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电视剧《以法之名》已播出至第30集。在最新的剧情中,李人骏被组织要求接受调查与问询。在谈话发生的前一晚,李人骏与妻子柳韵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对话。柳韵坦白,她被迫充当了一些反派势力的保护伞,并且希望李人骏在关键时刻,考虑到家庭和孩子的情况,站在她这一边。这些情节,显然是编剧故意制造的戏剧性转折,然而剧情的漏洞也随之暴露。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柳韵这个角色的发展。她在东平市开发区担任副职。在故事的开端,柳韵似乎没有太大的问题,唯一的问题在于她为万海家矿业提供了银行贷款担保,而这笔贷款可能面临无法收回的风险。实际上,所谓的银行贷款无法收回,恰恰是编剧对基本经济与金融常识的忽视所导致的误导。
即使万海家的矿山暂时无法开采,也不代表银行的贷款就会成为坏账。矿业贷款与房地产贷款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房地产贷款通常会面临泡沫风险,因为房价一旦下跌,物业的价值也会缩水。但矿产资源则截然不同,即便矿山暂时关闭,矿产资源本身依然是有价值的,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资源甚至可能增值。矿产属于“硬通货”,具有保值的属性。因此,柳韵身为开发区的公务员,她完全了解矿产的保值特性。即使万海家的贷款未能按时归还,作为担保人,她的责任也并不大,因为银行有办法通过拍卖矿山来收回贷款。
从一开始,柳韵与这一事件的关系其实并不深。编剧却硬是将她的智商降了下来,故意让她看似急于处理无法收回的贷款问题,甚至开始寻找天龙集团接手。说到接手,这不过是她职务范围内的正常工作,根本没有任何违规之处。矿山仍然存在,接手者只需付费购买,两家正常合作就好。柳韵安排天龙集团与万海家子弟谈判,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真正让剧情产生问题的,是柳韵以远低于市场价142万元的价格购买了天龙集团的一套房子。对此,编剧再次通过降智处理让柳韵显得不可理喻。作为一名公职人员,柳韵和丈夫李人骏的公积金充足,完全可以轻松支付这笔房款。即便是购买房产,凭借他们的公积金,也足以覆盖房贷。话说回来,即便不使用公积金,柳韵和李人骏的收入水平也不至于为了一套房子而焦虑。
事实上,购买这套折扣房并不足以构成贿赂。对于开发商来说,房产折扣处理也是常见的商业行为。许多高端小区的样板房都会在出售时给予大幅折扣。因此,柳韵与李人骏购买低于市场价的房子,并不违法,也不需要通过特殊手段来支付。房产市场中,一些折扣的房源可以理解为开发商的一种促销策略,而这对于柳韵而言,完全不会构成经济困境。即便是调查,也无法查出任何问题。
因此,柳韵根本不需要担心所谓的“贿赂”。只要角色保持理智,她完全可以坦然面对专案组的谈话,向丈夫李人骏解释事实——她只是买了一套打折的房子。调查组不可能因此追究任何问题。然而,编剧为了推动剧情发展,却在角色塑造上做了过度简化与降智处理,才导致柳韵陷入了如此尴尬的境地。在这个漏洞百出的剧本中,编剧显然是通过削弱角色智商来强行推动情节发展,这无疑是创作上的一大失败。
总之,《以法之名》在不断制造戏剧转折的同时,也暴露了其在基本逻辑与常识上的明显漏洞。编剧通过让角色显得过于冲动和不理智,才使得原本简单的情节变得异常复杂,这种不合理的设定反映了编剧创作上的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