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与《蝶变》,武侠片到底该怎么拍?(徐克《蝶变》电影金句摘抄大全)

徐克与《蝶变》,武侠片到底该怎么拍?(徐克《蝶变》电影金句摘抄大全)

本文作者:李啸天

很多人不知道,徐克还拍摄过电视剧《楚留香》。

当然,不是郑少秋那版。

秋官版《楚留香》于1979年9月3日正式开播。那天,是周一。

两天前,在同年的9月1号,周六,另有一部《侠盗风流》开播。同样改编自古龙小说《楚留香传奇》。这部电视剧的导演之一就是徐克,他也是制作人。

两部《楚留香》同期开播,这是要打擂台吗?

是的。

王天林执导的《楚留香》PK徐克执导的《侠盗风流》,郑少秋版楚留香PK潘志文版盗帅。

谁输?谁赢?

结果我们都知道,当然是新导演徐克输了,老牌导演王天林胜出。毕竟秋官已经成了楚留香的代言人,至于潘志文版,谁听说过?

徐克还拍过楚留香???这个问题对于很多人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嗯。故事是这样的。

楚留香大战楚留香,本身是“五台山大战”的一部分。(佳艺电视、丽的电视、无线电视、香港电台和商业电台一道挤在一条不足一公里的广播道上—— 于是港人把当年的广播道称为“五台山” 。)原本,TVB是香港电视领域里的老大,其他电视台很难撼动。当然,它们也不服气。于是,丽的电视(亚洲电视前身,ATV)组织拍摄了大型武侠剧《天蚕变》,由麦当雄、萧笙执导,黄鹰、王尔华等编剧,徐少强、顾冠忠、苗可秀、余安安等主演,于1979年7月9日在中国香港首播。

结果,《天蚕变》大爆。丽的一举摧毁了TVB的多元化节目设置的策略,腰斩所有同时段“单元剧”。

TVB当然不干,迅速应战,开始生产连续剧应对。于是,由王天林执导,王晶、吴昊、谭嬣等编剧的《楚留香》应运而生。电视剧改编自古龙1967年发表的武侠小说《楚留香传奇》(《铁血传奇》)。无线电视决定将全台重要演员聚集起来出演该剧,选择郑少秋出演主人公楚留香,并决定初出茅庐的潜力新秀赵雅芝在剧中饰演楚留香的情侣苏蓉蓉。当红演员汪明荃则主演了楚留香的另一位红颜知己,也是一个半原著、半原创的角色,名为沈慧珊。演员吴孟达饰演重量角色胡铁花。一批后来颇具知名度的无线花旦,纷纷在这部剧中担纲重要角色,包括廖安丽(宋甜儿)、高妙思(李红袖)、欧阳佩珊(黑珍珠)、陈玉莲(杨雁)、黄杏秀(宫南燕)以及吕有慧(阴姬)等。

为了快速推进,该剧采用边写剧本边拍摄的方式进行,从决策开拍到播出第一集仅用10天时间。目的,就是为了狙击《天蚕变》,力图为TVB扳回一局。

丽的那边听闻消息后,自然不甘示弱,闻风而动。迅速由麦当杰出手,邀请因执导《金刀情侠》出名的徐克出面,组织拍摄丽的版《楚留香》,并起名为《盗帅留香》,就是要跟TVB打擂台,对着干。

8月18日,亚视决定开拍《盗帅留香》,对抗无线,两台短兵相接,9月1日开播。

两部戏,都是仓促上马。然后就看谁更厉害了。

只说丽的这边的情况。徐克晋身为导演兼制片人,他力邀自己的好友李惠民、黄泰来、赖水清联合执导,“丽的第一才子” 萧若元担任编剧,程小东、梁小熊担任武术指导,孔权开担任服装设计。

徐克按照《金刀情侠》的制作方式,只将这部武侠剧制作8集,故事高度浓缩,以小说《楚留香》中“血海飘香”、“大沙漠”、“画眉鸟”三个故事为基础进行改编,遵循古龙的原著精髓,不蔓不枝。

实际上,这部片武侠剧还是蛮不错的,除了谢志文饰演的楚留香,其他还包括秦沛饰演的无花和尚,魏秋桦饰演的苏蓉蓉,曾江饰演的姬冰雁,刘国诚饰演的胡铁花,万梓良饰演的南宫灵,薛家燕饰演的琵琶公主,罗乐林饰演中原一点红,等等,演员阵容绝不亚于TVB版。

