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一夜,最佳男配蒋奇明,给娱乐圈的混子们狠狠“上了一课”
最近,最热闹的莫过于上海白玉兰奖的现场。
但今年的焦点不在于谁拿了最佳男女主,而是最佳配角的揭晓。
蒋奇明站在台上,眼眶发红,声音发颤,坦言“他们曾经反对过自己演戏”,也感谢父母没有再阻止他追梦。说完,全场静了几秒,随后掌声雷动。
之前,蒋奇明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去年才凭借着《边水往事》彻底爆火。
这一夜,他赢了。不光赢在奖杯,更是赢得了观众的尊重,狠狠打脸了那些靠噱头活着的混子。
01
《边水往事》不是一开播就火的剧,甚至前几集还有观众吐槽“节奏慢”。但随着剧情深入,越来越精彩,尤其是蒋奇明饰演的“条狗”王安全,贡献了“影帝”级别的演技。
蒋奇明演的王安全是个叠码仔,社会最底层的混混。他嘴里叼着烟头,吃饭吧唧嘴,一身脏兮兮的旧T恤,眼神却透着一股狠劲。把底层人物的猥琐、痞气、胆小与冲动演到了极致。
在和郭麒麟那场楼道里的对戏,他短短一分钟切换八种情绪,从兴奋到懊悔再到绝望,只用一个“吞咽泪水”的细节,就把人物复杂的心理全演了出来 。
没有用力过猛,也没有表演痕迹,却让人没办法把眼睛从他脸上挪开。
像蒋奇明这种为人低调,演技扎实好演员,在今天的娱乐圈,实在罕见。
02
很多人听到蒋奇明的感言后才知道,原来他出身戏曲之家。父亲是广西彩调团团长,母亲是粤剧高胡演奏员,他从小算是在舞台边长大的。
可正因为如此,蒋奇明的爸妈知道当演员的不容易,更希望蒋奇明去当外交官,至少日子体面,不必漂泊。但他偏偏认准了演戏。
中戏那年,蒋奇明坐了32个小时的火车,从南宁到北京,自己扛着行李来报到,那时候他一腔热血。
从话剧演到影视圈,蒋奇明没有捷径,也没有大制作撑腰。
疫情那年,话剧停演。他连房租都快交不起了,在微博上写了一篇毛遂自荐的长文,说什么脏活累活都能干,只希望有人给个机会。
结果他没等来剧本,只等到便利店的招工启事。蒋奇明进了店,拿三千块工资,每天上十小时班。
可即便这样,他也不忘演戏。蒋奇明边打工边观察顾客的说话方式,揣摩肢体语言,把这些全变成了自己演戏的素材。
那几年,蒋奇明就这样一点点沉淀自己。
03
其实,真正让观众注意到蒋奇明的,并非《边水往事》,而是去年的《宇宙探索编辑部》。
他在片中演了个醉汉,戏份不多,却演技封神。喝醉后胡言乱语,动作失控却不浮夸,醉酒的状态,他拿捏得太准了。
再往前,还有《哈尔滨一九四四》里的军统干将,狠辣决绝,眼神里却藏着忠诚《我的阿勒泰》那个投机的小商人,看似油滑却内心复杂。
尤其是《漫长的季节》里的“哑巴战神”傅卫军,这个角色蒋奇明连台词都没几句,纯靠眼神和肢体就演活了整个人物。
蒋奇明就是这样,演戏不抢风头,但演完却让你忘不了。
这就是好演员最难得的品质。
恨玲说:
在娱乐圈这个靠脸和热度就能走红的圈子,蒋奇明就像一股清流,只靠着演技,一步步走到了现在。
即便是配角,他也一样演的出彩。这靠的绝对不是运气,而是他多年如一日的打磨。
这一次,白玉兰的奖项不是“捧人”,而是认人。
给蒋奇明奖杯,除了对他的认可,也在鼓励和他一样默默无闻的好演员,只要坚持下去,迟早会有被看见的一天。
娱乐圈从不缺演员,缺的是愿意把角色活成命的人。
蒋奇明,这个从底层杀出来的男配角,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那些还在面瘫式演戏的演员,也该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