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田,这位曾饰演“刘罗锅”和“喜来乐”的演员,如今蜗居在山东荣成的一个老旧小区里,住着一间三十平米的小房子。网络上关于他的消息寥寥无几,偶尔能找到一段他领取金鹰奖终身成就奖的视频。他弯着腰,站在年轻演员的簇拥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还有一张他在街头小摊买早点的照片,照片里的李保田和摊主讨价还价,三块钱一份的包子,他还在和老板争论价格。
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人哭笑不得。一方面,人们说他是过气明星,奖杯拿得手软;另一方面,他的生活方式却像个隐士。也许,这正是李保田,那个不在乎名利、忠于自己内心的艺术家。
李保田的“怪咖”性格,从小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了。他不喜欢热闹,也不爱和其他小朋友玩,经常独自一人,像个小老头。他13岁那年进入戏校,学的是冷门的柳子戏。估计在学校里,他也常受排挤,像他自己所说的,“从小就有点异类,不大听话,也不合群。”
然而,这种“不合群”的性格,却成为了他表演的优势。看看他后来塑造的那些经典角色,哪一个不是“怪才”?在《宰相刘罗锅》里,他把刘墉的机智与清廉演绎得入木三分;在《神医喜来乐》中,他将喜来乐的善良与幽默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王保长新篇》中,他把那个略带“小滑头”的王保长演得既让人爱又让人恨;更别提《菊豆》里的杨天青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里的唐老大,都是他赋予了灵魂的角色。
李保田1983年出道,5年后就凭借电影《金鸡奖》获得最佳男配角奖,1992年和1993年,又接连获得飞天奖、金鸡奖和百花奖的最佳男主角奖。或许正是由于他的“怪咖”性格,使得他对人物内心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每个角色都演得如此鲜活。
他在圈子里可是出了名的“戏霸”,对剧本、角色和表演要求极高。拍戏时,为了一个道具的摆放,他能和导演争执半天,甚至闹到罢演的地步。如果这件事发生在现在,恐怕他早就被贴上“耍大牌”的标签,甚至被封杀了。但李保田毫不在意,他觉得既然做艺术,就得认真,得对得起观众。他不像一些演员为了钱接各种戏、做各种代言,李保田始终认为,演员的使命是演好戏,而不是为了广告代言去“沾染”艺术的纯粹性。
至于代言广告,在李保田看来,那些东西都是“歪门邪道”,会玷污艺术的精神。他不屑于这些乱七八糟的产品推销,哪怕生活艰苦,他也宁愿保持清贫,也不愿为金钱折腰。
除了演戏,李保田还酷爱画画。他说,画画比演戏自由,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不用看别人脸色。多年来,他一直在小屋里安静地创作,甚至出版了画册。虽然有人劝他办画展、卖画赚钱,他却总是摇头拒绝,觉得画画只是为了图个乐子,和钱没关系。
虽然李保田在很多人眼中似乎消失了很久,但事实上,他并没有完全放弃表演。2025年,他重返银幕,参演了电影《寻汉计》,在剧中饰演一个操心外孙女婚事的姥爷。这次的角色与他以前的“刘罗锅”和“喜来乐”截然不同,没有了往日的机灵,反而增添了几分迟钝与絮叨。正是这种“接地气”的表现,让观众看到一个更真实的李保田:一个为家人操碎心的普通老人。
《寻汉计》是李保田至今为止的最后一部作品。或许,这个操心的“姥爷”将成为他演艺生涯的最后一个句点。他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人情的温暖,都融入了这个角色,也把自己的真性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喜来乐》到《姥爷》,李保田的戏路发生了变化,但他对艺术的执着与对生活的热爱,始终未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