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皮克斯的《头脑特工队》爆红全球,掀起一阵关于情感与思维的讨论。这部电影可以说是皮克斯创作历史上的一大突破,它首次将心理活动“可视化”,让观众通过大屏幕直观地感受到情感的波动——愉悦、愤怒、悲伤、恐惧,甚至是各种小细节都被具象化展现。
不久前,一部成人版的《头脑特工队》上映,引发了不小的反响——这就是《关于约会的一切》!它带着意大利独有的浪漫气息,由《完美陌生人》原班人马打造,低成本、简约的场景设置,却成了今年欧洲最出色的黑马爱情片,在豆瓣上高居7.9分,口碑榜单连续三周霸榜。
故事从皮耶罗与劳拉的第一次约会开始。这次约会地点选择在劳拉的家,这个私密空间的设定让观众瞬间感受到一股紧张氛围。原来,电影中的每个角色脑海里都有四个“工具人”,这些人物各具个性,负责指引主人做出决策,而不同性格的“工具人”常常让主人陷入选择困境。电影一开头,就直接展示了这些工具人在皮耶罗脑中展开的辩论。站在成人用品贩卖机前,皮耶罗陷入了是否购买安全套的纠结之中。“浪荡多情哥”建议他有备无患,“严谨绅士哥”提醒他谨慎,“逃避保守哥”则选择临阵脱逃,而“发疯颓废叔”只关心自己即将错过的球赛。最终,皮耶罗决定准备好一切,捧着花走向劳拉的家。
与此同时,劳拉脑中的四位女性也在激烈争论。她们讨论的是,今晚的约会应该开几盏灯的问题。“女权斗士”主张独立自主,“感性诗人”希望营造浪漫,“性感女神”鼓励主动出击,而“纯真少女”则忧虑过于暴露。当皮耶罗到达楼下时,劳拉脑中的“灯光大战”上演了一场惊人的灯光秀,楼下的皮耶罗误以为这是摩斯密码。
接下来的约会充满了尴尬而又真实的场景。两人缺乏话题,气氛有些僵硬。于是,劳拉提出了一个“看脸想象对方童年”的游戏,然而正当两人拉近距离时,彼此却陷入了各自的迷茫。劳拉不断地盯着墙皮,闻着隔壁的饭香,甚至不自觉地回忆起广播电台的频率。相比之下,皮耶罗则更为“专注”,脑海中反复默念足球队员的名字,惦记着那场错过的球赛。
为了化解尴尬,劳拉脱口而出一些令人震惊的话:“要不要躺在餐桌上吃?”“其实我是个女色魔。”话音刚落,脑内四位“工具人”直接炸开了锅。与此同时,皮耶罗也大放异彩,坦白自己经常在家“尖叫”来缓解压力。虽然听起来十分怪异,但在“颓废叔”的解释下,似乎也能理解——每个人都有些小怪癖,适时的坦白可能反而显得更真诚。
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小插曲搅乱了约会的进程,然而两人的脑海中却依然各自上演着激烈的内心戏。皮耶罗接到了“女儿”的电话,让劳拉的心中顿时警铃大作,担心他是个有家室的渣男。毕竟,她的前任就是一个已婚男,交往期间隐瞒了真相,给她带来了极大的伤害。虽然皮耶罗已经离婚,并且与前妻共同抚养孩子,但这个有孩子的事实,可能会影响到他的新感情。
就在此时,劳拉的前任突然出现,并送上了一枚钻戒,这让约会的气氛愈加复杂。与此同时,劳拉脑中的四个女性角色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讨论,一会儿在单词卡片前疯狂翻阅,一会儿聚集开会讨论“是否继续”这个约会。
最精彩的一幕发生在两人关系进一步发展时,虽然电影没有过多裸露镜头,但那段情感的激烈碰撞,几乎没有任何大尺度镜头,却比任何其他电影中的激情场面更为激烈。劳拉从期待,到愤怒,到最后的四人大合唱,这一切的转折与高潮,仿佛让人窥见了爱情的真实模样。
这部电影的最独特之处,是它将男女思维的差异具象化,通过幽默轻松的方式呈现了真实的爱情状态。导演保罗·杰诺维塞巧妙地将男性与女性的思维空间做了鲜明对比:男性的思维空间像是冷色调、方形、精密的控制室,而女性的思维空间则是暖色调、圆形、柔和的花园。
《关于约会的一切》不仅仅是一部喜剧爱情片,它讲述的是我们每个人在爱情中的真实状态——在尴尬与混乱中慢慢靠近,在困惑与犹豫中尝试理解彼此。而导演最聪明的地方,便是通过幽默的方式将这些复杂的情感呈现出来,令人在笑声中感受到深刻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