徐克,按说是值得信赖的。

可是,问题还是出现了。TVB那边知道了这部《盗帅留香》也在开足马力,要跟自家的《楚留香》对着干时,他们先不干了。

至关重要的是,TVB有杀手锏:他们抢先把版权买了下来,丽的只是与古龙达成了意向,并没有实际拿到版权。前面在佳艺,是施南生出手买下了《九月鹰飞》的版权,这次是在丽的,麦当雄掌控,他不是施南生,出手不及时,没能买下版权,严重失策。

结果,在版权纠纷之下,《盗帅留香》临近开播,不得不做出紧急调整,片名改为《侠盗风流》,楚留香不能叫楚留香,只以盗帅为名称,胡铁花改为了古铁花,姬冰雁改为了宫冰雁,苏蓉蓉改为了杜红绡,无花改为无尘,黑珍珠改为黑琥珀等等。

未战先怯,后果也就可想而知。失去了古龙IP的支撑,《侠盗风流》最终没能胜过《楚留香》,郑少秋从此成为楚留香代言人,一说楚留香大家想到的就是他的面孔。秋官版一拍再拍,前前后后,拍了好几版。而徐克执导的《侠盗风流》则渐渐无人知晓,后来大家记得他都是因为《天龙八部》里的段正淳。

当然,相对《金刀情侠》以电影化的手法进行电视剧拍摄,《侠盗风流》因为组局仓促,制作上也就相对没那么精细。但是,即便制作周期如此仓促,徐克依旧采用了电影的拍摄手法去摄制,拉着剧组去台湾外景地上水古洞河上乡进行拍摄,结果还遭遇当地土人的敲诈勒索,场外故事很精彩。

场外因素使得徐克的努力付之东流。更可惜的是,丽的积弱已久,很快资金已储备不足 ,早早宣布停止营业,后改组成为亚视,已经是明日黄花了。

只说徐克,经过两部传统武侠剧的拍摄,让他对武侠有了相当的认识。

当吴思远将电影导演的职位送到他的面前,正式筹拍他的第一部电影长片时,他的选择依旧是路径依赖,依旧是武侠片,这就是《蝶变》。而且,依旧改编自武侠小说,原著是古龙策划、黄鹰执笔的《惊魂六记》中的第二部《吸血蛾》。

在古龙的构思里,《惊魂六记》与《七种武器》大致可以相互映衬。《七种武器》系列以七种不同的武器来寓意人性中的闪光点,那么《惊魂六计》就以六种不同的物种来讽刺人性中的劣迹。

一好一坏,两个系列是相互映衬的。

但是,古龙后期一个备受诟病的做法,就是想写的书稿有很多,可是他自己压根写不过来,于是就找各种枪手,各种代笔,搞得晚期作品乱七八糟。

真还是他写的话,内容还是蛮不错的。《七种武器》只写了六种,没来得及写完就去世了,不过他写的这六部每一个故事都很精彩。

到了《惊魂六计》,古龙只是提出了这样一个奇诡构思,然后只在第一部《血鹦鹉》上写了前面五个章节,然后后面的部分,以及另外五部,全部由黄鹰代笔。

黄鹰倒是公认的写作风格最像古龙的小说家,无论是在文笔上,还是在情节构思上,悬念设置上,黄鹰都深得古龙的精髓。《惊魂六记》在黄鹰的笔下,呈现出了颇为玄妙的走向。这个系列变得以诡异险奇著称,借一些神鬼传说,来描写波云诡谲的江湖事件。虽然最终故事的结局还是落在人为作怪之上,但悬疑顿生的开头,跌宕起伏的过程,令人毛骨悚然的惊悚,却带给读者惊险刺激的阅读体验。读罢,让人酣畅淋漓,大呼过瘾。

只是,这种风格与故事走向,已经与古龙最初的设置南辕北辙,变成了完全不同的故事。

黄鹰毕竟不是古龙,写得再像,也无法写出原汁原味的古龙小说的内涵。因此,《惊魂六记》与《七种武器》比起来,还是远远不如的。起码,他没能够将古龙那种挖掘人性阴暗的伏笔体现出来,只能将小说写得好看,无法达到直指人心的效果。

