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这部剧在多年前成为了热门话题,尤其是它所描绘的“大女主”情节,吸引了大量观众。然而,如果从寓教于乐的角度来审视这部作品,其所呈现的内容或许会误导观众。虽然作为娱乐消遣,剧情设计并不缺乏吸引力,但从历史的真实出发,这样的编排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甚至陷入情绪的自嗨。
历史,作为人类经验的记录,应该帮助人们提升对生活与社会的认知,提供真实的教训与智慧。然而,《芈月传》中的许多情节,明显偏离了历史的客观事实,尤其是通过塑造芈月的“主角光环”,刻意让一些情节与真实历史脱轨。芈月,这个历史人物的原型是秦惠文王的王妃,也就是秦昭襄王的母亲,芈八子。在她帮助儿子嬴稷成功夺取权力后,因其儿子年仅19岁即位,未满亲政年限,芈八子便自摄朝政,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位掌权的太后。正是她的这种身份,使她成为了历史上备受讨论的女性人物之一。
芈八子,虽然在史书中并无明确名字,但却有着非常高的社会地位,因为在那个男权主导的社会中,女性是没有固定名字的,她们的名字常常会被忽略。她的“八子”称号源自当时秦汉时期对皇帝侍妾的称呼,是一种并不高的后宫职务。芈八子出身楚国王室,虽然拥有一定的背景,但在那个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即便是出身高贵的女性,如果没有家庭的庇护,她的地位也不会轻松。更糟糕的是,她的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到魏国,这也意味着芈八子需要靠自己谋求生存。
而对于魏冉是否为楚国人的争议,实际上是因为魏冉是芈八子母亲改嫁后所生,因此他应该是魏国的血统,而非楚国。楚国与魏国的历史背景不同,魏冉出身魏国贵族这一点无可争辩。芈八子在16岁时,被嫁给秦惠文王,成为他的妃子。尽管她为秦惠文王生下了多个子女,但她依然未能得到宠爱,否则她的长子嬴稷也不会被送到燕国当质子。
随着秦惠文王的去世,秦国的王位继承成为了关键问题。秦惠文王的庶长子嬴壮继位后,由于年幼且无力管理国家,实际上是芈八子联合魏冉等人,利用内乱、政权斗争夺取了权力,扶持嬴稷即位。嬴稷在19岁时即位,成为秦昭王,但因年龄尚小,并未立即亲政,而是由芈八子掌握朝政,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太后摄政时期。
尽管《芈月传》美化了她的形象,但芈八子在历史中的确不乏阴谋与权谋。她为了权力不择手段,联合了魏冉和外甥向寿等人,直接通过武力夺取政权,推翻了秦王嬴壮。对于这些权力斗争,史书上以“嬴壮是篡位者”的叙述来粉饰芈八子的行为。然而,无论历史如何改写,芈八子在自己的权力争斗中使用了极端手段,表现出极强的政治欲望。
其中,最具争议的是她与义渠王的关系。义渠王曾是秦国的敌人,在两国的长期冲突中,秦国始终保持对义渠国的压制。义渠王在秦国政局不稳时寻求合作,而芈八子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便与义渠王发生了不正当关系,甚至生下了两个孩子。然而,随着秦国逐渐稳固政权,芈八子不仅抛弃了义渠王,还在公元前272年以残忍的方式诱杀了他,彻底断绝了与义渠国的关系。
这段历史中的复杂人性和权力斗争,也让许多人对于芈八子的形象产生了疑问。她的行为并非出于无奈或情感,而更多的是一种为了个人和权力不断牺牲他人利益的表现。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芈八子对于自己情人的最终处置,显示了她对于权力的执着及冷酷心态,甚至不顾曾与她有过私情的义渠王的生命。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芈八子不仅是一个政治权谋的代表,她的行为也让人深刻反思人性的复杂与权力斗争的残酷。对于她的评价,不应只是单纯的“女主光环”加身,而是要放在更广阔的历史视野中,审视她如何通过权力的游戏改变了历史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