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玫瑰》播到8月2日的第12集了。追到现在的普通剧迷,心里应该都有杆秤了——这剧质量确实不行。当然,迪丽热巴的粉丝们肯定不乐意听这话,还搬出不少没来源的数据力挺。粉丝维护偶像的作品,这种心情能理解。但评价一部剧,咱得抛开明星光环,实实在在看它的质量。《利剑·玫瑰》这么差,是迪丽热巴演技的锅更大,还是编剧不行呢?
平心而论,我觉得迪丽热巴演技虽然一般,但不该是这部剧差的主因。 她的问题在于,演不出角色该有的情感,很多时候像个背台词的机器。这话粉丝肯定不爱听,但该听还是得听。毕竟,给没啥演技的明星当主演的机会,真的不多了。她演技的具体问题,我之前写过,这里就不啰嗦了。
《利剑·玫瑰》播到现在,最大的毛病出在编剧身上。编剧最要命的问题是,故事的主线太模糊,整部剧讲得没头没尾,缺乏起起伏伏。犯罪刑侦剧有个特点,就是正反两派立场分明,针锋相对。这种设定下,制造冲突其实很容易。但恰恰因为容易,反而更容易把主线讲丢了。这部讲打击拐卖的剧,现在就掉进了这个坑里。
主线一模糊,观众就懵了,完全猜不到下一步要演啥。 这绝对是编剧的硬伤。我使劲琢磨《利剑·玫瑰》的主线,它应该是一步步找幕后大反派吧?如果不是,欢迎观众指正,因为这剧的线头实在太多太乱,根本理不清哪条是主线。
一部剧想好看,必须让观众清楚主线是啥,而不是让大家猜谜。为啥主线要明确?因为只有定好主线,各个情节才能围着它转,层层推进。辅助情节得为主角服务,不能像《利剑玫瑰》这样,配角老抢主角风头。这剧总爱开好几条故事线,讲着讲着,有的线就莫名其妙消失了。这么讲故事,留不住观众很正常。
播到第12集,《利剑·玫瑰》已经讲了好几个解救妇女儿童的故事。这些故事本身应该能找到真实案例的影子,挺有看点的。但编剧硬是把它们捏在一起,想围着主线转又转不好,结果弄巧成拙,显得假了。编剧讲故事的方式值得好好想想。如果这部剧采用单元剧模式,一个案子讲一到两集,整个叙事脉络会清晰得多。
问题就在于编剧没本事驾驭多条线,却非要硬来。 结果呢?主线丢了,支线也讲得一团糟。像这种素材多的剧,其实有个最保险的法子:一个案子讲一集或两集,最后想办法把这些单元串起来。结构!结构太重要了! 电视剧是讲故事的艺术,结构清晰了,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才清楚,节奏才好控制,观众才能紧紧跟着主线走,而不是晕头转向找不着北。
同时,《利剑·玫瑰》的编剧还有个大毛病:老爱替主角叫苦,替受害者煽情。这些内容当然可以写,但不能没完没了。反复这么搞,观众只会觉得腻味——越想感动人,反而越让人无动于衷,甚至反感。搞电视剧创作得明白一个道理:别替观众抒发感情。剧情里演员已经大段大段地抒完情了,情绪都被你们用光了,观众还能有啥感觉?只能觉得闹腾。
所以,《利剑·玫瑰》质量差这局面,演员演技不行是次要的,真正的根子还是编剧水平不够,搞得主线模糊、结构混乱、煽情泛滥。同样的打拐题材,找个靠谱的编剧好好弄弄,说不定真能出个好作品。咱们影视圈,其实不缺懂行的编剧,缺的是不那么高高在上的投资人,缺的是真正尊重编剧的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