(黄鹰)

《七种武器》,明着是写武器,实际上是写勇气、爱、善良、宽容等性格,真正讲的是人性,古龙强调的是“好的品性就是最好的武器”。《惊魂六计》是想反着来,讲人性的劣迹,但不是古龙亲自写,就无法体现出这种效果来,写疵了。

第一部《血鹦鹉》古龙还写了一个开头,至于第二部《吸血蛾》,故事框架是古龙构思的,具体执笔完全由黄鹰完成。所以,这部作品吧,你说没有古龙一丝一毫吧,也不对,说是古龙作品吧,它也不对。

现实中,后来公众也将《惊魂六记》归为黄鹰作品,在古龙作品中,也只是“古龙外集系列”。

这个系列,《吸血蛾》是第一部被改编的,《蝶变》上映于1979年。后来,楚原改编了《无翼蝙蝠》(1980)、《黑蜥蜴》(1981),华山改编了《血鹦鹉》(1981)、《水晶人》(1983),冯淬帆则改编了《粉骷髅》(1981)。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原本,整个“惊魂六记”,大公已经打算在写时,已经野心勃勃誓言一举搞定这几部作品。结果呢,他食言了。

没错,率先上映的《蝶变》,以及后面这几部作品,看起来都是披着武侠外衣,实际上是cult,很接近当时盛行的邪典剥削片,跟同一时期的《邪》(桂治洪,1980)、《碟仙》(牟敦芾,1980)风格差不多。

所以,说徐克将《吸血蛾》改编成《蝶变》,说它是武侠片,其实骨子上一点都不像。

吴思远将《吸血蛾》版权买下,交给徐克,由他去改编。徐克,这个是不走寻常路的人,给了他好好的小说,他会好好的按照小说的内容去拍吗?

当然不会。后来,金庸看完《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后勃然大怒,坚决拒绝再与徐克合作,至死都不松口。金庸还给了徐克一个定论,“徐克根本不懂武侠”。结果,金庸去世后,徐克又来祸害金庸了,一部《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立马印证了金庸的话,你以后还是别再改了。

回说当初,徐克拿着《吸血蛾》,开始动起了他的鬼点子。

已经拍过《金刀情侠》与《侠盗风流》两部古龙武侠剧了,徐克想做出改变,否定自我,创新自我,拒绝再按传统道路去拍摄了。因此,改编力度非常大。

首先,故事就给改了。原作《吸血蛾》讲的是崔北海与常护花的故事。崔北海是一个很有手段的人,利用吸血蛾的传说,拿来搞阴谋诡计,从一开始不光骗了常护花,还骗了很多的人。后来崔北海更是以假死的方式来逃脱龙玉波的追杀,而崔北海做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吞掉宝藏。因为崔北海已经假死,开始谁也不会怀疑崔北海是系列案件的凶手,但偏偏就是崔北海一人分饰了三角诡计,耍得众人团团转,直到被常护花点破露出原形。

按照古龙的设定,《吸血蛾》写的是“欺诈”,用欺世盗名的方式来掩盖自己的劣迹,将坏事做绝。故事重点在于讲性之恶。但是,到了《蝶变》里,徐克明显想将切口很小的原著改编得有史诗属性,于是格局大大提升,上来就编造了一个武林纪年。

武林新纪前卅六年间,

江湖上曾出现两次鬼泣神号的武林大战。

第一次,发生在点苍山,横尸三万,饿鹰蔽日。

第二次,武当山下,历时约半月,死伤约十万。

从此,武林中高手尽丧,江湖进入一段沉寂时期,历时三十载。

表面上是干戈停息;实际上,暗流涌现。

其后,七十二股新兴势力随之而起,合称七十二路烽烟。

这就是武林新纪的开始。

徐克在影片的开始直接大气磅礴的旁白,快速又直接地展开了一幅武侠图卷。他没有试图具象地呈现当年厮杀的场面,而选择以“天色变化”来抽象地表现饿鹰蔽日,群雄尽丧,暗流涌动的情景。不仅声画配合出色,也流露出史诗般的宏大视野与气魄。

