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FIRST青年电影展
「导筒」特别报道
导演王通2015年凭借短片《吉日安葬》在亚洲地区多个节展惊艳亮相。2025年,他的长片首作《长夜将尽》入选第五届青葱计划,在当年强手如林的十强名单中亦毫不逊色。然而,那一年正值疫情肆虐,电影行业遭受重创,众多青年导演的项目被迫搁置或延期。随着市场逐渐回暖,同批入选的如耿子涵导演的《小白船》、黄婷婷导演的《幸运阁》、陈小雨导演的《乘船而去》等作品已陆续与观众见面。
如今,《长夜将尽》(简称《长》)从2023年10月在贵阳开机拍摄,再到登陆香港国际电影节HAF的WIP单元,历经波折,终于亮相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且斩获评委会大奖,女主角万茜更是凭借精湛的演技获得最佳女演员奖。
时隔月余,该片入围第19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单元,获最佳剧情长片提名,最佳编剧荣誉,男主角饶晓志获得最佳演员荣誉。
《长》延续了王通导演此前短片对社会新闻的关注,聚焦社会中的“小人物”,坚持以现实题材为核心的创作风格。电影一方面以万茜饰演的保姆叶晓霖作为主要人物,另一方面围绕狮子饲养员马德勇展开叙事。万茜通过细腻的演技赋予角色丰富的层次感,完美展现了人物复杂的情感与深刻的人性。以导演身份为观众所知的饶晓志首次担纲电影主演,他在本片中对表演节奏把控游刃有余,细节刻画与情感爆发均展现出不俗水准。
《长夜将尽》中的万茜和饶晓志
本片的角色设定及人物状态,与其他一些经典犯罪题材电影所共有的特质是——即男主角遭遇“蛇蝎美女”与残忍罪行。然而,《长夜将尽》的事态发展与故事走向却截然不同,它没有落入了“女性人物工具化”、“人物扁平化”和“依赖反转”的窠臼。影片贴合地将“面临被贩卖的狮子”这一意象融入叙事核心,通过蓝色双屏、畸变镜头等富有创意的摄影手法,辅以疏离冷峻的单簧管及电子配乐,引导观众跟随叶晓霖与马德勇两个角色,一步步深入他们幽暗的内心世界,不断逼近其心底最隐秘的欲望。
「导筒directube」专访本片导演王通,听他讲述如何从自身的生命体验出发,打破类型窠臼,探索人性幽光与死亡的终极命题,最终穿透漫漫长夜,抵达观众。
作品简介
《长夜将尽》
Wild Nights, Tamed Beasts
导演 | 王通
监制 | 饶晓志
编剧 | 王通、姚睿、施一凡
剧情简介:本片以保姆叶晓霖为核心人物,讲述她伪装进入老人家庭图谋行凶,因与饲养员马德勇的相遇打破了原有生活平衡,警察周平在追查案件中与他们的命运交织。影片通过探讨生命尊严、家庭关系、死亡教育等议题,唤起观众对老龄化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王通
简介:本硕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2015年短片《吉日安葬》先后入围釜山国际电影节、FIRST青年电影展、中国独立影展、亚洲大学生电影节等国内外影节并获奖。2016年参加FIRST罗泓轸导演工作坊并拍摄短片《无人知晓》。2025年参加中国电影导演协会“青葱计划”并获年度五强。新片《长夜将尽》在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获得金爵奖最佳影片提名,评委会大奖,女主角万茜获得最佳女演员奖;同时在第19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主竞赛单元,获最佳剧情长片提名,最佳编剧荣誉,男主角饶晓志获得最佳演员荣誉。
王通在《长夜将尽》开机仪式上
导演的创作阐述:在中国我们总是回避死亡话题,我们很难经历良好的死亡教育。可人们终将会面对死亡,经历死亡,或是身边人,或是自己。影片围绕专杀老人的职业杀手保姆叶晓霖展开,讲述了一段她在雇主家庭中所遇到的故事,与老人;与雇主;与狮子;与深陷案件的警察。影片是关于杀手保姆叶晓霖和马德勇的一段残酷的相遇,在各自人生的囚笼里,她和他会如何做选择?关于养老,关于生命,关于尊严,电影将带着这些问题展开。
专访正文
导筒directube:青年导演对自己的首部长片是比较谨慎的,可能很多导演会选择一些比较传统的题材作。对于你来说,从《吉日安葬》在亚洲地区多个节展惊艳亮相,获得荣誉,再到后面的几部短片,最终是怎样的原因选择了《长夜将尽》这样一个故事?
