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说唱》到底能否继续走下去?这是我最近一直在琢磨的问题。
当《新说唱2025》的导师名单首次公布时,我一度决定写一篇尖锐的评论,标题定好了——《新说唱2025》要不干脆停办得了。但节目一开播,出乎意料的数据表现让人刮目相看。
第一期上线仅24小时,热度就突破了9500,刷新了节目IP历史最高纪录。同时,社交平台上的讨论热度也不小,参与的观众数量可见一斑。乍看之下,节目似乎真行了。
不过,这种“行”的状态并不稳定。若当期有较多的导师对决或者选手的表现引发争议,节目数据自然会水涨船高;但若某一期风平浪静,仅凭选手个人表现,很难让数据继续攀升。
黄子韬、严浩翔等明星导师带来的流量和争议无疑让节目保持了一定的热度。但问题是,这种流量热度是实实在在的复苏,还是一种“饮鸩止渴”?我们不妨从《新说唱2025》官宣前的时光线起,深入剖析一下。
导师阵容决定节目走势
若想回答《新说唱2025》为什么能突围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回顾节目过去几季的表现。无论是哪个节目,最可怕的莫过于无人问津。去年《新说唱2024》可以说是“仅限圈内人”关注的存在,除了范丞丞担任导师时曾小范围引起关注外,几乎没有什么波澜。节目总决赛结束后,我身边的朋友甚至还在惊讶“啊,《新说唱》居然都播完了?”这种冷淡的态度也使得《新说唱2025》在开播前处于较为劣势的局面。上一季影响力有限,综艺观众与路人对这一季的期望并不高。
然而,导师阵容的公布却像是丢进死水中的一颗炸弹,瞬间唤醒了节目。黄子韬、万妮达、严浩翔、TT和Capper的“史上最年轻导师”阵容引发了强烈的反响,许多人第一时间产生了疑问——“凭什么?”
黄子韬不仅是娱乐圈的霸总、企业家、艺术家、徐艺洋的丈夫,Rap这层标签反而成了最不显眼的部分。说实话,除了他在韩国的团体活动和那句经典的“我不会就这样轻易的狗带”,我几乎想不到他还有什么耳熟能详的作品。
严浩翔作为时代少年团的一员,也并没有明确的说唱优势,公众对他最初的认知局限于粉丝群体,直到今年他们频繁出现在综艺节目中,才渐渐在大众中树立了印象。
万妮达、TT和Capper作为年轻的导师,业务能力毋庸置疑,但资历相较于前几届的老牌导师,显得稍显单薄,尤其是Capper,曾两度参加《新说唱》,却未能杀入总决赛,和资深导师相比,仍然略显青涩。
这样的导师阵容充满争议,却为节目带来了初步的流量。在节目正式上线后,导师们的表现成为了第二波流量的来源。
争议制造热度
《新说唱2025》导师的争议,直接引发了大量讨论和反响,尤其是在Cypher环节发布之后。许多人原本看好严浩翔会遭遇最猛烈的批评,结果他表现得超出预期,反而是黄子韬凭借他那极具特色的“青岛味”Rap和一系列新梗引起了更多讨论。
黄子韬那种易燃易爆的性格无疑成为了节目中的话题制造机。阿卡贝拉环节,他的几句话就上了热搜:“这唱得都是什么啊”,“给我十分钟就能做出一样的”,“你是在说话还是在阿卡贝拉?”他甚至在录制过程中因情绪激动要求暂停。虽然我们无法确定他当时是否真因选手水平差而生气,还是半开玩笑地做效果,但热搜的流量是不争的事实。
而节目中的另一大看点则是与儿几的冲突。在阿卡贝拉环节,儿几被黄子韬淘汰,愤怒之下直接写了一首Diss曲并开了直播揭露幕后的故事。黄子韬在直播间回应“Diss就Diss吧,我希望我的流量能帮他们”,这一举动让《新说唱2025》进一步引起了观众的关注。
精心设计的赛制与真人秀元素
《新说唱2025》之所以能焕发活力,还离不开赛制的巧妙调整以及真人秀元素的注入。早在第一期的阿卡贝拉环节,节目组就显现出一种“挑事”的心态,而这种“挑事”并非贬义,相反它让已经走到第八年的《新说唱》充满了火药味,保持了高热度。
赛制上最令人惊讶的莫过于“青铜白银”的分组设置。这一分组方式虽然看似随意,却带来了极大的竞技张力。比如,邓典果被分在青铜组,三火和诺米则在白银组。作为一名老OG,邓典果显然无法接受这个结果,这无疑激化了他对比赛的投入。此外,节目组还精心设计了多场魔王挑战赛,既有国内的哈圈大魔王,也有来自海外的OG,完美迎合了哈圈的“饥饿感”。
在真人秀部分,节目通过展现选手间的兄弟情谊、亲情等软实力元素,巧妙地平衡了节目的火药味。尤其是CreamD和Capper的兄弟情感线,既让观众感受到竞技之外的温情,也为节目增添了不少悬念。
结语
尽管《新说唱2025》通过引人注目的导师阵容、巧妙的赛制安排以及真人秀的细腻描写成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但这个系列仍然面临着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人才荒。节目真正能走得远的,依然是那些具有传唱度的好歌和能够在娱乐圈站稳脚跟的新人。
正如《新说唱》曾经捧红了Gai、法老和杨和苏等一批优秀的Rapper,节目能否继续走下去,还需要更多能够在行业中立得住的音乐才俊。如果这一点无法得到解决,那么尽管节目在形式和内容上做出了不少创新,最终的效果可能仍然只是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