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欣今年荧屏霸屏,从泼辣貌美的纺织厂女工宋莹,到知性优雅的检察官郑雅萍,不仅手持“白玉兰”奖杯,而且热度居高不下。
她与张译、李光洁主演的以法之名热播,一开播就引发全网。
观众原本冲着主演和剧情来的,却意外被剧中“小配角”律师张文菁狠狠拿捏了。
她前一秒还在法庭据理力争,下一秒被诬陷为黑社会时脖颈青筋暴起,嘶吼声穿透屏幕。还有那咬破的嘴唇和泪中带笑的讥讽,满满的全是戏。
这个“宝藏演员”被蒋欣的对手戏带火了,也引起了大家好奇。
这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好家伙,37岁演了42部戏,妥妥的打工人楷模啊。
遗憾的是,演了这么多戏,观众只记住了蒋年年(贝塔),记住了葛玥,甚至记住了谢晓春,可就是记不住她的本名叫啥。
董晴,出道多年“脸熟名不熟”,她走上演员这条路也很意外。
她出生在山东淄博普通工人家庭,家里条件一般般,但父母管教很严格。
从小跳舞蹈的她,13岁就独自去济南学艺,每天练功到脚趾淤血,以为人生就是和把杆较劲。
17岁陪朋友考表演系,她穿着练功服就进了考场,谁料考官指着她说:“这丫头眼里有光,天生该吃演员饭!”
舞蹈生稀里糊涂考进北电,成了景甜、阚清子的同学。
刚进校顶着“北电校花”名号,导演尤小刚收她当嫡传弟子,夸她“小周迅再世”。
本以为星途坦荡,现实却给她当头一棒。
同学大一就接女主戏,她却在死去活来里演初中生周甜甜,扎马尾装嫩被吐槽“像高中生”;
为拍墨子增重十斤演太子妃,播出时戏份被删得只剩三场;
毕业那年住地下室,每天啃馒头跑组,有次为省车钱步行两小时试镜,到现场副导演挥手:“角色定了星二代!”
只是对于这些,她都没有患得患失,而是继续潜心打磨演技,锤炼自己的台词功底。
她坚信,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也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董晴30岁那年,她在最好的我们里演蒋年年(贝塔),在剧中那豪爽劲儿真讨喜。
但角色刚有点热度,她就陷入“戏红人不红”的怪圈。
在最好的我们里,28岁的她演活高中生蒋年年(贝塔),暗恋戏份让观众心疼,但所有人都在夸谭松韵“童颜”,没人记住董晴这个名字。
在心居中,她饰演被不忠诚的葛玥,发现丈夫背叛时哭笑捶肚的绝望戏虐哭观众,但热搜被海清童瑶包揽;
去有风的地方中,她演单亲妈妈谢晓春,教刘亦菲说淄博话,演活了一个单亲妈妈的坚韧与绝望。
剧中有一场戏与弟弟的离别戏,离别时晓夏突然抱住她,谢晓春身体明显一僵(离婚后抗拒肢体接触的细节延续)。当她犹豫着回抱时,眼泪猝不及防砸在弟弟肩头,却立刻用方言笑骂:“鼻涕蹭我新衣服上了!”
随即嫌弃地推开他。
三秒内完成从脆弱到强悍的切换,把中国式姐弟“爱你在心口难开”演得淋漓尽致。
在她整个演艺生涯中,塑造了无数经典配角。
从古灵精怪的乞丐(大唐女巡按)到温柔人妻,再到城中之城入围金鹰奖的陶无忧,观众记住了“贝塔”“葛玥”“谢晓春”,却记不住演员叫董晴。
直到张译和蒋欣主演的以法之名播出,董晴才终于被看见!
她在剧中饰演律师张文菁,是万氏集团的法务总监,与检察官蒋欣有对手戏。
别看她戏份少,但却是关键角色,前一秒还是律政精英,后一秒就成了阶下囚。这对演员的演技是一大考验。
董晴在拿到剧本后,就不断的分析人物角色,打磨人物台词。
当她听到“黑社会”指控,她眼球血丝炸裂,122字台词20秒倾泻:“负责任的检察官被撤换,合法的律师被打成黑社会!”
青筋暴起的脖颈如绷紧的弓弦。一举一动都是戏。
面对蒋欣逼问,她身体前倾怒吼“谁在栽赃?谁在陷害?”
蒋欣采访时坦言:“她眼神太狠,我差点接不住词!”
网友逐帧分析她的微表情:咬破的下唇渗出血丝,颤抖的手指抠进桌沿,最后那抹泪中带笑的讥讽,20秒演尽律师的傲骨与绝望。
每个微表情,每个眼神都是戏。让观众直呼:“下一届白玉兰最佳配角有人选了!”
她凭借“赵文菁”这个角色成功“出圈”,热度盖过主角。
这一次,大家记住的不再是角色,而是记住了演绎这个角色的演员,她叫董晴。
当然,人红是非多。
何况是在娱乐圈里。
董晴借“赵文菁”一角爆火后,质疑也接踵而至,这么多年演了那么多戏都没火,谁知道背后是不是资本的力量呢?
还有人说,
“没蒋欣搭戏她能出圈?”
“蹭了反腐剧东风罢了!”
而事实上呢?她只是不善于炒作罢了。
不信你看,作为北电校花的她,与同学戚九洲是夫妻,拍了多部跨度极大的剧,无论把哪一项拎出来都可以让她更快出圈。
可这些她都没有这么做,而是让角色让演技来替自己说话。
在这流量至上的时代,像董晴这样不卖人设只提升演技的人,并不多。
对董晴当了18年“黄金配角”这件事,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