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电影市场中,两部影片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南京照相馆》票房已突破10亿,成为暑期档的璀璨明珠,以其对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的生动再现引发了强烈反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环球时报报道称,影片在短时间内遭遇大规模的恶意差评,评论者指责其展现了“过于血腥暴力”的场面,并甚至将其称为“仇恨教育”,要求其从平台下架。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聚焦于侵华日军罪行的影片《731》,则在上映前夕遭遇了更为严峻的困境。原定于7月31日上映的该影片在临近之际竟然悄然“消失”,并且其官方账号自7月7日起便未再发布任何内容。分析原因表明,《731》的未能上映背后因素颇为复杂。
从审查的角度来看,由于片中包含“冻伤实验腐肉特写”等血腥镜头,制片方即便对影片进行了多次删减与修改,仍旧面临着诸多举报。此外,网友们还发现国家电影局官网上并未显示该电影的备案信息,这意味着是否获得公映许可证仍存疑。
与此同时,持“中日友好”论调的人士也对此影片表示强烈反对,认为其不应上映。此外,网络上也充斥着日本极端民众的抵制留言,某些日本势力似乎意图干扰影片的推广,甚至有传闻称部分投资商因外部压力而选择撤资,这也导致了影片宣传的缺失,成为未能如期上映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近期的一系列举动,更加凸显了《731》此类影片上映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外部压力。7月15日,日本发布了2025年版《防卫白皮书》,大肆渲染“中国威胁”;7月28日,日本公布了《宇宙领域防卫指针》。而在7月31日,美国和日本更是传出加速“核共享”计划的消息。此外,日本首相石破茂明确表示不会在今年8月15日发布关于日本战败的讲话,显然试图逃避对历史责任的反思。
种种现象均表明,战败国日本在二战后的反省不够,反而显示出愈加明显的军事扩张欲望和军国主义复苏迹象。因此,在这种局势下,《南京照相馆》、《731》这类影片显得尤为重要,恶意差评行为更应受到追究。我们期待更多能够真实揭露二战期间日军暴行的影片,记录那段历史的罪证,唤醒公众对该惨痛历史的记忆。
铭记历史并非出于仇恨,而是为了防止悲剧重演。在日本当前所作所为确实令人忧心忡忡之际,我们应当缅怀历史,激励自己不断前行,确保不会让历史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