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是如何通过古龙剧《九月鹰飞》实现升级的?(徐克的经历)

徐克是如何通过古龙剧《九月鹰飞》实现升级的?(徐克的经历)

本文作者:李啸天

前文提到,徐克从美国回到香港,想跻身电影界寻求发展,但是压根就没有机会。只好向电视台投简历,进入TVB,开始闯荡香港演艺圈。

问题来了,徐克一身本领,怎么就闯不进电影圈呢?

问题在于,香港电影圈看似一片红火,其实圈层化十分严重。新人极难获得机会。

在吴思远篇里,已经提到过,在邵氏片场,大导演永远是张彻、岳枫那么几位,副导演就一直是副导演,场记只是场记,策划只是策划,岗位固定,阶层固化,晋升机会寥寥,而且邵逸夫也不会轻易提拔新人,不给新人单独执导的机会,上升渠道近乎堵死。除非上一代实在太老,跟不上局势了,要退休了,或者是有人出走了,让出位置来,才不得已会提拔一个副导演来补位,新人想要冒出来,非常难。

还是邵氏,早期邵氏崛起靠的是“四大王牌导演”,他们是罗臻、李翰祥、陶秦、岳枫,这四大分别占据了文艺、戏曲、商业、动作领域,条块化分割,势力割据,其他人压根没有冒头之日。后来,等罗臻、陶秦、岳枫将近退休了,邵六爷才很不情愿地提拔了胡金铨、张彻、楚原,与尚在巅峰期的李翰祥一起,又组成了“四大导演”。就这样,从“四大王牌”到“四大导演”,邵氏的导演阵地被固化得严丝合缝,新人压根得不到机会。即便是胡金铨、张彻与楚原,也是自己千辛万苦才争取来的机会,每个人的上位都有一把血泪。普通新人,压根没有丝毫可能性。徐克,想靠投简历进去谋职,纯属异想天开。无线培训班是干啥的?还要你?自己培育的都培养不过来。

也是因为这样,罗臻的副导演吴思远、张彻的副导演吴宇森,眼看永远在邵氏混不出头来,没有可能转正成为导演,才不得不寻机离开,自谋出路。像午马,就一直跟着张彻做副导演,直到40多岁,才摸到机会独立执导,还得靠朋友帮衬,靠其他公司给予机会,但已经错过发展的黄金时期了。

香港电影圈,一直都很圈层化,论山头,讲势力,排资论辈。

华语电影,第一个发展高峰与影视中心,是大上海。随着“八一三事变”爆发,“淞沪会战”开战,上海大批文艺界从业者不甘心当亡国奴,纷纷南下,前往香港,寻求发展。这是第一次南迁。

后来,解放战争爆发,不属于中共阵营的文艺圈人士出于恐惧再次选择南下。这一次,比上一次南迁来势更加猛烈。

大批人才的聚集,还带来了技术与资金,香港这才一跃变成亚洲的文化艺术中心。无论是身为老板的邵逸夫、邹文怀,还是身为导演的李翰祥、张彻、岳枫、罗臻,或者是身为武指的刘湛、袁小田,还有资深摄影、策划这些,香港第一批电影人大都来自上海。早期香港电影圈还出现一个怪现象,就是主创的核心圈讲话以上海话为主,反而歧视讲粤语的本地基层雇员。拍片也是国语片为上,粤语片是非主流。

论山头,1946-1965,这20年间,香港电影有三股势力,一是陆运涛旗下的“电懋”,二是邵氏兄弟的“邵氏”,三是左派电影的“长新凤”(长城、新联、凤凰)。

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以及台湾当局对左派电影的一贯抵抗,香港的左派电影公司拿不到台湾这块大市场,也就无法做大,不进则退,影响力日渐萎缩。而“电懋”的老板陆运涛则意外于1964年死于空难。

因此,自1965-1970年间,香港电影的格局变成“邵氏”一家独大,成为了至尊王者,无可匹敌者。“长新凤”逐渐沦为了中小型电影公司,抱团勉强有一战之力,分开就是彻底的小喽啰。而且,此时的邵氏又随着张彻、胡金铨的快速崛起,独霸武侠动作片市场,将最旺的市场全占了。谁也奈何不得。

1970-1980年间,香港电影的格局变成了“邵氏”与“嘉禾”的两人转时期。“嘉禾”先是依靠李小龙,后来又依靠许冠文、成龙,快速发展成与“邵氏”比肩的巨头。不过,“嘉禾”的崛起,是“邵氏”高管出走的结果,像邹文怀、何冠昌、蔡永昌等联合创始人,全是邵氏旧部。所以,这一阶段,也可以看作是“邵氏”影响力的延续。