上面的旁白,出自江湖人士方红叶之手。这是小说中常护花改编的,不同于小说之处,在于这方红叶不会武功,只会记录武林中发生的诸多事件。他之所以介入“蝶变”这个故事,也是来为了做纪录的。

原著采用了悬疑的手法,常护花很大程度上类似于福尔摩斯,介入案件是为了查明真相,找出真凶。书中,常护花与反派boss崔北海曾经是好朋友,最终他们还发生交手,打了一仗。当然,常护花胜出,邪不压正嘛。

基于小说的结局,身为老板的吴思远对于剧本的要求,是影片的最后,方红叶也要与片中张国柱饰演的大反派沈青打一场。对此,吴思远一直企图说服徐克,让饰演方红叶的刘兆铭打一场,因为他从头到尾都没打,作为男一号,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就显得很弱。吴思远觉得,大众看武侠片,总希望主角最后能够出手,尽管前面安排了很多理由,说他为什么不出手,但最后还是要打的,否则观众的情绪宣泄不出来。

但是,徐克死牛,很固执,怎么说都没有用。结果,吴思远就非常着急。当时他相信,如果这个戏的大结局来一场精彩的打戏,电影一定会卖座。果然上映后观众都不满意,票房不好,这件事现在直到很多年以后,一提起来这部片,吴思远都对这个结局耿耿于怀。

《蝶变》的故事,用方红叶的话开篇之后,连续引出两件血案,包括“霸桥血案”与“盗墓蝶杀事件”,方红叶遇见江湖女侠青影子(米雪 饰),于是两个人一起前往沈家堡,决定拜访堡主沈青。

路上,他们遇见了引出七十二路烽烟中著名的田字号首领田风(黄树棠 饰)。于是,三路人马一起进入沈家堡。结果,那里人去堡空。

后来,他们发现沈夫人与沈青躲在地下室里。理由是杀人蝴蝶现身江湖,所到之处,片甲不留。

紧接着,沈青被杀。

后来的故事,发生其实一切的阴谋都是沈青所为。故事的走向跟原著还是很有些类似的。

只是,小说写的是人性恶,影片改成了科技改造世界,沈青想要利用现代科技制造出超级武器加特林机枪,想利用这玩意一举剿杀武林豪杰。

其实,影片大部分故事都发生在沈家堡内,与影片开篇部分的宏大架构对接起来,显得很脱节。

整部影片,也不好看,欣赏价值很低。上映后,票房也狠狠地教育了徐克,以惨败的形式告终。

只是,因为影片的导演是徐克,而且影片本身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起点,于是后来研究者将它不断挖潜,将它的地位抬升到了影片不可承受之重。

如果单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趁早放过它,放过自己好了,会看着很难受的。

但是,从电影史的角度,《蝶变》的确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

徐克,作为香港电影的革命者,他拍摄这部作品,的确付出了先行者的心血。

前两部武侠作品,徐克的导筒下依旧是传统武侠片,拍摄的方式有变化,他采用电影的手法去拍摄电视剧,但影片内容没有变。徐克做出了革新,也只是革电视剧的命,没有触及内容。

等到有机会掌控《蝶变》,徐克的心思进一步变化,他要革新了,他要革命了。

香港电影,被他狠狠地捅了一刀。

作为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影人,徐克没有经过邵氏片场,或者嘉禾片场的磨砺,几乎是空降到了香港影坛,因此他对于传统武侠动作片也就没有任何思想包袱,就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拍。而他的思维体系,来自美国大学的课堂,所以《蝶变》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西方电影的思维,被刻上了深深的“新浪潮”印记。

徐克,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尽管是电影新人,尽管是吴思远给了他机会,但是他对自己的电影很有自己的想法,对于吴思远的建议并不是照单全收。对于影片的结尾,就是丝毫不接受吴老板的建议。

要知道,吴思远也是一个大牛,他能编能导也能策划,就是他组局凑成《蛇形刁手》与《醉拳》,让袁和平与成龙去执行就行了。有人说是袁和平捧红了成龙,只从导演层面是看好像是这样,但从掌控力上,实际上是吴思远捧红了成龙,顺便捧红了袁和平。

