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淇的眼中,长剧的核心追求,始终是通过描绘人物命运、揭示人性的深层次拷问,以及展现人文温度,与观众实现深刻的共情和情感共鸣。尤其是如今的年轻观众,他们对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有着更强烈的需求和渴望。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检察题材迅速崛起,成为了反映现实、书写时代的关键所在。
负责虎鲸文娱敦淇工作室的敦淇,深入分析了市场环境的变化,并总结出了三大关键词:做“擅长的”、做“与众不同的”、以及做“引领的”内容。近期该工作室推出的热门剧集《以法之名》,正是基于这一核心逻辑诞生的,它承载了团队对检察题材的深度思考和探索。我们在采访中深入了解了他们如何选择题材、如何创新,以及如何突破传统的界限,创造出一个既能打动观众又能引领时代的作品。
在谈到为什么检察题材成为了当下影视行业的新宠时,敦淇指出,传统犯罪剧往往侧重于案件本身,而检察题材则更注重人物的塑造与发展,案件围绕人物展开,讲述的核心是法理、事理与情理的平衡。在《以法之名》中,主创团队通过深刻的人物刻画和反向创作的方式,探索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道德抉择。从洪亮和李人骏到乔振兴案件的演绎,每个角色的设定都在推动着剧情向前发展,同时也揭示了检察官作为监督者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敦淇强调,“做人物”是跨越内容赛道与周期的关键。他提到,创作不能盲目追随市场的趋势,而应有反向思维,通过创新来引领潮流。这也是《以法之名》能够成为爆款的原因之一:从一开始,剧集便将“人物”置于核心,精心打磨每个角色的情感和命运,而不是仅仅依赖情节的强烈反转和悬疑氛围。
对于制作团队来说,细节的真实和情感的传递是成败的关键。敦淇分享了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对传统公安剧与检察剧的差异性研究,提出“公安题材是案件驱动人,而检察题材则是人物引领案件”。这种思路的转变,促使《以法之名》在剧本的编排上更注重人物之间的互动与心理冲突。
剧中的洪亮和李人骏,突破了传统主角设定的“完美形象”,以更加真实、立体的方式呈现出他们的弱点和挣扎。剧情通过不断深化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将案件的推进与人物的成长紧密结合,最终让观众感受到了人物的命运转折和情感升华。
除此之外,敦淇工作室始终秉持原创自制的理念。他认为,原创剧集不仅能够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更能为创作者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和自由度。尤其在面对观众审美与观剧习惯的变化时,原创内容能够更灵活地调整策略,引领时代潮流。
在谈到长剧的叙事节奏时,敦淇指出,当前观众对叙事节奏的要求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以法之名》便在这一点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通过高密度、高浓度的信息量设计,赋予剧情更加紧凑而有张力的节奏,避免了冗长的铺垫和拖沓的情节。洪亮与郑雅萍的对话虽然看似与主线无关,但它们为后续的剧情埋下了伏笔,增强了整体剧集的层次感和深度。
同时,敦淇强调,尽管短剧的节奏越来越快,但长剧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复杂的情节设计和人物发展,提供给观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空间。他认为,长剧不仅要有情节的推进,更要有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共鸣。这也是《以法之名》成功的关键之一,它通过细腻的人物描写和真实的情感冲突,成功地吸引了广泛的观众群体。
随着剧集的不断爆发,敦淇工作室的创作战略逐渐显现出强大的竞争力。除了《以法之名》外,工作室目前正在推进多个系列化项目,包括“重生”系列、法医系列以及青春题材的Twentine作品等。敦淇透露,这些系列的核心依然是“人物”,通过细致入微的塑造与情感的深度挖掘,创造出能够引发观众共鸣的作品。
不仅如此,敦淇还对科幻题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虎鲸文娱“双轮驱动”的战略下,科幻题材已经成为工作室未来创作的一大亮点。借助于AI虚拟制作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幻作品的创作和制作变得更加顺畅。敦淇表示,科幻题材的创作不仅要关注科技的突破,更要深入探讨未来人性面临的挑战。
总体而言,敦淇工作室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建立在深厚的创作思维和市场观察基础上。通过对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时代脉搏的敏锐捕捉,工作室在检察题材以及其他领域的创作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未来,敦淇工作室将继续探索更加多元化的题材,推动影视创作不断迈向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