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为何说范冰冰永远是丫鬟?答案写在当年和赵薇、林心如的合影中!
文|张恨玲
故事得从1996年说起。范冰冰15岁,还在谢晋影视学院读书。
她因为一场车祸失去了原本保送音乐学院的机会,阴差阳错考入了这所影视学校。
当年她并没有表演基础,只是“喜欢看电视剧”,但谢晋导演见到她时,却一眼认定她是苗子,破格直接送她进了三试。
命运第一次朝她招手。她开始接一些小角色,在电视剧《女强人》中演了三天,一个配角没什么戏份,却让她遇到了琼瑶御用女主刘雪华。
刘雪华喜欢她清丽的长相,觉得她像古画中的女子,便把她推荐给了琼瑶。
推荐成功后,琼瑶原本看好她演紫薇。
但终究还是换了人。琼瑶说她没书卷气,少了点“文弱”。
制作团队也顾虑重重:一二号角色全用新人太冒险。
结果范冰冰从“二号女主”一夜降级,变成了紫薇的贴身丫鬟金锁。
刚接到电话时,她回了句“不可以”。但当琼瑶方面再次联系她,说可以签八年合约时,她答应了。
那个年代,能签琼瑶的公司,是无数新人梦寐以求的机会。即便是个丫鬟,只要出现在琼瑶的镜头里,就可能飞上枝头变凤凰。
她想赌一把,哪怕是从最低的位置开始。
拍摄期间,她拼命表现,跟着赵薇、林心如一起背台词、对哭戏。
她说:“我们三个女孩,一起哭的时候特别容易入戏,经常哭到停不下来。”
可即便她努力到极致,《还珠格格》播出后,真正红的还是小燕子和紫薇。
赵薇迅速成为全民偶像,林心如也顺势走红,而范冰冰,只是“金锁”。
热度有,资源没有;曝光有,戏份没有;人设有,空间没有。
所有掌声都响在她身边,却从来没落到她身上。
她发现自己被困住了。
签约八年,公司重用的是赵薇和林心如,她却连一次试镜的机会都得不到。
在《还珠2》的片场,她依然努力抢戏,但引来的却是冷眼:“一个丫鬟那么拼干嘛?”“做好绿叶不行吗?”
这种压迫下,让她第一次主动反抗。她提出了解约。
琼瑶震怒,说出了那句刻薄又决绝的话:“范冰冰只有演丫鬟的命。”
这句话迅速传遍圈内,被人当做笑谈,也成了她人生里最沉重的标签。
那年她才16岁。
公司开口索赔100万违约金,她打不起,拖不起,最后靠结识的大佬贾云相助,只赔了20万,得以脱身。
回到内地后,贾云为她投资拍了《青春出动》《红尘往事》,但依旧没有掀起什么水花。
大多数人看着她,还只是“那个演金锁的女孩”,甚至有媒体冷嘲热讽:“就这气质,果然是丫鬟命。”
她没解释,也没回应。
她一边拍戏,一边默默积攒自己的力量。她开始观察、琢磨、布局,一步步摆脱“演员”的单一身份,走向更大的控制权。
2007年,她关闭博客,留下博文《万箭穿心,习惯就好》,随后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由艺人主导的工作室——范冰冰工作室。
从此不再靠别人喂饭,而是自己操盘、自己选剧、自己制作。
在那个内娱还没“老板艺人”概念的年代,她率先打破了体制,走上了前所未有的路径。
2009年,她开始被叫“范爷”。
2010年凭《观音山》拿下东京电影节影后,2013年主演冯小刚的《手机》再次爆红,2015年《武媚娘传奇》刷新收视纪录,2017年成立第五家公司“北京美丽宫”,真正成为资本层面的“范老板”。
她用十年时间,证明那句“丫鬟命”不是她的归宿,而是她的起点。
琼瑶定义她是“丫鬟命”,她用20年反驳了这句话。媒体定义她是“花瓶”,她拿下无数奖项与市场数据证明自己不是。
所谓命,不是谁替你决定你能做什么,而是你自己决定你必须成为谁。
有些人出身高贵却庸碌一生,有些人起点卑微却活得张扬。
范冰冰,曾被说只能做丫鬟,却在被推开的那扇门外,自己造了一道门,还带着钥匙走了进去。
#人物 #娱乐 #范冰冰 #赵薇 #林心如 #琼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