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死与他人无关,请不要责怪任何人。” 这简短的十八个字,便是演员尚于博留给世人最后的遗言。
2001年10月25日,尚于博在深圳的一栋高楼上选择了结束自己年轻生命的方式。年仅28岁的他,从楼顶一跃而下,留下的手机屏幕上仍显示着那条令人震惊的遗言。消息一经传出,瞬间震动了整个娱乐圈,所有人都难以理解:这位在荧幕上光芒四射、事业蒸蒸日上的年轻演员,为何会在事业巅峰选择这样一条极端的道路?
尚于博的父母在接到噩耗时几乎崩溃,悲痛至极,几乎无法接受。根据现场监控视频,尚于博在跳楼之前,曾在楼顶徘徊了整整三个小时。视频中的他,来回踱步,显得无比犹豫,内心似乎在与自己进行着长时间的斗争,但最终,痛苦的他选择了以这种方式终结一切。
尚于博一直与抑郁症作斗争,这一点连他自己最亲近的父母也难以察觉。尚于博出生在湖北,童年时便随家人迁居深圳。由于刚到陌生的城市,他并未拥有属于自己的朋友圈,且父母忙于创业,无暇关心他的内心世界。家中时常只有他一人,而父母总是工作到深夜才归。当他孤单无助时,唯一的伴侣便是电视机。在外界金钱和物质条件的支持下,尚于博内心的孤独感愈发强烈,这也塑造了他极为内向的性格。他常常独自待着,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对电视中各种角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模仿其中的形象与自己对话。尽管那时他并不理解什么是表演,只是单纯地想让家中充满一些生气和热闹,但正是这段经历,成为了他日后演艺天赋的源泉。
进入高中后,尚于博加入了学校的戏剧社,并凭借其身高和俊朗外形,在社团的首场大戏中被选为男主角,成功出演了《罗密欧与朱丽叶》。随着在戏剧社中的频繁出演,尚于博逐渐成为了校园明星,这也坚定了他追求演员梦想的决心。
高考以670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后,尚于博如鱼得水。他常常泡在排练室里,忘我地沉浸在表演的世界中。2004年,他主演了电影《神枪手》,在片中饰演一位退役军人,这部电影也是他正式步入娱乐圈的标志。随后的《杜拉拉升职记》和《娘家的故事》更是让他成为了新晋的偶像,事业逐渐蒸蒸日上。
然而,就在他事业巅峰时,尚于博开始感到身体的异样。偶尔的胸闷和失眠令他感到困扰,而在日益频繁的工作压力下,他的身心开始逐渐承受不住。为了应对这一切,他将自己安排得满满当当,接拍了六七部电影。随着工作的负担逐渐增重,他的情绪变得愈加压抑,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察觉到异常的助理带他去医院检查,结果诊断为抑郁症。
最终,在2011年,尚于博独自来到小区楼顶,徘徊了三个小时,最终决定结束痛苦。他的遗言让人心碎:“我的死与他人无关,请不要责怪任何人。”
他的家人在他去世的第二天发布了声明:“尚于博因长期深受抑郁症折磨,才做出了自杀的决定。”此时,大家才得知,那个外表阳光、性格开朗的年轻演员,早在2009年便已陷入抑郁症的深渊。起初,他的情绪低落,甚至无法入睡。意识到自己有病后,他第一时间告诉了父母,并尝试去医院治疗。在药物的调控下,他的症状一度有所好转,但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选择了隐瞒自己,谎称病情已好转。
尽管如此,尚于博并没有放弃自己,他依然按时配合治疗,并每天按时服药。然而,抑郁症的不稳定性以及每天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让他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痛苦之中。最终,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尚于博去世后,母亲毛爱珍悲痛欲绝,每日泪水满面。为了减轻内心的痛苦,并帮助更多的抑郁症患者,尚于博的父母共同创立了“尚善基金会”,以此延续对儿子的爱与思念。
娱乐圈里,因抑郁症而选择自杀的明星并不少见。2003年4月2日,香港影星张国荣也因抑郁症跳楼自杀,令人心碎。张国荣曾是香港乐坛和影坛的璀璨明星,曾与谭咏麟、梅艳芳共同并肩走过辉煌岁月。然而,在外界的光鲜亮丽背后,他的内心却充满了痛苦。张国荣曾多次表示,自己已被抑郁症折磨多年,甚至有过自杀未遂的经历。失眠的折磨使得他难以入睡,恐惧的梦境让他无法喘息,最终他选择了结束这一切。
如今,抑郁症已成为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的心理疾病,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受到这一疾病的困扰。过去,人们并未对抑郁症有足够的认知,往往把它当作“情绪问题”来对待,忽视了它其实是一种需要专业治疗的心理障碍。
现在,随着对抑郁症认知的逐渐提高,人们开始认识到这一疾病的严重性。患者应积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配合治疗,矫正认知偏差,逐渐消除负面情绪,让自己走出阴霾,迎接明媚的阳光。
14年过去,尚于博的离世依然让人感到无比痛惜。但他的父母通过尚善基金会所做的工作,也让尚于博的生命继续在另一种形式下延续。他的父母深知,儿子一定会为他们的选择而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