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6日的凌晨,一部原本在资本眼中毫无前景、被排到只有凌晨1点的戏曲片,悄无声息地突破了票房,最终赚取了一个亿的成绩。几天前,保洁阿姨还在抱怨“放这片子太浪费电”,而如今,每天凌晨,她已经开始擦拭着满地的纸巾,扫地清理影厅。影院经理也急忙换下了海报,临时安排了紧急场次。学生、戏迷、观众们带着手电筒抢着座位,这部电影,硬生生从一个被认为无人问津的戏剧片,闯入了暑期档的“C位”。
你或许可以对它的排片时间嗤之以鼻,对它的题材提出质疑,甚至对演员阵容表示不屑,但在这一波票房潮流面前,你不得不承认——这次,观众并没有按照你的安排去选择。
最初的迹象出现在点映前几天。当时,预售票房只有26万,院线将它安排在几乎无人光顾的“阴间时间”——早上7点、下午2点和凌晨1点。黄金档几乎被姜文的《你行!你上!》和大鹏的《长安的荔枝》占满,影院经理甚至觉得这部电影的上映等于赔钱。
资本方面早就做出了“无望”的判断。71岁的老演员拍一部以京剧为主线,讲述民国戏班的电影,听起来似乎没人愿意看。接连五轮投资撤资,投资方一致认为:“这电影根本拍给年轻人看。”为了这部电影,陈佩斯抵押了自己的北京房产,朱时茂拿出了养老钱,甚至说了一句:“赔了算我的,成了就是京剧的!”黄渤、尹正、姜武更是零片酬出演,黄渤还自掏150万垫付道具费。整个剧组的工作人员就像是疯了一样,拼劲十足。
然而,点映后,局面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一次,不是电影剧情翻车,而是资本的剧本崩塌。北京的大学生们自发三刷,广州的戏迷穿着戏服组成观影小团体,抖音话题“举火把挺佩斯”破百万播放量。影院的后台数据显示,座位的上座率从个位数飙升至92%,午夜场的票几乎一票难求,甚至有观众自带手电筒当作照明工具。那些原本认为“演个戏谁会在乎”的人,终于开始意识到不对劲了。中影集团也紧急发文,将排片率从最初的5%提至15%。一些撤资的公司托人送来花篮庆贺,结果被陈佩斯毫不客气地退了回去:“我不欠任何人的感谢。”
这部戏的逆袭,得益于一群老艺术家的拼命付出。陈佩斯已经72岁,但他拍暴雨戏时没有用替身,一次镜头走了三公里,顶着狂风暴雨奔跑。为了拍好撞柱子的戏,额头撞肿了,他自己涂药;美术组还原1925年的戏台,连柱头的雕花误差都控制在了2厘米之内。黄渤为了这部戏提前半年加入京剧团练习嗓子,哪怕咳血也从未请过假,只说:“佩斯老师说,喜剧要干净,我要记20年。”他们每个人都满怀干劲,不为了流量,不为名利,只有一个目标:证明这部戏,值这个票价。
观众也用行动回应了这份认真。豆瓣评分高达9.6,观众短评区里写着:“前半场笑得疯了,后半场忍不住泪目。”这部电影凭借真诚的演技、真实的台词、原汁原味的京剧,不依赖明星、特效或者营销,就获得了如此高的评价。
相比之下,同期上映的大制作反而显得苍白无力。姜文的《你行!你上!》花了七年才拍完,却被批评“全是自说自话”;大鹏的《长安的荔枝》依靠杨幂的营销,甚至有台词“我嫁的是他,不是长安”刷爆了社交媒体,但观众走出影院后,谁还记得剧情呢?
其实,观众并非不愿意支持国产电影,而是他们不想再被那些空洞的、公式化、缺乏情感的作品所欺骗。
这场票房的奇迹,绝非平台砸钱砸出来的,而是观众通过自己的一张张票换来的。这部戏的逆袭,并非是因为题材新颖或演员年轻,而是因为它具备了“真”的核心——真演员、真功夫、真台词、真诚意。这些,最终换来了这一亿票房的掌声。
这部电影的成功,也像是狠狠地扇了现实一巴掌。电影里,洪大帅手持枪逼迫剧组改编《霸王别姬》,要求改掉一些经典剧情,并说:“谁让他死的?改戏!”这不就是某些资本方在利用审美的幌子,剪掉真实的戏剧,只为了吸引流量吗?然而,观众并不买账。他们关心的,不是项羽是不是死,而是你唱得真不真。
电影的剧情与现实不谋而合,形成了讽刺的双重映射。
回顾整个事件,那句台词现在听来格外刺耳:“你能管得了我,还真不一定能管得了观众爱看谁。”不管影院怎么计算排片时间,资本方如何打算盘,都无法阻止观众的选择。他们举着手电筒,不是为了给谁打call,而是捍卫了他们作为观众的基本权利——我的票,只买真诚的作品。
这场从凌晨5座到票房破亿的反转,不靠流量,也不依赖宣发,全凭“戏比天大”。谁敢再说观众只看颜值?谁敢断言老戏曲不受欢迎?
别忘了,点亮这个午夜场的,不是明星,而是一群有热情的普通人。而那些深夜依然在影院中守候的观众,才是最不可忽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