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杨洋和张翰卸下了他们身上的标签与负担,走出了曾经困扰他们的刻板形象。
曾被戏称为“端王”的杨洋,常常用过于刻意的动作与表演吸引观众的注意。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他每一个耍帅的动作仿佛都刻意雕琢过,而在《我的人间烟火》里,他更是通过微妙的脖部姿势和完美的下颌线来塑造角色,演技似乎成为了附属品。观众对这种做作的表演并不买账,批评声不绝于耳,油腻的印象逐渐侵蚀了他曾经塑造的形象。然而,正当大家认为他会一直背负“端王”的标签时,他以《凡人修仙传》出奇制胜。
为了韩立这个角色,杨洋毫不保留地剥离了自己光鲜的外壳。他刻意晒黑了皮肤,打造出一个普通出身、艰苦生活的角色,放下了过去的“完美”形象。这个转变让观众第一次看到的,不再是摆设般的偶像,而是从眼中透露着故事的真实人物。杨洋在表演上也彻底卸下了“铠甲”,从一个天真无知的新弟子,到经历背叛与算计后变得坚韧的角色,每一个细节都带着强烈的生命力。在他的动作中,不再追求刻意的帅气,而是渗透出实实在在的力量感,每一拳都像是在生死之间拼搏。那些曾经被诟病为“用力过猛”的表现,如今已经变成了“恰到好处”的演技呈现。
这才是他真正的演技觉醒——敢于放下“完美”标签,让角色与灵魂深度融合,就如同蝴蝶破茧的过程,必须先打破束缚,才能获得真正的重生。
与杨洋的转变相似,张翰同样深陷“油腻”形象的泥潭,特别是在频繁饰演霸道总裁的角色后,他的表演逐渐套路化。皱眉带三分邪魅,抬眼带七分轻蔑,直到《东八区的先生们》成为了他形象的转折点。剧情低俗,角色不讨喜,观众的负面评价一度将他推向了风口浪尖。然而,在最近的《正道非盗》中,张翰选择脱掉“油头”,换上寸头,打破了以往的刻板印象,展现了一个硬汉形象。这一变化,让他从以往的“霸总”跳脱出来,呈现了更具深度的角色形象。像杨洋一样,张翰也在为自己“拆掉外壳”,重新找回了表演的真实感。
然而,两位演员的蜕变并非一蹴而就,早期的“用力过猛”依然在他们身上留下了痕迹。例如,张翰在综艺中强行做造型、摆姿势来刷存在感,杨洋在直播时过度展示“帅气”,这些行为本质上源于他们对外界标准的误读:为了迎合观众的喜好,他们不惜“过度展示”自己,结果让人感觉油腻,反而失去了原本的魅力。
内娱行业最容易生产出“标准化”的演员——霸道总裁、邪魅笑容等被反复复制。然而,这种套路化的表演和人物塑造逐渐让观众感到疲惫。当外界审美标准被包装成“成功的象征”,明星们容易陷入“油腻=受欢迎”的错误认知,进入恶性循环。虚假的“甜蜜点”吃多了,谁还能感受到真正的甜呢?
这种“用力过猛”不仅仅存在于娱乐圈,生活中我们也常见此类现象。很多人为了融入群体,强行接话题,最终让气氛变得尴尬;有些人为了维护完美形象,戴着面具笑对他人,内心却早已疲惫。我们常常相信“付出就有回报”,却忘了生活不是天平,单纯的付出并不能保证等量的回报。杨洋曾经以为“保持精致”能体现专业,但过度管理自己的表情,反而失去了表演的灵魂。张翰执着于“霸道总裁=魅力”,却忽视了表演的多样性和角色的层次感。当这些套路成了常态,演员的努力反而变成了自我消耗。
这种“用力过猛”其实根源于人们的恐惧:怕被超越、怕被否定、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为了迎合外界标准,我们模仿他人的成功模式,却很少意识到,这种“努力”往往是与自己真实想法相违背的。例如,盲目跟风健身,结果却无法坚持;或者为了追求社交的“完美”,在人际交往中不断迎合。
就像给植物浇水过度,表面看似关心,实则在摧残。真正的舒适状态,往往藏在“刚刚好”的平衡里。杨洋在《凡人修仙传》中的“去油”,正是把“必须帅”的压力放下,找回了角色的本真。正如长辈所言:“茶要半盏才香,饭吃七分不胀。”紧绷的弦容易断,恰到好处的状态才最持久。
杨洋和张翰的蜕变告诉我们,演员不再焦虑于外在的“帅”,而是将角色的内核与细节表现得更加真实。当演员敢于暴露自己的瑕疵,让角色更加接地气,油腻自然消失。魅力的底色,是实实在在的真实,而非修饰后的假象。在细节中展示出真诚,才是最动人的“荷尔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