王通:读书的时候和很多的同龄人一样,我也算是文艺爱好者,一样是看着大师们的作品成长的,但我很早就明确了一点,就是要做职业导演。
因为我是在传媒大学接受的电影教育,我们在早期的创作中关于视听的呈现可能没有那么精细。但从《吉日安葬》中也可以看到,我用了我觉得可以找到跟所谓的“观众”——不管是广义上的观众还是电影节展的观众,我希望用大家都能够接受的一种方式去讲一个故事。
王通《吉日安葬》 (2015) 剧照
我在拍长片之前,心里的想法也很明了——有机会就拍短片,想尽办法磨炼自己的“小刀”,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职业导演。
在这个过程中,从二十多岁毕业到三十岁前后,如你所说我经历了很多自己的事情、家里的事情、身边的朋友的事情。如果回看,2015年是比较重要的一年,那年面临毕业、剪片、找工作的压力。有身边一位跟我差不多的同龄人,很亲近的亲人,罹患重病离开了。
王通《吉日安葬》 (2015) 拍摄现场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可能是因为我外公去世的很早,虽然我和外公的关系感情很好,但是我当时没有参与到后事中很多细节的部分。当2015年我的那位亲人从病危到离世再到办理后事,整个过程几乎都是我在参与。尤其是在殡仪馆的焚烧炉外面等待的时候,我才被通知,需要家属将骨灰块碾碎成粉末。
很难想象,一个一年前还在跟你喝酒聊天、有说有笑的同龄人,一年之后就离开了人世。死亡这件事给一个家庭,给身边亲人朋友的这种影响,在一整年里都在持续给我很深的触动和影响,它冲击着一个人对生命等方方面面的思考。
所以,关于死亡的主题,是我从那时起就想在长片故事中关注和探讨的,其中也融入了很多我的个人体验和想要表达的内容。
2016年《吉日安葬》 受邀参加新加坡华语电影节,
导演王通在映后现场
导筒directube:剧本创作经历了多长时间?从动笔到开拍前,大概分几个阶段?
王通:我毕业之后开始在剧场上班,大家也都知道拍一个长片是很难的,我有很长的时间一直在写剧本,改了很多稿,这个工作确实持续了很长时间,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大概是2016年的年底,我想到要写这么一位女性,用她的视角来展示这样一个故事的时候,我觉得还是一直在找方法。实际上把一个类型片的剧本做出完成度也是很难的,我花了很多心思来完成这个剧本。
这个阶段我要处理的最大问题是想解释清楚这位女性、这个保姆的行为动机,当然这也是这个人物吸引我去琢磨、去雕刻的重要原因。上过剧本写作课或者是了解写作技巧的朋友们其实会去分析人物行为的内在逻辑,包括人物的“神性”,从定位上会归类她是否是“复仇女神”或者是“天生杀人狂”,这些方法我也一直在尝试。
王通《长夜将尽》 (2025) 剧照
对于我来说,在这一稿中,我的疑惑甚至是自我怀疑是——当我在解释人物动机的过程中,人物离我还挺近的;一旦我把前因后果梳理得特别清楚之后,这个主人公一下子就离得特别远了。
那段时间,几次都觉得已经弄不下去了。
到了2018年左右,我把当时写的这些东西发给一些前辈看,有一位非常重要的前辈告诉我他习惯的一个方法。他说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讲,要想写一个杀手、一个杀人犯,是无法从根本上完成的,因为我们毕竟成为不了他们,说白了,我们也没有杀人的经验。如果借用一些写小说的方法,就是要留有余地,不要写尽。打个比方,就像画圆,只画四分之三,这个人物才可能成立,并且鲜活起来。
经过这个启发,我觉得我好像找到了方向,现在观众们看到的故事就是当时2018年定下来那一稿的骨架,后面更多的是细节上的打磨。
王通《长夜将尽》 (2025) 剧照
导筒directube:内容上,比如视角(单一女性到多角色)、关键人物(驯兽师、警察)是如何演变进来的?
王通:剧本更迭过程中,茜姐(万茜)饰演的叶晓霖调整是比较小的,我前期很大的工作都是有抓手的,她这个角色的很多点都有非常明确的想法支持。但是警察和驯兽师的角色是经过了重新塑造的,比如饲养员的家庭背景是什么,年龄是多大,他的价值判断是怎么样的,他是否在用一种带引号的、扭曲的“爱”去同情叶晓霖?