对于思远影业出品的《蝶变》,起初吴思远也想这么操作。一切都由他掌控。

吴思远,请来了“卷毛”岑建勋来写剧本,结果一塌糊涂。徐克压根就不接受,吴思远也觉得不行。用吴思远的话讲,那时候岑建勋连电影圈的门都没进呢。 怎么办?只得换人,换成另外一个编剧林志明(林凡)接手,也是反复修改,终于获得了徐克的认可。

演员卡司方面,本来吴思远也想组局,替徐克搭好班子,结果徐克要求自己要根据角色去选择演员,最终定了刘兆铭、黄树棠、米雪、高雄、 徐小玲、张国柱这套阵容。当时,刘兆铭,是跳芭蕾舞的,完全是新人。后来,他在《倩女幽魂》里饰演的树妖姥姥比较为人所识,他与徐克的关系从《蝶变》时就建立了。其他演员像黄树棠、米雪、高雄都是电视剧演员。吴思远想,这都没有问题,毕竟成龙他都能捧红,这些都是可以搞得定。另外,当时还在台湾地区也找了一个演员,是张震的爸爸,张国柱。

实际上,作为徐克的电影处女作,《蝶变》犯了绝大多数导演处女作的通病,就是表达欲太强,导演觉得自己很牛掰,太多想法想要一举实现,什么都想往里塞。

故事上,他想讲一个气势恢宏的武侠史诗,却没有能够。这个没办法,是真的不懂武侠,选错了原著。人家是一个往深处写的,是在写人性,结果你往宽度上改,要拍史诗,南辕北辙了这属于。

徐克的创新主要在拍摄手法上。表面上,尽管《蝶变》是一部武侠片,但是片中的米雪的轻功就直接表现为拉了飞索在空中荡,反派张国柱的金钟罩铁布衫就真的是穿了一身铁甲,还有所谓的内力深厚打那那爆炸的现象不过是火器击发的效果而已。片中魔教的阴谋,也不过是通过科学试验,制造加特林一样的超级火力,并借此一举剿灭武林群雄。本片中还出了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制造术、矿物冶炼术等,都以原始科技的形态展露了出来。

徐克对传统武术的呈现,明显与刘家良、成龙他们不同。刘家良走向前台之后,就开始发掘传统武学,先是挖掘洪门历史,从三德和尚到洪熙官再到陆阿彩与黄飞鸿,通过洪拳的历史将洪门的各种拳术呈现到大屏幕上,留下了影像可供后世观摩。尽管是故事片,但这种客观效果是存在的,也是刘家良有意为之。就冲这一点,刘家良是值得敬佩的。

洪门的历史发掘之后,刘家良又开始横向发掘螳螂拳、猴拳、女子拳、南拳、十八般武术等等,他的心中是有一种发扬光大传统武学的责任与义务在里面。等成龙开始独立后,也是马上投入发掘濒临失传的岭南文化,通过《龙少爷》《师弟出马》两部影片,将舞狮、抢包山、踢毽子等文化传统搬上银幕,他还发掘了一系列不为人所知的小拳种,像醉拳、烟袋功、扇子功、板凳功、裙里脚等等,还演绎了与众不同的《满江红》唱法,都是在向传统里挖宝,有弘扬传统的价值在里面。

徐克就不,他一出手,展示出的就是对传统功夫的不信任,而是用现代科学去解释它们。这就是典型的西化思维去解构东方传统。

徐克,从一开始对于香港电影的态度,就展现无遗,那就是要革命,要去解构,要改变传统。

他的这些做法好还是坏,留待后面具体影片时再分析。

无论如何,徐克从一开始就对香港电影输入了新东西,崭新崭新的东西。

但是,这些变化,最初并不被市场所接受。

当时的午夜场,吴思远坐在电影院里,迎来的是嘘声。他就知道,完了,这片要赔钱了。

午夜场之后,郁闷的吴思远没有回家,而是到在举办午夜场的海运戏院隔壁香港酒店的咖啡室里坐下,发呆。

这时,有个老熟人走向了他,这人是黄霑。黄大才子走过来,跟吴思远说,你这个导演“好屌”,看得出来是一个很有才气的导演,绝非池中之物。

吴思远说,我也知道他好,但是现在不卖座啊,唉。

黄霑看他愁眉苦脸的,就安慰了他一番。

后来,吴思远将这件事告诉了徐克。郁闷中的徐克也对黄霑很感激,虽未见面,就把黄大才子引为知己。后来,徐克跟黄霑果然惺惺相惜,一起合作了很多好的作品,如《黄飞鸿》《笑傲江湖》《青蛇》等等,完成一段佳话。

