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立近日再次发声,直指张国立。她透露,当年张国立明知道节目组在“整她”,却依然照常拿着片酬、录制节目,甚至连一句提醒都没给她,只是在旁边看着,收取几千万片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最亲密的搭档被当成笑话。
这并不是第一次有人提到张国立的情商高、懂得进退。然而,正是这种“太会做人”的个性,让他在关键时刻显得过于圆滑,选择不冒险、不出头。可是,当朋友在困境中挣扎时,这种圆滑也成了袖手旁观的借口。这个70岁的艺术家,怎么会变成那一个“看戏”的角色?
评论区里,一条翻车最快的评论写道:“她可能有些情绪失控,但她说的那些话,你真不想听听吗?”
其实,这一切并非今天才有的事。早在2017年,《演员的诞生》节目中,袁立和张彤一起演小品。她曾透露自己准备了一个多月,但节目播出时,观众看到的却是:傻笑、插话、语无伦次。她无意中做出的“耶”手势,被剪辑成“精神恍惚”;她说话含糊,被剪成“答非所问”;她本想表达敬意,却被剪成“胡说八道”。就像是有人故意把她塑造成一个疯女人,站在那里供观众取笑。而她曾经最信任的老搭档——张国立,竟然在旁边全程沉默。
说张国立没有担当吗?其实并非如此。上世纪80年代,国家派遣队伍前往南极考察,张国立也随队而行。遭遇雪崩,极地号被困,他主动承担了爆破任务。当第八个爆破点未能引爆时,他不顾一切冲上去,用身体顶住危险点火,事后因此被授予二等功。
那么,为什么在袁立遭遇不公时,他却没有挺身而出?答案或许并非他不会发声,而是他太清楚圈内的潜规则。张国立深知,娱乐圈讲究“看懂了就闭嘴”,只有这样,才能活得长久。
对袁立来说,这才是最让她心寒的地方。曾经一起合作、共度难关的老搭档,在她被剪辑成“疯女人”时,竟然选择沉默离开。当她喊“我被陷害”,他却无能为力;当她指责节目组造假,他则笑着说“要娱乐一点”。袁立并不是没有经历过风浪。她早年敢与章子怡对骂,公开与制片人争锋,甚至还卷入过“偷狗门”和“自证身份”的风波……虽然有人批评她,有人嘲笑她,但也有不少清醒的声音指出:“一个女人若要疯三年,背后承受了多少沉默?”
是的,袁立早就不是第一次爆料,早就不是第一次被剪辑。但是这一次不一样。她指出,张国立、章子怡、浙江卫视都知情,并且坐视不管。这次她不是单点爆破,而是一次全面的揭露。
有人说她在闹,但如果她说的是真的呢?那么,章子怡的“专业”、张国立的“厚道”、浙江卫视的“综艺底线”,都得重新审视了。
细心的人会发现一个规律:在这个圈子里,最先“疯”的,往往是那些最早不愿继续演下去的人。宁静虽然“犀利”,但剪辑的她依旧算是漂亮;而袁立,不“配合”,就被剪成了“失控”。只要不顺从,就会被贴上“情绪病”的标签。这个游戏玩久了,观众早已习惯了。当有人说“我被剪了”“我被整了”“我很冤”时,很多人只会冷冷地回应:“别太玻璃心。”然而,真正的伤害,往往来自于那颗破碎的玻璃心。
袁立的爆料,不是为了博取热度,也不再是寻求帮助。她只是把这些话说了出来,甩给那些当年沉默、如今装聋作哑的人。她并不期待谁道歉,谁站出来;她知道没有人会这么做。她只是在为自己交代一个清白。
张国立,今年已经70岁,本应是安享晚年的年纪。然而,袁立这次的爆料,既没有抨击他的作品,也没有质疑他的人品,只揭露了一件事:“你可以不帮我,但请不要在我被淹没时,假装一无所知。”有时候,朋友的沉默,比敌人的敌对更加让人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