这个阶段花了很多功夫,我一直找不到视觉参考的具体形象。在参加青葱计划的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送了我一本前苏联的画册,里面是各种充满那个时期风格的建筑、公交站等的照片和绘画。同时,我在新闻里看到有人住在烂尾楼里。于是,我脑海中就把这些景象联系在了一起。
饲养员这个身份也是源于我本身很喜欢动物,猫和狗陪伴了我的整个成长过程,我小时候在农村也一直接触牛、羊、马,我之前的短片里还拍过驴,这些人物身上的细节和变化都跟我自身有着密切的纽带/关联。
Christopher Herwig,Soviet Bus Stops
导筒directube:正好想问“被狮子咬”这个情节也是源于真实的经历吗?还是虚构出来的一个情节?年迈的狮子在片子作为非常重要的意象和符号,它跟你个人的感受有怎样的连接?
王通:我刚才说我很喜欢动物,还有一个点是我小时候生长的县城有一个西游记主题公园,是一种马戏团+游乐园+动物园的一种状态,不过没有正规的什么动物表演。后来这个公园倒闭了,里面的设施什么的都关闭了,最后放着一头狮子、几只猴子可以免费参观。
当时,我放学以后经常就会跟其他小孩一起骑车去看这头狮子。狮子在孩子的想象中应该是很凶猛的,是百兽之王、森林之王,但在我印象里,我总觉得这头偏远小县城里的狮子非常孤独、非常落魄,后来这头狮子也不知道去了哪儿,是死是活,还是被运走了,都无迹可寻。
我在写故事的时候,脑海中一直盘旋着这头狮子。就算它再落魄,每天也要有人喂它,总不能就那样扔着不管。那么,有谁会关心这个饲养员是谁?又有谁会在乎这个饲养员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呢?
其实,狮子这个形象帮助我完成了对马德勇这个人物初步的职业设定。从电影角度,狮子肯定是有奇观感的,它看似是森林之王,但某种程度上什么也不是,只是被驯化、被操控,和所有人一样。人在年轻的时候跟狮子一样,再怎么牛再怎么狂妄,晚年一样要面临一样的境遇。
至于人物被狮子咬,还有那句台词“它从来不咬我”,确实是真的。我以前拍戏的时候真的被老虎咬过,我被咬了以后去医院找医生看,医生说要打狂犬疫苗,我说我这个是老虎咬的,医生当时憋着笑,说老被虎咬也得打,我估计他心里肯定是在想这个“傻缺”怎么让老虎咬了。
导筒directube:本片的编剧署名除了你,还有毕业于英国犯罪心理学专业的姚睿,以及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施一凡。你们三个人的分工、配合,还有创作状态是怎样的?
王通:我已经忘了跟施一凡具体是哪一年认识的,但是我记得跟她2018年的年底在一个我们都很喜欢的法国小说的读书会上偶遇,我问她最近在干嘛,她也问我在做什么,我就说我还在写这个故事,中间经历了什么,我说我的剧本有点写不下去了。
我把这个故事当时那一稿拿给她看,她看完以后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一口气给我写了大概一万多字的想法和建议。我真的非常感动,我觉得在那个状态下我很需要有人来帮我,做剧本写作的创作者们应该是会知道这种情况,就是你一个人已经写不动了,需要外部的另一个人的刺激来帮助你进入新的阶段。
那个时候我们俩可能都在某种困境里头,都很绝望,这个故事的主题和一些东西触动了她的某些感受,她的那些话推着我继续往下走。
对我来说,那时候还没办法承诺给她报酬,她直接说后面有没有费用再说,但是她愿意进来一起写,一起找方法。从进入青葱计划开始到青葱中期,我们俩都投入了很多,一直写到咱们都“力竭”了。
这个时候,有一个制片人朋友正好在招募编剧助理,就招到了姚睿。姚睿对于我们来说,就真的是“捡到宝”了,虽然这样说不太合适,不过真的是“遇着了”,她的写作基础非常好,只不过之前没有专门写过电影剧本。
一开始她还是以助理的身份在参与,但是后来我发现她有非常强大的能量。尤其是最后的阶段,大概有三五年的时间,是她一直在陪伴我还有整个剧本一起同行。她的犯罪心理学专业背景,她对于人物心理细节的分析和洞察都非常有帮助。她现在已经是非常成熟的编剧了,有很多作品,我们也一直在持续合作。
《长夜将尽》剧组主创在FIRST青年电影展
导筒directube:从观感上看,保姆叶晓霖让人感觉她无处不在。
王通:我明白你说的,我很早对解释清楚这位女性的动机这个事情是非常“迷恋”的,我也尝试过很多次,实际上最后是无法用这位女性来展开这个故事的。就这个故事本身而言,也无法给予这个人物更多的篇幅。
这就是现实创作的困境。在一些欧洲电影中,或许可以展开更多,但基于我本身来说,我希望采取狮子饲养员马德勇的观察视角,但从重要性上来讲,叶晓霖绝对是从头到尾的绝对主角,整个故事的走向也是跟着她走的。这也是我在后期确定下来的,我希望在更大的空间和篇幅内完成这样一个核心人物的塑造。
《长夜将尽》剧组主创在FIRST青年电影展
导筒directube:万茜是什么阶段确定下来作为主角?她饰演的叶晓霖很多戏份是没有台词的,而且身上展现了一些你提到的“神性”特质,也有一些“自毁的倾向”,她在片场的状态是怎样的?