香港电影进入1980年代之后,格局开始变得混乱,老迈的“邵氏”已经跟不上形势,最终于1985年关闭。“新艺城”的快速崛起,改变了香港电影的格局。还有洪金宝靠自身影响力,运营“德宝”与“宝禾”两家电影公司,气势如虹,我们把它们概括为“德宝”。

所以,1980-1985年间,是“邵氏”、“嘉禾”、“新艺城”、“德宝”四大天王的乱战期,香港电影在这一阶段快速迭代。到1985-1990年间,“邵氏”退出,香港电影的格局变成“嘉禾”、“新艺城”、“德宝”的三足鼎立。不过,“德宝”的辉煌期过于短暂,到1988年时,已经难以维持住自己的体面了。所以这个阶段的后期,又变成“嘉禾”与“新艺城”的巅峰对决。

等到时间进入1990年,“德宝”是彻底不行了,随着周星驰的崛起,其背后向氏兄弟的“永盛”崛起了。香港电影市场又进入了“嘉禾”、“新艺城”、“永盛”三家鼎立的时代。

等到时间进入1995年,由于台湾市场彻底向西片放开,不再为香港电影输血,香港电影资金链断裂,也就无可奈何地衰落了。此后的香港也就再也没有了巨头,只能是存在亮点,像杜琪峰的“银河映像”,林建岳的“寰亚影业”,杨受成的“英皇娱乐”,江志强的“安乐影业”,古天乐的“天下一”等,都是各有代表作,但是想要一统香港电影市场,都力不从心,没那本事了。

列这个过程,就是说香港电影始终是存在山头的。像徐克这种从美国回来的小卡拉蜜,只能依附于某家公司,想要独立发展,在没有成名之前,是不可能的。当然,徐克成名后,成立“电影工作室“,那已经是后话了。而且,这“电影工作室”也始终是一个独立制片,是很小的公司,强烈依赖徐克个人,在市场上无法掀起大浪。

徐克,在美国也没有什么像样成绩,只有一部纪录片,这种的表现,肯定不足以让电影巨头们看到他的潜力。那时候刘家良、洪金宝、成龙、袁和平正风生水起,机会属于他们,张彻、楚原尽管处于职业生涯末期,但依旧不缺大把的投资,至于徐克这种无名之辈,无论是邵氏还是嘉禾,都不需要他。只能乖乖去电视台从业,积蓄力量。不只是徐克,包括许鞍华、严浩、方育平、谭家明、麦当雄、蔡继光这些新浪潮主力,几乎全部有电视台从业的经历。理由是一样的,当初他们想进电影圈进不去。

甚至,徐克回港之初,即便是想去电视台,也没有人关注他,投简历如同石沉大海。

后来,还是一个记者朋友向他建议,“要不你直接给周梁淑仪(当时TVB的行政总监)写信。”

周梁淑仪算是徐克的大恩人,她不但启用了海归新人徐克,还让他做电视台里的编导!要知道,那时候,许多导演都是从底层一步步做起来的,没有年纪轻轻就当专职导演的。

(周梁淑怡,黎小田,胡燕妮)

周梁淑怡算得上香港电影新浪潮之母,正是她于1976年在无线电视台设立16mm菲林组,聚集了一批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青年才俊,意外地为电影圈带来一场变革,史称“香港电影新浪潮”。所以,当徐克给她写信的时候,出于对海外人才的关注,周梁淑怡给了他机会。

在TVB,徐克首部参与的电视剧是《家变》,由汪明荃、周润发、任达华、南红等人主演,剧集长达110集,算是港剧家庭伦理剧的前辈级了。

之后,他又参与了《小人物》《大亨》《金剑罗曼史》等电视剧的拍摄。也是在这期间,徐克开始正式使用“徐克”这个艺名,徐文光这三个字的原名渐渐淡出了视野。这些电视剧就不展开了,因为那里面的徐克只是按部就班地打工,完成任务,还没有主体意识,没有个人发挥。

到了1978年,TVB开始内斗,闹得不可开交,鸡犬不宁,徐克身在其中,无法全力工作。于是,选择跳槽。

由于他参与的几部电视剧表现不错,香港另外一家大型电视机构---香港佳艺电视公司(简称佳艺,或者佳视、CTV),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没有过多犹豫,徐克便离开了香港无线,加入了佳艺电视。

