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海计划扶持拍摄的短片《骤雨》入选了第19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单元,山海计划工作室也在展映现场第一时间与导演陈志霖进行了一次对话,邀请他分享他此次西宁FIRST之旅的初体验,回顾《骤雨》创作中克服重重挑战的幕后故事,以及他对于演员选择、团队合作的理解。他也谈及了山海计划对他创作道路的支持,让我们跟随这篇专访,一起走进这位新锐导演的创作世界。
《骤雨》
Sudden Rain
剧情|16min|中国大陆|潮汕话 / 汉语普通话
导演:陈志霖
制片:翁梓灏
陈志霖
陈志霖,广州⼈,导演,剪辑。毕业于爱默⽣学院电影制作专业。热衷于探索在城市发展下空间的流动性变化及其中游走的独⽴个体。导演首作《何虾仔》(2019)入围木兰电影节、台湾南方影展及洛杉矶华语电影节等。《骤雨》剧本入选山海计划,并被扶持拍摄。
短片《骤雨》的创作不易,除了爱图仕Aputure专业影视灯光、谛听DEITY、DZOFILM电影镜头、TILDA铁头及拍片保影视保险的全程设备及技术支持,揭阳、汕头等地的诸多单位和个人为《骤雨》剧组的拍摄工作提供了场地协调、交通调度、器材租赁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包括揭阳砲台镇京北渡口、揭阳榕城区古城墙妈祖庙、汕头澄海区前美村委会、1.04 Studio、广州悟貅传媒有限公司、汕头文园小筑、汕头龙眼市场、汕头君华海逸酒店、初心精品公寓、汕头海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粤东新旧货批发广场、汕头澄海区润禧贸易有限公司、汕头澄海区城洁公司、翔炜石材、光辉环卫、张之翼先生等。
山海计划
Maritime Guangdong
你的短片《骤雨》获得了第19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最佳剧情短片提名,这一次你来到西宁的感受是什么?
陈志霖
《骤雨》导演
在来FIRST之前,我作为现场导演在青岛拍摄了一个半月的海外短剧。在忙碌中突然抽离,踏上西宁的那一刻感觉很恍惚。唐道四处都能看到FIRST的宣传,在大街上很容易便能辨别出谁是来参加FIRST电影节的:那些时髦的,个性特别的,目的性明确的。他们身上有着我所渴望的一切特质。
《骤雨》主创在FIRST青年电影展映后现场
“胆子要大”,这种锋芒毕露的语句与我的个人特质相背,以至于我甚至不敢说出“胆子要小”这样的话语。当《骤雨》和其他同组别的短片第一次面对FIRST的观众时,从观众的掌声便能感受观众对影片的喜爱程度。那种反馈是如此的迅速而热烈,我相信和我一起站在台上的创作者们都能感受到。
《骤雨》主创在FIRST青年电影展映后现场
第一天放映后,我沉浸在对一条条负评进行反思,FIRST的观众们期待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影片?
但与此同时,又会有一些陌生的观众,创作者会特地来到面前,认真地探讨和表达自己的喜爱。我究竟要像制作短剧那样,尽可能满足观众的需求,还是继续探索连自己都未能清晰表达的暧昧不清的情感?
这种矛盾随着待在西宁的时间越发清晰,甚至可以说FIRST把它所代表的某种“答案”一巴掌甩到了我的脸上:你不必去满足所有人。在这里,接纳自己的一切,不必高看别人,也不要小看自己。就那么坦诚而热烈地享受当下便可。享受碰撞,享受未知,享受不安,享受热烈,在混乱的力量中一次次地夯实自己的内核。是的,我就是那个在彷徨中前进的,享受不确定的陈志霖。
《骤雨》导演陈志霖在FIRST青年电影展
山海计划
Maritime Guangdong
去年夏天,《骤雨》需要拍摄降雨的镜头,但是突然遭遇的台风天也是让创作一度停滞,最后是团队成员一起想办法解决的,可不可以回想一下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最后“土法降雨”的妙招能不能分享给其他的创作者们?