王通:其实确实是比较早的确定了茜姐来演,跟茜姐合作下来能感受到她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她作为演员会很完整地去梳理角色内心的逻辑,包括角色的出身背景、成长经历等。
我会明确提出哪些部分需要着重表现,甚至告诉她哪些部分后期可能会被剪掉。但如果你仔细看茜姐的表演,会发现她对角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着清晰的理解和呈现。她作为演员很明确自己的支点是什么,我也会跟她讨论《蓝白红》里的《蓝》里的主角,还有《新桥恋人》里的人物,我们在前期和现场是有比较多的关于人物状态的讨论的。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Trois couleurs: Bleu (1993) 剧照
导筒directube:什么时候确定饶晓志导演来饰演马德勇的?用他作为主演会是一个让你特别有压力的决定吗?
王通:其实在写剧本的过程中,我就已经在很努力的寻找演员了,但符合这个角色年龄要求、气质合适,并且有档期可以洽谈的演员选择非常有限。茜姐给了很多的帮助,她一开始去邀请志哥(饶晓志)来做本片的监制,我很感谢。
当时志哥和茜姐刚好在排练《你好,疯子!》,我们正好是有机会坐在一起聊这个事情,他们每一次排练完,我就跟着聊一会儿。志哥作为监制进入,给我提了很多的建议,比如最早定这个故事在哪里发生,在哪实拍,就是志哥推荐我去贵阳看看。
万茜在《你好,疯子!》排练现场
之前没去过贵阳,我最早是想着在北方拍,而且试拍也去了北方,后来去贵阳采风时一待就是很久。这座城市的地理构造很特别,并且有很强的电影质感,城市的经济状况符合雇佣保姆这一设定所反映的生活水平。在那边为一些配角角色进行了试镜,志哥在那边的朋友也提供了很多帮助,所以最后就定了这个城市,并决定使用当地方言。
一来二去,跟志哥的讨论一直在进行,茜姐就顺势提出了一个想法,让志哥来演马德勇。你要问我有没有压力,肯定是特别有压力的。
我作为导演,会想要不要做一个尝试,我们晚上工作完喝酒的时候提到了这个事儿,但没有那么正式。聊下来,我感觉志哥也有想法,并且不是很抗拒,我觉得这是一个奇招,当然它也是一步险棋,有它的风险所在,这个时候可能就是需要你作为导演来判断和下决定了。
饶晓志凭借《长夜将尽》 获得第19届FIRST青年电影展
主竞赛单元最佳演员荣誉
而且我们提了让志哥来演,但一开始他的档期是不行的,后来比较巧的是,他的安排有调整,正好留出来了一个时间段给我们,这才有了他来出演这样一个结果。
志哥花了很大功夫钻研这个角色,我们为完善这个人物也投入了大量精力。比方说,马德勇这个角色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的残疾(腿部跛行),这种因神经损伤引发的特定步态和抽搐,要真实地呈现出来是很难把握的。我们下了功夫找了很多参考去细细观察。志哥最后找到了一个适合这个角色的缺腿走路的方式,头尽量保持平稳,不要摇晃得太厉害。还有很多关于人物的表演细节,包括他内在的性格,外在的长发还是短发这些。
导筒directube:所以你作为首次拍摄长片的导演,从编剧到片场拍摄、演员合作,面对经验丰富的其他主创,在一些有分歧的地方,是怎么拍板决定的?
