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国中的刚毅暴烈的刘备,
是《觉醒年代》中那位拍案而起的陈独秀,
是《三体》中智勇双全的史强,
谁能想到,这样一位气吞万里、风度翩翩的男星,居然也曾有过苦难的童年。
年仅3岁时,他就失去了父亲,靠着姐姐的奶水长大。进入演艺圈后,他整整跑了14年龙套。
当他终于成名,拥有了财富,第一件事却是为自己的哥哥姐姐们买房。
他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辛酸历程呢?
01
1971年,于和伟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他是家里第九个孩子,父母已有八个孩子,日子过得异常艰难。
每顿饭,家里人都得争分夺秒,生怕一不小心就会饿肚子。
他的母亲在他出生时已经45岁,身体虚弱,奶水不足。家里也没钱买奶粉。
大姐刚生完孩子,决定用自己的奶水来喂养他,从而形成了他们特殊的亲密关系。
尽管家境贫寒,但全家人互相扶持,日子也算得上温馨。
然而,当他3岁时,父亲突然病逝,家里的重担全落在了母亲身上。
为了养育9个孩子,母亲日复一日地在街头摆摊,风雨无阻,拼尽全力。
全家人都明白,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可惜,家境的拮据让他们连学费都支付不起。
如果只有一个人能接受教育,那个人注定是最小的弟弟——于和伟。
为了他能上学,全家人竭尽全力支持,希望他能成为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改变家族的命运。
从小,他便意识到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不仅要为自己奋斗,更要为全家人争光。
他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初中毕业后,他如愿考入了师范学校,成了一名小学老师。
这在当时已经算是一种相对“成功”的职业,毕竟有着稳定的铁饭碗。
然而,没过多久,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辞掉了这份看似稳妥的工作。
为什么呢?
02
于和伟从小就热爱话剧,渴望成为一名话剧演员。他曾与家人提过自己的梦想,但却被家人认为是“痴人说梦”。
然而,这份梦想在他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他无法忍受一辈子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决定追寻梦想,考入话剧团。
刚进入话剧团时,他才发现自己的想法过于天真。
每天的工作除了打扫卫生,就是跑腿,根本没有机会站上舞台。
但他是个倔强的人,一旦做出决定,就绝不会轻易放弃。
1992年,他成功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再次燃起了希望,憧憬着属于自己的演艺生涯。
然而,这条路远比他想象的要艰难得多。
尽管是上戏毕业生,他依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接到任何角色。
整整14年,他都在为龙套角色奔波。他演过路人、尸体,每个角色最多也只是几秒钟,连台词都没有。
这14年,他住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靠泡面为生,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
家人心疼他,劝他放弃梦想,找一份安稳的工作,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
2003年,终于迎来了转机——他成功获得了一个反派角色。
那个角色的名字是“万古碑”,他演得如此生动,以至于被网友戏称为“全国人民最讨厌的脸”。
这次突破让他瞬间被观众记住,也让业内人士开始注意到他。
从此,他的事业开始步入正轨,出演了不少经典角色。
比如《搭错车》中的苏民生,《岁月》中的吴过等,都是充满挑战且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派角色。
直到2010年,一个正面角色终于找到了他——刘备。
这个角色,对他来说简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他曾疑虑,自己那张“讨厌”的脸,观众会接受吗?
但他决定迎难而上,勇敢接下这个角色。他开始深入研读刘备的历史,揣摩角色的心理和性格,力求将其演绎得真实生动。
这一选择无疑是正确的,之后,他的戏路逐渐宽广,演绎了更多深入人心的角色,像曹操、陈独秀、刑警等,均得到了好评。
无论是现代剧、古装剧、历史剧还是年代剧,他都能游刃有余地驾驭每一个角色。
曾经一个月收入只有几百元的他,如今终于凭借努力达到了财富自由。
当他实现了物质上的富足,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回报家人。
他深知,若没有家人的支持和无私奉献,今天的成就根本无从谈起。
他为8个哥哥姐姐买了房子,让他们不再为生活奔波。
他曾在采访中毫不掩饰地提到,如果没有大姐的奶水,就没有今天的他。
那些年母亲卖红薯、在寒冷的夜风中奔波的画面,时常在他脑海中萦绕。
虽然岁月已过去,那些艰难的日子却深深刻在他心里,成为他永远的记忆。
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而他永远感恩那些曾经为他付出的人。
于和伟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只要不放弃,就一定会有收获。
而当有一天,我们站在了更高的位置时,也别忘了那些曾在路上为我们伸出援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