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的光环,永远照在别人身上——这似乎成了张译演艺生涯的魔咒!
狂飙火遍全国,观众记住了“高启强”张颂文的江湖枭雄,热议着“大嫂”高叶的气场全开,却鲜少提及那位执拗的警察安欣——张译。以法之名热播,检察官洪亮本该是核心,观众却为董晴一句“谁在栽赃谁在陷害”沸腾,为徐梵溪的层次哭戏落泪。
主演的剧集部部爆火,聚光灯却总偏爱配角。更令人费解的是,这位主角非但不争不抢,甚至默默将自己的戏份拱手令人。在当今人人渴求高光时刻的娱乐圈,张译为何偏偏甘做“配角推手”呢?
新剧以法之名2025年7月播出。该剧连续三日市占率突破30%,热度稳居榜首。然而霸占热搜的并非张译饰演的检察官洪亮,而是董晴的爆发戏份与徐梵溪的哭戏名场面。网友甚至疾呼:“该给董晴提名白玉兰!”而张译的角色讨论度,竟不及剧中反派万海的扮演者杨烁。
片场流传着张译的“非常规操作”。以法之名拍摄期间,他做了一件令同行费解的事:主动要求删减自己的关键戏份,将其让给饰演配角的宋熹。这种“牺牲”并非首次。当徐梵溪饰演的周梅情绪始终不到位时,张译放下剧本,陪她反复对戏、梳理情绪逻辑,最终成就了那段刷屏的哭戏。
身处名利场,张译像座“孤岛”他拒绝综艺邀约,坦言:“我也有自己的底线,不拍综艺,只干两件事,一是拍电影,二是拍电视剧。”这份近乎偏执的专注,铸就了“张译出品,必属精品”的口碑。也有人批评他陷入“表演舒适区”:四年来16部戏,10部都是体制内角色。皱眉、撇嘴、低垂眼睑的“苦情三件套”被指模式化。
但更多观众在他收放自如的表演中看见千面一人的魅力:满江红里他是摇扇阴笑的何立,追凶者也中化身滑稽杀手董小凤。即便同是检察官,洪亮与第二十条中的角色也迥然不同——前者圆滑求生,后者刚直如剑。
面对质疑,张译的回应云淡风轻:“角色是土壤,演员只是种子。如果观众觉得‘像’,或许是因为种子本就长在土里。”这份通透,源于二十年龙套生涯的淬炼。从军艺被嘲“丑三角”,到华表奖二封影帝,他比谁都清楚:真正的演员生命力,不在热搜榜,而在每一个让观众相信的角色里。
你心中是否也有一个因张译“退让”而惊艳的配角瞬间?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察——这位“戏痴”的孤勇之路,值得被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