王通:在编剧层面,我本意并非成为职业编剧,但一开始没办法,只能自己动手写。到中后期开始与施一凡、姚睿合作后,我并不会因为她们提了很多建议而感到不舒服,相反我是觉得建立了信任以后就要相信她们写的东西。
尤其是到后期的时候,姚睿跟我在同一张桌子上,两个屏幕,她写我也写,越到后来我就越“不想写”——我觉得故事的框架和整体状态都落定以后,就由她在细节上多锤炼,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视听语言的设计、构思上
我的摄影、录音、美术、演员都非常有经验,最没有经验的应该就是作为导演的我了(笑)。在整个拍摄过程中,我要综合考量来自各方的诸多意见,做决定的过程没那么容易。如果我觉得哪一部分需要坚持我的想法,那我会尽可能地去说服其他主创。
当然,这里面有我特别轴的部分,我做事情也很较真,这种较真有好有坏,但是往往你在拍摄的时候是比较难意识到的。比方说在剧本阶段,有几场戏他们给建议让我删,我就觉得不能删,谁要再跟我说删我就急之类的,但是后来拍完上了剪辑台,确实发现,最后保留那几场的意义不是很大。
我跟陈小雨导演还讨论过,新人导演是不是都倾向于拍摄更多素材(场次),随着经验增长,才会逐渐精简场次。像一些比较成熟的导演,他们的剧本可能60场戏就够了,因为他们对想要表达的内容已经有了非常精准的把握。
我觉得这是一个无法绕开的成长过程,本身也是对电影创作方法的思考和领悟。
王通导演在片场
导筒directube:本片的摄影展现了极高的水准,并在创新和探索上极具深度,体现在多个方面:烂尾楼与狮子活动区域在不同阶段的取景机位选择、独特的色调运用、双屏呈现、“狮子皮皮”的主观视角切换,以及广角畸变镜头的使用等,可不可以分享你和摄影的工作配合是怎么样的?
王通:我必须要重点提一下我的摄影指导,非常低调的——廖拟,他很早是美院附中出身,考上电影学院以后,长期专注于做电影摄影研究。他之前也拍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可能除了电影以外没有什么社交,你跟他相处就能感受到他是一个对电影创作极其热爱的大艺术家。
廖拟也是最早进组的人之一,几乎与美术部门同期到达。他对贵阳非常熟悉,一直带我在贵阳的各种大街小巷转,我也正好在贵阳学会了骑摩托车。我们沟通下来,所有的分镜都是他自己画,而且特别专业。不知道后面有没有机会出版他的分镜,我们全组都是有一个共同的PDF文件来协同工作的,里面每一个镜头是怎么样,灯光是怎么走,都非常详尽。
王通《长夜将尽》 (2025) 剧照
虽然现场还会有一些临时的调整,但是他的工作一定是非常认真细致的,可能有时候甚至是比较苛刻的让组员去完成这个工作了,但是前提完全以非常专业的态度去完成创作。正式这种严格的执行才保证了片子的状态是我想要的,而且作为非常有经验的摄影指导,他会替代演员走位排练走调度,这些他都愿意做,作为新人导演跟他合作真的非常幸福。
王通《长夜将尽》上影节发布会合照
导筒directube:之前本片在香港国际电影节HAF有过WIP单元的亮相,我想知道在这个阶段,HAF给到了你怎样的体验?尤其是HAF面向更多的亚洲、国际的买家,你觉得影片在走一些影展WIP的时候,应该怎样更好的帮助自己的项目去做一些完善片子的工作?有没有经验可以分享的?
王通:HAF对我来讲一个很棒的平台。对于影片来说,第一次亮相就能在这里与全世界的电影人,尤其是电影节选片人交流,收到他们的感受反馈,非常美妙。
《长夜将尽》剧组主创在2024HKIFF INDUSTRY的Film Mart
同时我们也通过HAF的平台认识了很多国际发行销售公司,不管是对于《长夜将尽》来说,还是对未来我的其他电影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再次感谢HAF对我们的邀请和帮助。
HKIFF INDUSTRY Film Mart当年入选项目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