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厅》这档老牌综艺节目,至今已走过九个季节,始终占据着不小的市场份额,几乎每年开播时,都能轻松吸引大量的观众。无论如何,节目一开播,老粉丝的支持就足以保证高收视率,毕竟,陪伴了这么多年,又怎么能轻易放下?
而对于这档节目的嘉宾阵容,一直以来也都是声势浩大,毫不逊色于其他热门综艺。尤其是黄晓明,作为店长,几乎从未缺席过。这位人气不减的明星,深得观众青睐,成了节目的一大亮点。有了他坐镇,无论是为了看帅哥,还是为了欣赏更多精彩内容,观众们都能心甘情愿地追随。而这一季,节目中还加入了六位合伙人,包括翟潇闻、沈月、丁禹兮、尹浩宇、姜妍和林大厨,其中翟潇闻和姜妍是回归的老面孔。
翟潇闻,作为上一季的嘉宾,和虞书欣之间的互动让观众笑声不断。虽然上季他未能完成整季录制,最后缺席了一段时间,但此次回归,他无疑是想弥补上季留下的遗憾。姜妍,上一季的表现也受到热烈追捧,尤其是她对美食的热爱与才华。她做饭的认真态度,在圈内也算得上是一股清流。而且,她在节目中的搞笑表现,尤其是拍照技术的“糟糕”成了观众的谈资,每次看到她拍照,大家的笑声几乎是情不自禁的。她的表现不仅令观众捧腹大笑,也让节目增添了不少亮点。
再说林大厨,他的加入已经成为《中餐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说节目组有时并未邀请他几季,但他在观众心中的地位依旧无法撼动。他对中华美食的执着与深耕,令人佩服。没有林大厨,节目大概少了些许灵魂。可惜,节目组似乎并不看重他的角色,甚至在某季出现了他卑微求职的情节,这让人不禁疑惑:为何节目组会低估他的贡献呢?
在节目中,林大厨和其他合伙人一同努力,尽管他不常出镜,但他对中华美食文化的贡献,依旧不容忽视。而对于这一季的菜品,节目组和观众的评价则更为复杂。
首先,关于菜品的口味,向来是美食综艺节目的老生常谈。每一季的节目中,往往都会出现大量夸赞好吃的场面。然而,观众早已不再轻易相信这些虚假的好评,尤其是在“黄磊做饭翻车”之后,大家对这些节目中的食物是否真好吃,开始变得更加挑剔。究竟如何判断一道菜是否好吃?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看桌上的盘子有没有剩菜。如果光盘,那菜肯定好吃;如果剩菜一堆,恐怕味道并不尽如人意。
这一季的节目中,出现了一桌特殊的客人——曾经帮助过《中餐厅》的黄总,他带来了一大桌食客。节目中不断展示客人加单的场面,似乎是要强调菜品的美味。但若细看餐桌上剩菜的程度,不禁让人怀疑,这一切是否仅仅是节目组设计的“假象”?加单的行为,是否真的代表着菜品的好味道?桌上的剩菜,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似乎一切都只是为了制造“菜好吃”的假象。
其次,饼子的问题。姜妍在这一季多次煎饼子,饼子是用油煎的,而节目中一直强调它非常美味。事实上,屏幕前的观众也可以感受到油腻感,特别是在看到油煎时,油的量似乎有些过多。直到某期节目,黄总提出了这个问题,指出饼子的油腻感。虽然节目组删减了这部分内容,但不容否认的是,油的量确实过多。这种过于油腻的食物,虽然味道尚可,但长时间食用肯定不适合,也不够健康。
最后,鱼的烹饪问题。在上期的节目中,姜妍做的鱼居然没有熟透。这不禁让人想,如果是遇到中国客人,恐怕会更加尴尬。尽管火力不够是个原因,但姜妍作为主厨,理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更何况,在节目中,许多客人都是中国人,甚至有些是节目组邀请来的“假”外国客人。问题暴露无疑——菜品的质量并不如节目所描述的那样完美。
总结下来,《中餐厅》这季的菜品,并没有如节目所吹嘘的那般美味,甚至暴露出了不少缺陷。无论是菜肴的剩余,还是饼子的油腻与鱼的不熟,这些都让节目中的美食评价产生了疑问。毕竟,真正在餐桌上获得好评的,往往是那些没有剩菜、每个人都吃光的美味佳肴。或许,这一季的《中餐厅》依然是观众熟悉的节目,但其中的美食价值,是否真正配得上它的光环,依然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