正是在佳艺,年轻的徐克,遇到了施南生。当时的徐克还只是一个不出名的编导,而施南生已经是佳艺的董事了。但是,他们之间的爱情火花,迅速生长,不久就结合在了一起。

当初,是野心勃勃,对拍电影充满了兴趣的施南生,一次和发小张培薇吃饭的时候,张培薇看她一直单身,而且对电影制作颇感兴趣。于是就想给她介绍一个朋友,这个人就是徐克。

俗话说曹操曹操到,两人聊得正开心的时候,刚巧不巧徐克恰好从旁边经过,就这样张培薇叫下,介绍了施南生给他们认识。这是1977年的事。

转年,徐克来到了佳艺,再次与施南生相遇。在佳艺,因为有了施南生的支持,徐克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由于咱们盘的香港电影动作片史,对于徐克与施南生的爱情八卦,就不作更多展开了。总之,非常有故事。

也是在施南生的支持下,徐克首次坐上了导演之位。

在选择拍什么题材的时候,徐克儿时的侠义梦发芽了,他就像拍武侠片。那时候,楚原掀起的武侠风,依旧如火如荼,狄龙、尔冬升的古装形象相当吸引人。但徐克首先想要拍的是梁羽生小说《云海玉弓缘》。他知道,在这之前,左派导演张鑫炎已经拍摄过一部电影版《云海玉弓缘》。于是,徐克就前去接洽张导,希望能够从导演那里借到胶片,以便借鉴。

当徐克去找张鑫炎,得知他正在拍片,便兴冲冲直奔片场。在那里,张鑫炎正在拍摄《白发魔女传》。

第一次见到现场拍摄的徐克,没有急着跟张鑫炎打招呼,而是远远地站一边,观摩导演如何导戏。只见摄影机在导演的调度下,不断移动,从不同角度拍摄演员的表现。这场景让徐克感到着迷。

后来,在拍摄间隙,徐克才上前去跟张鑫炎打招呼。张鑫炎作为前辈,对徐克很照顾,不仅答应借给他拷贝,还向他讲了很多拍摄武打片的经验。

回去后,看完了张鑫炎的《云海玉弓缘》,徐克很泄气,他觉得这一版已经非常好了,难以超越,还不如不拍。拍摄计划必须更改。

拍什么呢?

经过与施南生的沟通,他们都觉得与其死磕梁羽生,不如转移目标,目前市场上古龙剧正火,可以来搞一搞。

然后,说干就干。施南生前去购买版权,发现古龙的《九月鹰飞》的电视剧版权正好没有确定,可以买下来。

说干就干。

1978年金秋时节,《九月鹰飞》改名为《金刀情侠》的电视剧,在导演徐克的率领下,摄制组前往韩国首府汉城(现名首尔)的郊外,投入拍摄。主演阵容是,游天龙饰演叶开,余安安饰演上官小仙,郑裕玲饰演丁灵琳,高雄饰演郭定,魏秋桦饰演崔贞儿,杨泽霖饰演丁乘风,刘江饰演扬天。

相比《家变》《大亨》这种又臭又长的伦理剧。徐克上来就抱着要做精品短剧的心态来制作的,全剧只有9集。而且,投资额度及拍摄手法完全按照电影制作的手法,他心里想的是电影,而不是电视剧。

所以,拉着剧组去韩国拍摄,就是精心制作的一部分。当时大部分电视剧都是棚拍,随便搭几块幕布,就开拍了,简陋而且粗糙。拍外景地相当麻烦,而且还要去韩国拍,没有大投资是不行的。

在拍摄现场,徐克拿着剧本向演员讲解剧中的细节,告诉他们该如何如何表演。忽然,一位演员问:“导演,我们的武术指导是谁?”

徐克突然就卡壳了,“啊,我不知道啊,我们还需要武术指导吗?”

那演员也是一愣,又问,“那您会导武戏吗?”

