为如此,作为后拜弟子的王宝强,从辈分上讲,确实应当称释小龙为“师叔”。
这一段令人惊讶的师徒关系也在少林寺的练武场上上演过有趣的场景。年仅四岁的释小龙在旁专心扎马步,而年长六岁的王宝强则在一旁负责照看这个“师叔”,俨然一副兄弟般的画面。
尽管同为少林寺弟子,两人的人生轨迹却迥然不同。释小龙(原名陈小龙)受父亲影响,2岁便踏入少林寺的门槛,正式拜入释永信门下。跟随师傅修习少林寺的传统武术,如醉拳、少林棍法、五行拳等,他很快便在影视圈崭露头角。通过参与电视剧《旋风小子》,释小龙获得了大量粉丝,凭借那一幕含着奶嘴暴揍敌人的经典镜头,瞬间逗笑了无数观众。
此后,释小龙与郝劭文等童星的多次合作,使得《新乌龙院》、《龙在少林》等影视作品纷纷上映,收获了大量观众的喜爱。尤其是他在少林武术的塑造下,成为了一个个深入人心的少侠形象。
然而,释小龙并未止步于此。2019年,他首次担任动作导演,参与了自己主演的电影《金禅降魔》的拍摄,并自导自演了探案片《逃学神探》。少时成名后,他顺利转型幕后,导演了不少优秀作品,走出了自己的新天地。
与释小龙的光辉历程不同,王宝强的成长之路则充满了艰辛。从八岁起,他便开始在少林寺中刻苦练功,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苦生活。每天清晨五点,冬天寒冷,夏天酷热,宝强都要起早跑步,奔波在从少林寺到登封市区的十五公里路程上。这样的训练一直持续到他14岁,直到他离开少林寺,独自来到北京闯荡。
初到北京的王宝强并不顺利。为了生计,他做过武术替身,跑过龙套,直到2002年,他才迎来了第一部电影《盲井》,并凭借该片在国际电影节获得了多个奖项。尽管该片未能在中国上映,但也为他打开了演员的大门。随后的电影《天下无贼》、《暗算》等,让他迅速走红,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然而,王宝强的演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6年,他自导自演的电影《大闹天竺》遭遇惨败,评分仅为3.7,成为网友们口中的“年度最失望影片”。更糟的是,婚变事件让王宝强的事业和个人生活陷入低谷。经过长达两年的沉淀,他凭借《一出好戏》成功翻身,获得了10亿以上的票房,这才重新开启了自己的事业。
时至今日,王宝强依旧活跃在荧幕前,电影《八角笼中》、《唐探1900》等都获得了观众的好评,他更是年年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回归观众视线。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释小龙与王宝强同为释永信的徒弟,但两人却有着不同的称谓,这背后其实与少林寺的传承制度息息相关。释小龙从小便正式剃发受戒,成为出家弟子,因此才更名为“释小龙”。而王宝强虽然在少林寺学习武术多年,但并未剃发受戒,因此并不需要改名为“释宝强”。这种俗家弟子与出家弟子的制度差异,也解释了为什么王宝强并未改名。
这一制度不仅让王宝强这样的学员得以接触少林武术,也为不少人提供了学习和了解少林文化的机会。例如,著名武术演员洪金宝也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若按辈分,他也应当称释小龙为师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