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泡泡鱼 编辑|司徒夜
《扫黑风暴》热播之后,又一部“扫毒”系列剧《扫毒风暴》横空出世,观众的期待值简直爆表。作为这部剧的男主角,段奕宏再次成为焦点,引发了不少讨论。大家原本还以为这位“刑警专业户”会在与影帝秦昊的对决中略显逊色,没想到,这一次他不但没有让人失望,反而狠狠地给同行们上了一课。更让人意外的是,段奕宏在这部剧中的表现,居然还被央媒点名,暴露了他如今的真实处境,证明了“情敌”徐峥的说法不无道理。
《扫毒风暴》以其深刻的内涵和刺激的剧情,一步步展现出“背靠大树好乘凉”这句老话的真正含义。在官方支持的背后,段奕宏所演绎的“林强峰”警察角色展现出了极强的底气,毫不掩饰地将剧情的紧张、悬疑和刺激演绎到极致。大尺度的剧情设定,以及紧凑的情节推进,令整部剧充满了令人屏息的氛围。它将悬疑、刑侦等多种元素融合,并通过多条线索的交织,让观众既能思考又能享受剧情的跌宕起伏。
段奕宏,被称为“警察专业户”,这个标签已伴随他多年。从《烈日灼心》《暴雪将至》到《沙尘暴》,每一部作品他都以“神探”形象示人,几乎成为了警察角色的代名词。然而,想要演好这种角色并不简单,关键是如何让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辨识度,让观众身临其境。尤其是在《扫毒风暴》中,他扮演的“林强峰”是一位死里逃生的卧底警察,长期伪装身份,甚至为了隐藏自己,亲自以身试毒。
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和深度给了段奕宏一个巨大的挑战。林强峰表面上是个桀骜不驯、颇具街头气息的角色,但内心却深受孤独和痛苦的折磨。长时间的双重折磨让他变得更加沉默和压抑,角色的多面性与内心的巨大张力让段奕宏的表演充满了张力。他的眼神,时而透露出一丝狠劲和狡黠,仿佛在毒窝中练就的生存本能,而当他面对下属时,又能瞬间收敛,展现出警察的威严与职业感。通过这些细微的表演,段奕宏将角色的情感层次层层剖析,令人感同身受。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段奕宏的演绎方式。有些观众认为他表演有些油腻,用力过猛。但即便如此,央媒的评价已经给了他足够的认可。央媒指出,《扫毒风暴》并没有通过单纯的视觉冲击来吸引眼球,而是通过角色的深度与剧情的冷酷质感,精准地传达了剧集的主题和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冰冷的力量。段奕宏所饰演的林强峰,不仅是个有血有肉的卧底警察,还是一个复杂且无法轻易定义的角色。
段奕宏的演技,真的需要质疑吗?从大学时代起,他就已是同学们口中的“老段”,原因既有年龄上的成熟,也因为他那种“少年老成”的气质。年轻时,段奕宏曾三次尝试考入北京中戏,最终在21岁那年才如愿以偿。然而,命运并未因此给他一条平坦的道路。作为班里“最穷的学生”,他曾穷到买不起衣服、拍不起形象照,甚至不曾见过杨桃。这种贫困感让他充满自卑,一度陷入迷茫,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路。
回忆起那段岁月,同学陶虹提到,段奕宏就像是一根紧绷的弦,随时可能崩断。他不允许自己放弃,拼命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台词训练中。那几年,他几乎没有时间做其他事情,只专注于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逐渐地,段奕宏的生活开始有了起色,成绩也得到了认可。可是,随着毕业的临近,他依然面临着没有工作的困境。即使他成绩优秀,依旧难以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最后不得不去文化部讨说法,结果却被无情拦在门外。
然而,命运最终没有放弃他。当时,同班的陶虹、印小天等人已经凭借外貌和机遇走红,而段奕宏则依旧在“慢半拍”的困境中挣扎。虽然他显得有些迟缓,但却因此积累了更扎实的专业基础,保持了不急功近利的心态。这种踏实的精神,反而成为他日后在影视圈站稳脚跟的秘诀。
段奕宏对待演技的态度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勺子精神”。这源自他家乡的方言,意味着固执和执拗。他不仅在拍戏中严格要求自己,甚至有时为了角色的深入体验,几乎会不顾健康,做出极限的挑战。例如在拍摄《二弟》时,他提前一个月就开始与街头混混们打成一片,细致入微地观察他们的行为和神态;又如在电影《细伟》中的表演,他为了诠释一个体弱多病的青年,减肥到几乎骨瘦如柴,常常感受到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
这份对表演的执着和钻研,使他在《白鹿原》、《士兵突击》、《烈日灼心》等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段奕宏身上的“勺子精神”仿佛是一种坚持不懈的力量,让他在平凡的角色中演绎出非凡的精彩。
正如“情敌”徐峥所言,段奕宏的表演充满了本真。他不求讨巧、不求急功近利,而是像铁匠一样,在角色的炉火中锻造自己,直到他能发出独特的声音。这种对艺术的执着,成为了他与众不同的标签,也是他不断进步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