陈志霖
《骤雨》导演
电影制作有一句名言:前期筹备可以永无止境地一直做下去。至今想起《骤雨》短片的准备工作仍想嘲笑自己当初的幼稚。在剧本创作阶段,我自认为清晰地作出判断:在低成本的制作下,一场真正的骤雨+必要时的人工降雨是能够实现这部短片的方式。同时,在前期筹备时正值台风天,每一次勘景我都能遇到一场或大或小的骤雨,这更增加了自己的信心。
事与愿违,拍摄阶段天气时晴时阴。当真的遇到骤雨之际,效果其实并不好,那颗真正有雨的镜头最后让我删得一干二净。
陈志霖《骤雨》拍摄现场
在烦恼降雨的同时,男女主被困的小屋在即将拍摄前因不可抗力需更换场地,结尾处的酒店在拍摄前开始装修无法使用,同样需要更换。当这一件件必须要被解决的事情接连发生时,庆幸有一群同频的主创。所有人都在一起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保持着轻松的氛围。
最大的问题当然是降雨。制片Robin(翁梓灏)请来了有降雨经验的场务老师阿贤。前期筹备阶段我们便以人工降雨为前提探讨降雨如何呈现由大到小的不同情景,在移动的三轮车上如何呈现下雨的镜头。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小心得:
1. 在需要小雨和小范围下雨时,使用大桶水+马达+水管的方式
2. 移动中的情况下无法用洒水车大范围精准覆盖,只能使用1+跟随三轮车的方式
3. 洒水车只能够呈现大雨的状态,同时水量只足以支撑小半天,需注意用水。同时,洒水车有不同的枪头和洒水方式。
最后一天拍摄开场女主看见乌云的情景时,洒水车司机便建议我们使用洒水车头的枪头,才有了细而密集的降雨效果。
陈志霖《骤雨》拍摄现场
(左右更多)
以上这些当然都是土法降雨的笨办法。更重要的是有能够一起讨论和解决问题的主创团队。同时,在后期制作阶段,使用带透明通道的降雨素材+遮罩,配合真实下雨是很重要的弥补手段。
在完成影片后复盘我也意识到,等不来那场雨其实是一件好事,如果拿电影制作比喻成魔术,魔术的背后依然是精准的控制达到表面幻术般的效果。
陈志霖《骤雨》拍摄现场
除此之外,临时更换核心场地所带来的剧情上的变化,拍摄方案的调整都来得很快,庆幸美术指导阿翰在勘景过程中找到了一个在老厝(潮汕特色的老屋)里的玩具加工厂,外联炜柔不断地寻找适合的酒店并落实,副导蕾蕾,摄影泽鑫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最终才得以完成。
陈志霖《骤雨》拍摄现场
山海计划
Maritime Guangdong
本片的两位主演你最早是怎么确定下来的?
陈志霖
《骤雨》导演
首先我是一个很需要安全感的导演,当组建主创团队时我有一个很核心的前提,在这些人面前,我不会被影响,能够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想法的同时,开放地讨论不同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在确定男主为演员大捷哥前,大捷哥邀请我到他的村里喝茶。在三言两语中,我便被他的那颗赤子之心和真诚所吸引,很快便把男主人选敲定下来。对此,我十分自豪自己的眼光。
陈志霖《骤雨》剧照
在认识女主演员梁翠珊前,我对她的认知一直是她在屏幕上的形象:《她房间里的云》,《盛极一时的爱情》,《如果》…那种内向,敏感,反复不定的特质让我着迷。然而认识后我才意识到,脆脆(她的昵称)是如此的外向,大大咧咧,豪爽,这种对比让我惊讶不已。当细致地和她探讨表演方法时,我才对专业演员有了更多的了解,她身上的可塑性,对情感的敏锐和丰富的技法,也勾起了我对表演强烈的兴趣。
陈志霖《骤雨》拍摄现场
总结下来,其实山海计划给我的感受也同样如此。在我脆弱和彷徨的时候,山海计划在各方面给予了我极大的安全感。开放的导师,强烈的南方气质,遇事灵活变通而不失初心,在仅有的资源下仍然倾尽一切扶持新导演。而FIRST则大胆而生猛,不惧目光的一路向前。两者都在我需要的时候给与我极大的帮助和成长。感恩相遇。
《骤雨》主创在FIRST青年电影展映后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