《蝶变》尽管不卖座,却打响名堂,被视为武侠片的典范,还被邀请参加各种影展,业界都知道香港出了一个新派武侠的导演。

徐克,一举站稳了脚跟。

吴思远也觉得,虽然亏了点钱,但是拍了一部好片子,也很值得。接下来,他们就开始筹拍第二部戏,徐克就说,不要紧,我帮你赚回来。

然后,就有了《地狱无门》,一部黑色的喜剧。结果,因为太黑色,观众还是不接受,两部戏都赔了。好在,徐克拍的《新龙门客栈》帮吴思远大赚。他们也合作了很多作品,一直是老朋友。

从历史的角度,可能连徐克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蝶变》成为了“香港电影新浪潮”的起点。

1979年,是香港电影新浪潮元年。

这一年里,除了徐克的《蝶变》,还有许鞍华的《疯劫》,章国明的《点指兵兵》先后上映,而且《点指兵兵》还直接冲到了当年的电影票房榜第6位,拿到了349.7万。

徐克知道自己有这么厉害吗?

他与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关系是怎样的?接下来的《地狱无门》《第一类型危险》到底是什么样的影片?

投稿、合作、加入读者群

特别声明:[徐克与《蝶变》,武侠片到底该怎么拍?(徐克《蝶变》电影金句摘抄大全)]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今日霍州系信息发布平台,霍州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猜你喜欢

钛合金柱塞在陶瓷领域中的应用探析(钛合金缸体)

陶瓷制备过程中,柱塞是压制成型设备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产品的精度和良率。 陶瓷烧结温度通常高达1200°C以上,钛合金的热膨胀系数(8.6×10⁻⁶°C)与陶瓷材料(如氧化铝为7-9×10⁻⁶°C…

钛合金柱塞在陶瓷领域中的应用探析(钛合金缸体)

舞蹈家黄豆豆:娶演员妻子,婚后生下一双儿女,一家四口其乐融融(舞蹈家黄豆豆这段舞蹈太完美)

两年后,1989年,黄豆豆再次参加考试,这次成功考入了上海舞蹈学校,并在其中展现出极强的努力和天赋。他多次登上央视春晚,也参与了许多电视节目,为中国舞蹈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黄豆豆48岁,依旧活…

舞蹈家黄豆豆:娶演员妻子,婚后生下一双儿女,一家四口其乐融融(舞蹈家黄豆豆这段舞蹈太完美)

深化交流 | 广东省服饰文化促进会到访创新面料、时尚服装展组委会!(广东省进一步深化粤港合作若干措施)

如能合作,也希望借助展会资源,为促进会举办的时尚文化周等活动提供更优质的展示空间和宣传渠道。” 广东省服饰文化促进会表示,若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将积极动员会员企业和行业资源参展观展,共同协调整合行业资源,重点帮…

深化交流 | 广东省服饰文化促进会到访创新面料、时尚服装展组委会!(广东省进一步深化粤港合作若干措施)

巴西INMETRO认证要求:产品如何通过巴西市场准入?(巴西inmetro认证怎么做)

关键文件清单:产品技术规格书(含电路图、PCB布局、BOM表)关键元器件清单(如电源、保险丝等需符合巴西标准)测试报告(安全、EMC、能效等)葡萄牙语说明书和标签制造商ISO 9001证书(如适用)巴西本地…

巴西INMETRO认证要求:产品如何通过巴西市场准入?(巴西inmetro认证怎么做)

赵露思控诉公司不带看病反而驱魔 艺人维权难引发热议(赵露思控诉公司驱魔)

8月4日,赵露思再次直播,提到她的甜品店以后不会再开了,因为她被前合伙人起诉了。她解释说,因为以为对方是老相识,所以没有签订合同直接发工资,结果对方注册了商标。赵露思表示,这次经历让她认识到无论关系多好,一定要签合同

赵露思控诉公司不带看病反而驱魔 艺人维权难引发热议(赵露思控诉公司驱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