徐克说,“我不会。”

现场的演员全都沉默了。

谁能想到,拍摄武侠动作片,居然没有武术指导,还就开机了。但是,现在人已经在韩国了,再回香港请人已经来不了,干脆让剧中演员高雄、巴山客串,现场提拔,担任武术指导。其实,在徐克的设想中,所有的镜头都在他的设计之中,包括动作,而且影片里很多片动作戏,的确是徐克自己凭想象捏造出来的。有些资料说他亲任动作指导,也不算错。对于动作,徐克有自己的想象力,只需武术指导呈现出来就可以。也所以,后来徐克凭空创造出可以空中连续踢七次的“无影脚”,刘家良是拒绝的,靠袁和平才帮他实现了出来。

高雄,因本片的磨合,与徐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了他早期的御用演员之一。

高雄,原名叫何耀深,龙虎武师出身,从武师到替身最后到演员,一路也是靠着一步一个脚印走来。因为是台湾人,在香港没有什么派系,之前的发展也不太顺利。

李小龙去世后,香港功夫片进入低潮,高雄整整13个月没有工作。之后经狄龙推荐,拍了《冷血十三鹰》,出演反派。和徐克合作的《金刀情侠》是他从反派转为正派的第一部作品。后来和徐克合作了《地狱无门》,由此认识了吴宇森,从此开始合作,与林正英主演了电影《英雄无泪》,这部电影是吴宇森拍的第一部枪战电影,陈可辛是电影编剧,助导是梁柏坚和赵良骏,虽然之后《英雄本色》成为经典,但是这部《英雄无泪》也对吴宇森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雄也很得杜琪峰的赏识,在“银河映像”的电影里,你会经常看到他的身影,《审死官》中正义耿直的大侠,《枪火》中的慈祥大佬等。杜琪峰对高雄的定位,从一开始憨直的书生,到后来老练稳健的保镖、警官,随着时间不停变化。

这一切的起点,都是徐克的《金刀情侠》。所以,徐克从一开始就开始捧人,第一捧起来的就是高雄。至于主演游天龙,朗眉星目、潇洒英俊,饰演的叶开也很有古龙味,却没有火起来。

在《金刀情侠》进入后期制作的过程中,佳艺的另外一位年轻人,因为想要学本事,对剪辑制作感兴趣,就去剪片室去观摩。结果,他发现这部《金刀情侠》里的动作戏总是与众不同,就忍不住插嘴搭话。

性格腼腆的徐克,就忍不住问他,“请问你认识我吗?”

那年轻人说,“我叫程小东,是一名武术指导,我...可以继续看你剪片吗?”

“哦,原来你是武术指导。”

于是,两个年轻人就交流起来,迅速打成一片,成为很好的朋友。

徐克与程小东,就此成为了大半生的搭档。程小东,也因为徐克,成为香港一代动作指导天王。

《金刀情侠》开播之后,迅速获得业界认可。其中一个大佬,彻底改变了徐克的命运。他就是吴思远。

当时,吴思远在拍完《醉拳》之后,就开始寻找新导演,想进一步隐身幕后,挖掘新人来为自己旗下的“思远影业”添砖加瓦。前面说了,邵氏、嘉禾这些大公司是没机会给新人的,但是“思远影业”这种小制片厂就不一样了,因为用新人便宜,低成本低投入,翻本相对容易,赔的话也赔不多。

那段时间,吴思远因为自己的影片都要在嘉禾院线上映,于是跟嘉禾创始人之一的蔡永昌经常见面。

这天,吴思远又见了蔡永昌,两个人忙完业务,就闲聊。吴思远就讲,昨天晚上我在佳视频道上,看到一个电视剧,叫《金刀情侠》,这个导演不错,你有没有留意啊?

结果,蔡永昌说,哎呀,我正想跟你讲这句话呢,我也发现了这个导演,要不我们查一下这个导演是谁。第二天,他们再看电视就特意留意了片尾名单,发现导演叫徐克。

再次见面,吴思远说,他拍电视剧能拍到这个水平,能把镜头用得很有电影感,构图也很好,我觉得他下了很多工夫,不是一般电视台导演水平的作品,这个人很行,我要见见这个人。那时候,《金刀情侠》才播出两三集,吴思远就断定这是一个好导演!

说见就见。可是,又不认识,怎么办?吴思远就问他剧组里的一个服装设计,叫孔权开。因为服装设计往往会参与很多影视作品,认识的人多。吴思远就去问他,知不知道有个人叫徐克?知道知道,在佳艺。那你约一下好不好?可以可以。

于是,那天吴思远请了一桌人吃饭时,孔权开来电话了,说已经找到徐克了,就在自己身边呢。吴思远说能不能马上请过来一下,他说好!

