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伊琍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然而,这一次,她并非因为过往的感情纷争而被推到风口浪尖,而是因为在谈及母女关系时,言辞不当,遭到了批评,认为她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电影《花漾少女杀人事件》即将上映,作为主演的马伊琍出席了首映礼,扎起了头发,整个人的气质瞬间提升,散发出一种自信的力量。
电影聚焦的是一对东亚母女,关系复杂、失控且撕裂。媒体自然以此为话题引导她讨论母女关系。家里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名叫文君竹,继承了母亲的美貌,五官轮廓分明,气质中自带一丝星光。她应该是在马伊琍与文章感情最好的时候出生的,因为她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昵称——文爱马。
而小女儿则极少曝光。
大女儿刚刚步入成年,小女儿则还在青涩的青春期,而马伊琍正处在更年期,家庭气氛可谓微妙。此时的她,显然难以调和那种微妙的母女关系,家中时时弥漫着潜在的冲突和紧张。
面对媒体提问,马伊琍的回答脱口而出。她提到,母女关系可能是所有亲子关系中最为复杂且难以处理的一种,充满了爱恨交织、互相拉扯,甚至带有一定的“雌性竞争”成分。
她的话语一出,舆论的炸锅瞬间响起。
“雌性竞争”这个词,通常用来描述在动物界中同种异性交配竞争的现象。而如果把它用到母女关系上,显然是让人感到不妥。大多数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享有所有美好,根本不会与她们竞争。
一字之差,便让马伊琍陷入了舆论的漩涡。她的初衷本是想用一种艺术化的表达,结果却引来争议,反而成了笑柄。
然而,我认为,马伊琍所言的“雌性竞争”实际上并非一种字面上的竞争,而是指母女之间在成长过程中的冲突与摩擦,尤其是母亲的控制欲与女儿逐渐挣脱束缚时的权力博弈。尤其是在父亲缺席的单亲家庭中,这种关系尤为复杂。
诚然,马伊琍的观点并非没有道理。回顾她的采访,她指出,要先学会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爱别人,否则女儿可能会重复母亲所走过的那条路,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马伊琍的敢言,向来不是出于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表达。她解释自己的“强势”并非天生,而是在成长过程中,环境迫使她变得独立,没人可依赖,只有靠自己强大。
在谈到社会上“剩女”现象时,马伊琍大胆直言,批评了那些依赖父母的“妈宝男”,认为他们不独立,跟不上优秀女性的脚步。她坦言自己并不完美,既是演员,又是母亲,生活中工作和家庭始终难以平衡,常常需要在两者之间做出取舍。尽管如此,她从未对外界袒露过自己的艰辛,但却让人从她的言辞中感受到为母亲的辛劳与无奈。
马伊琍与文章的感情故事,是她个人生活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最初,他们在年龄上相差一截,且最初马伊琍的知名度大大高于文章,文章在圈内几乎默默无闻。那时的他们,一方被仰望,一方处于阴影。文章心中充满了自卑,但却从未放弃,始终全力以赴去追求这段感情。马伊琍也毫不犹豫地牵起了他的手,毫不在意外界的眼光。
文章在确定恋爱关系后,便全身心投入婚姻,工资上交,主动要求将钱存入马伊琍的账户。每当他犯错,立刻认错,表现出深深的敬畏。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章逐渐显露出内心的强烈傲气。刚开始,他能压制住自己的自尊心,在马伊琍面前“乖顺”,但在长期的相处中,逐渐显现出叛逆的一面。马伊琍并非控制型的人,她不强势,而是以“民主”的方式来经营这段婚姻。
就像许多已婚女明星的“查岗”技巧,马伊琍从未有过这样的行为。她认为这会让自己看起来非常不自信,家庭琐事也从不让文章插手,他的精力全部投入事业。
文章的事业发展迅速,电视剧《奋斗》、《蜗居》、《裸婚时代》接连热播,迅速成为当红小生。然一切的顺利,常常伴随着盲目与自大,他的傲气逐渐膨胀,开始不满足于在马伊琍背后的“小男人”角色。
这时,姚笛的出现,为这段关系注入了裂痕。最终,媒体曝出文章的婚外情,公众将目光投向马伊琍,期待她的反应。马伊琍的态度始终淡定,她没有愤怒,只是冷静地表示,“且行且珍惜”,夫妻关系并未急于草率解决。
然而,任何关系中,一旦有了裂痕,即使再怎么努力,也难以完全修复,最终的结果,依旧是无可避免的分裂。2019年,马伊琍与文章宣布离婚,这一时间点尤为耐人寻味。当天,姚笛宣布结婚,马伊琍紧随其后公布离婚消息,仿佛以此来回应曾经的背叛,也让自己得以解脱。
马伊琍的做法,让人看到了她在感情中既有力量,又有智慧。她曾帮助文章站上了事业的巅峰,但也在恰当的时候,将他打落尘土。如今的文章,似乎印证了那句老话:“爱妻者风生水起,亏妻者百财不入。”
马伊琍的角色,似乎也是她戏里角色的“集合体”:罗子君的觉醒、玲子的精明、张凤侠的真实。她不是典型的“小女人”,她的气质和坚韧,注定了她在人生的舞台上,始终是那个引领风潮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