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贾玲扎着高马尾、穿着紫色运动装亮相上海某品牌活动,一出场就小跑着和粉丝打招呼,标志性梨涡配上活力四射的状态,瞬间让全网沸腾——“贾玲又瘦了!”“这状态绝了!”“43岁活成23岁!”
确实,从视觉冲击力来看,贾玲这次亮相堪称“瘦身成功学”的典范:清晰的下颌线、紧致的肌肉线条、轻盈的步伐,甚至还有网友翻出她之前和游泳冠军汪顺的合影,调侃她“连运动圈男神都能hold住,肩宽腿长流川枫本枫”。更绝的是,她在现场自曝最近沉迷乒乓球,甚至想去公园挑战大爷大妈,下一步还要挑战攀岩和马拉松——好家伙,这“运动达人”人设算是焊死在身上了。
但等等,先别急着鼓掌。让我们冷静思考一下:贾玲的“元气回归”,到底是自律的胜利,还是又一次精心设计的“热辣滚烫2.0”剧本?
贾玲的体重就像股市K线图,忽上忽下,永远在“反弹”和“逆袭”之间反复横跳。去年12月,她刚被曝“复胖”上热搜,如今半年不到,又瘦回“巅峰状态”。虽然她在采访中云淡风轻地说“现在不在意体重反弹”,但每次亮相都能精准踩中“瘦身成功”的热搜关键词,这时间点未免太巧了点?
更讽刺的是,当年拍《热辣滚烫》时,她先增重40斤再减100斤,号称“过程太恐怖,不会再体验”,结果现在又成了“运动狂热爱好者”。到底是真热爱,还是“角色需要”的延续?
贾玲在活动现场大谈自己“菜但爱玩”,最近迷上乒乓球、想挑战攀岩和马拉松。听起来很励志,但仔细一想:一个去年还在为减肥平台期崩溃的人,今年突然变成全能运动健将?这进步速度,堪比科幻片里的基因突变。
更搞笑的是,她形容汪顺“像动漫里走出来的流川枫”,却忘了自己去年还被拍到打网球时动作僵硬如“老年康复训练”。“运动人设”可以立,但别立得太猛,否则公园大爷的乒乓球拍分分钟教你做人。
贾玲说:“减重是为了角色,塑造角色是为了作品,观众是我心里的光。” 听起来很感人,但现实是——瘦身后的她商业价值飙升,代言接到手软,从喜剧演员一跃成为“高奢运动品牌宠儿”。
这次活动,她不仅大谈运动穿搭“小巧思”,还顺势宣传品牌理念,堪称“带货+立人设”双赢。到底是“为观众而瘦”,还是“为代言而瘦”?这个问题,恐怕连她脸上的梨涡都笑而不答。
贾玲的每一次“瘦身成功”,都在重复同一个叙事:自律、突破、逆袭。但问题是,当“瘦=成功”的价值观被不断强化,那些没能瘦下来的人,是不是就活该被定义为“失败”?
更讽刺的是,贾玲自己都说“不再在意体重反弹”,但媒体和网友依然乐此不疲地讨论她的身材变化。我们到底是在赞美她的健康,还是在消费她的体重?
或许,真正的“热辣滚烫”,不是瘦了多少斤,而是能否摆脱“身材审判”的枷锁,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哪怕那个样子,是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