因为佳艺正好距离这家餐馆比较近,大概电话挂断连十分钟都没有,孔权开带着徐克就到了。

徐克一到,吓了吴思远一跳。因为那时候,徐克已经投入了新电视剧《名流情史》的制作中,孔权开找到他的时候,正在片场忙着呢。要赶过来,连衣服都没换就直接来了。所以,徐克留给吴思远的第一印象是他不是做导演的,是做场务、道具这种工种,这人完全不修边幅。

见面也不废话,就聊起来了。吴思远说,你那个《金刀情侠》拍得很好。徐克说谢谢。吴思远说,你有没有兴趣当电影导演?

徐克说,当然有。

岂止是有,简直是梦寐以求,徐克就是为了这个而生的。此前也是多番求进入电影圈而不得。现在有大佬问想不想做电影导演,那简直了,当然想啊。

吴思远看这个年轻人说话斩钉截铁,就说,那这样好不好,你就先回去工作,我们改天再详谈。

徐克也说好。毕竟,他是从片场直接过来的,那边还有一大摊子在等着他呢。

两个人的整个见面也就才几分钟,就结束了。

高手接招,无需废话。高手一伸手,就知有没有。

(右一吴思远,后排为徐克)

就是这次几分钟的见面,奠定以后徐克执导《蝶变》的基础。这是徐克的电影处女作,出品人正是吴思远。

那时候,佳艺正好也出现了问题,经营不下去了,连《名流情史》都烂了尾。

至于《金刀情侠》,也因为佳艺的倒闭,连全片都没有留下,B站上只是一些片段。目前,在网络上,也没有这部电视剧的资源。保留最完整的是香港电影资料馆,但版本也是残缺的,情节并不完整。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主题曲“金刀情侠”由卢国沾填词,张志云作曲,黄韵诗演唱。张志云,其实是香港影视配乐界的大佬顾嘉辉的化名。不过,当时顾嘉辉出于和TVB的合约关系,不方便以真名实姓给佳艺剧集作曲,故而化名。

不过,这个似乎也不重要,因为接下来的《蝶变》,对徐克,对香港电影史,才更有意义。

一个崭新的时代,到来了。

投稿、合作、加入读者群

特别声明:[徐克是如何通过古龙剧《九月鹰飞》实现升级的?(徐克的经历)]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热水壶怎么选?8大热销款测评解析,买前必看!(热水壶怎么选择好坏)

为此,我们特别准备了市面热销养生壶测评对比跟恒温电热水壶推荐2025榜单,通过多个维度实测,带大家避雷劣质产品,选到真正好用又安心的优质养生壶!本期恒温电热水壶推荐2025到这里就结束了,综合来看,价格过高…

热水壶怎么选?8大热销款测评解析,买前必看!(热水壶怎么选择好坏)

水泵控制阀生产厂家(jd745x水泵控制阀工作原理)

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鸟巢、水立方等 100 余项国家重点工程以及 400 多家大中型自来水公司,还出口到多个国家,在消防用阀门和倒流防止器等领域有较高知名度。主要产品包括水力控制阀、多功能水泵控制阀、管力阀等,广…

水泵控制阀生产厂家(jd745x水泵控制阀工作原理)

需求猛增!医院一天涌入3000人,有人直呼“不做活不下去”,紧急提醒(医院的需求是什么)

整形门诊中,一半以上都是来做修复的,不少人将整形美容手术直接与“社交自信”画等号,更有甚者,短时间内要求多次手术,并因微小瑕疵出现社交回避,这些都可能是“躯体变形障碍”或“完美主义强迫”的征兆,需专业诊断与…

需求猛增!医院一天涌入3000人,有人直呼“不做活不下去”,紧急提醒(医院的需求是什么)

中旭机械取得新型回风式空气能热泵烘干机专利,有效提升加热烘干效率(中旭集团简介)

金融界2025年8月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福建省长汀县中旭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新型回风式空气能热泵烘干机”的专利,授权公告号CN223179184U,申请日期为2024年10月。它包…

中旭机械取得新型回风式空气能热泵烘干机专利,有效提升加热烘干效率(中旭集团简介)

舒淇也太有“心机”了,烂大街搭配有时尚感,模特出身就是不一样

有没有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你穿的衣服看起来和别人差不多,但为什么别人穿得就是比你好看,特别是那种基础款的穿搭,别人看起来充满了细节感,而你自己就觉得缺了点什么?基础款的搭配,像是真丝衬衫配黑色阔腿裤,这种亮色…

舒淇也太有“心机”了,烂大街搭配有时尚感,模特出身就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