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的文盲”真的能演好戏吗?
此前,央视曾针对“绝望的文盲”这一热词做出点评。该词起源于某春节档电影演员在接受采访时,面对“你对作品和角色有什么感悟?”这一问题,语无伦次、神情紧张,网友戏谑其为“绝望的文盲”。这一刻,明星们的文化素养成为了焦点,似乎在光鲜的外表下,演技与智慧却往往相去甚远。
四年前,演员郝蕾曾毫不客气地批评:“演员的门槛太低,连书都读不懂,怎么读剧本?难道我们真的这么没有文化吗?”她这番话,毫无疑问是对内娱现状的一次深刻反思。试想,当高额片酬遇到文化水平低下、连最基本的语文知识都无法掌握时,我们不禁要问:这些连字都认不全的明星,凭什么能成为公众人物,甚至横扫各大娱乐版面?
所谓“九漏鱼”这一称号,便源自顶流王一博。在众人眼中,他是炙手可热的偶像,拥有出色的舞台表现力和超凡的舞蹈技巧,能够吸引万千粉丝。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台上的王一博似乎风光无限,私底下却似乎与“文盲”这一称号不期而遇。在一次直播中,导演要求他写下“到此一游”四个字,然而当他写到“游”字时却迟迟未能作答,最后勉强写下的字竟然是错的。随后在电影《无名》的路演现场,面对观众关于电影和角色深度的提问,王一博显得语无伦次,神情凝滞,仿佛陷入了思维的“死局”,并且对自己角色的理解也显得模糊不清。更让粉丝尴尬的是,他曾在公开场合把“纸醉金迷”误读为“纸sui金迷”,让一旁的粉丝们目瞪口呆。
除了王一博,刘浩存也成为了热议的话题。凭借“谋女郎”身份步入演艺圈,她的每一步都备受关注。尽管她的演技受到了不少肯定,但也因言语失误而成为网友讨论的焦点。当她在采访中被问及是否认为自己是天赋型演员时,她的回答却前后矛盾:“怎么不算呢?”随后又补充道“有(天赋)”,这段毫无逻辑支撑的回答成为了网友热议的梗。此外,她在回答“用一个词来概括角色”时,用词失误将“烈火”说成了“活火”,这更令她在观众心中留下了不小的印象。
而95后小花赵露思,凭借甜美形象迅速走红,成为了娱乐圈的新宠儿。她的代言、广告和综艺节目层出不穷,然而每次开口却令人失望。在接受采访时,当被问到“演员是什么?”时,赵露思的回答竟是:“演员是我自己。”这种答非所问的表现引发了网友的吐槽。更让人吃惊的是,在央视的采访中,赵露思竟然混淆了“建国”与“建党”的时间概念,直接将“建交60周年”说成了“建交40周年”,令人大跌眼镜。
这些事件,暴露了当下娱乐圈流量明星们的文化短板,也让公众对于“高片酬明星”的背后产生了质疑。白玉兰电视论坛上,张志坚针对“小鲜肉”们的天价片酬提出了尖锐批评:“这些拿着天价片酬的演员,根本不配享有这样的待遇!”同样,唐国强也在《吐槽大会》中直言,演技差且文化水平低的明星应该被淘汰出圈。如今,很多流量明星在荧幕前只会僵硬的表演,文化素养的缺失更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奈。
然而,并非所有演员都如此。在许多优秀演员中,像王宝强这样的例子格外突出。王宝强出生在贫困的农村,初时连剧本都看不懂,但他从未放弃过自我提升。在拍戏过程中,他总是随身携带一本字典,努力钻研每一个角色,直到完全理解。正是因为他的刻苦努力,才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演绎出多个深入人心的经典角色,并最终拿下了影帝的荣誉。
观众有权评判一部电影或电视剧的质量,也有权评价演员的演技。对于演员来说,不仅仅是靠流量和外形吃饭,更要通过不懈努力提升自己,回归到作品本身。如果一个演员停滞不前,只是靠粉丝的捧场与流量的加持,最终他将失去观众的支持,甚至被淘汰。
正如一句俗话所说:“谎话说了一千遍,连自己都信。”然而,当潮水褪去,所有的虚假与伪装都将暴露无遗。真正的演员,终究会用自己的作品、演技和努力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