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8岁的“星二代”在银幕上用着略显生涩的台词,却已经拿下了大牌代言;当S级剧集的主角名单上,半数人名字后面都带着“某影帝之子”“某影后之女”时,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忍不住皱了皱眉?
最近这两年,娱乐圈的变化可以说是一场悄无声息的“交接班”。曾经,普通演员要在片场跑十年龙套,经历百场试镜,才有机会接触到演艺圈的边缘;而如今,那些星二代们几乎是生来就站在了顶峰,顺着父辈的资源链一路走上名利双收的舞台。
他们出道即巅峰,轻松拿到站在行业顶端的资源,仿佛站在了别人无法企及的起点,享受着别人难以触碰的光环。娱乐圈,难道已经变成了“世袭制”?
李诚儒曾经教育儿子的一番话,倒是预见了这一切:“世袭制”的风,终究还是吹到了娱乐圈。看,王菲和陈奕迅,华语乐坛的“天后”和“歌神”,他们的音乐成就,颜值和实力都无可挑剔,横扫了娱乐圈几十年,创造了无数辉煌。
而如今,孩子们长大了,也纷纷开始继承父母的事业。窦靖童刚成年时,就毅然选择放弃学业投身娱乐圈,这个决定无疑是勇敢又叛逆的。对于大部分家庭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冒险,毕竟放弃学业出道,代价很大。但是对于窦靖童来说,靠着父母的光环,成名几乎是轻而易举的事。
几首单曲一出,她迅速蹿红,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流量明星”。无数人被她的才华惊艳到,仿佛天生就是娱乐圈的宠儿。接着,窦靖童继续拓展事业领域,参演了电视剧《她的生存之道》,不出意外地成为了剧中的女主角。这种资源和机会,简直让人羡慕得想撞墙。
然而,说到演技,虽然她的嗓音条件堪比父母,但对于演戏的能力,外界的评价也并不一致。就像那英送给章子怡的评价一样,“隔行如隔山,祝她成功吧”。窦靖童是否能在演艺圈立足,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再看看陈奕迅的女儿,陈康堤。她和窦靖童类似,早期专注于音乐,并且在今年签约华纳正式出道,几乎是一夜成名。借助父亲的光环,陈康堤几乎不用太多努力就能登上音乐的舞台。凭借天赋和父亲的助力,她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不过,星二代的道路可并非都是顺风顺水。黄奕的女儿黄芊玲,才十几岁就想辍学出道,成为舞台上的偶像。她曾在英国学习,但一直抱怨学习压力大,生活枯燥。她想像自己的偶像一样,站上聚光灯下,成为万人瞩目的明星。她的母亲黄奕一开始坚决反对,但黄芊玲却说:“你都可以,我为什么不行?”这番话,不禁让人想起无数星二代的心声——既然父母能做到,自己也想走这条路。
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黄芊玲的外貌并不符合传统偶像的标准,脸部特征更多遗传自父亲,甚至有些“塌鼻梁”和“凸嘴”的问题。而现在的娱乐圈,尤其是在偶像产业中,高颜值几乎是首要条件。想要在国内市场立足,她的路注定不会平坦。
她试图模仿沈佳润的做法,前往韩国发展,在那儿出道,但似乎并未引起太多关注。虽然她唱跳能力可圈可点,能听出继承了父母的音乐天赋,但在竞争激烈的韩国娱乐圈,想要脱颖而出并非易事。星二代的优势可能让她迅速获得机会,但父辈的光环有时也会成为沉重的包袱。
说到底,公众并不是讨厌星二代,而是讨厌那些“用背景替代实力”的情况。想象一下,当普通人辛辛苦苦打拼一整天,回家放松想看点娱乐节目,却看到的是那些没有足够演技的“资本家孩子”站在舞台中心,凭借家族背景接手大制作的主角。这种“能力与资源不匹配”的反差,难免让观众产生反感,觉得自己被资本狠狠“喂屎”。
记得李诚儒曾在节目里对儿子说过,“如果连这些都战胜不了,那条路就走不通。”当时我们可能觉得他太过严厉,但现在回想,或许这正是一种“打压式考验”。如果连这点压力都承受不住,那又怎么能面对外界的抨击?
最重要的是,如果星二代能像普通艺人一样凭实力拼搏,低调努力、用作品证明自己,观众自然会欣然接受。毕竟,娱乐圈的本质是“看作品”,而非“看背景”,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