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扫毒风暴》上映。虽然大家都在关注秦昊和段奕宏的火爆对决,孙浩饰演的“黄科长”却悄然成了另一种焦点。他那油亮的发型和办公室里弥漫的官场气息,让人分不清这到底是戏中人物,还是现实中的某个“官员”。虽然他戏份不多,却丝毫不让人跳戏。看起来很简单,却很耐人寻味,这就是演技吗?
孙浩并不是凭空出现的演员。对早期看过《白鹿原》、《一仆二主》或《我是刑警》的人来说,他的面孔一定不陌生。他的脸,属于那种一眼认定,第二次见了就不会忘的类型。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孙浩最初并不是演员,而是歌手。而且他在歌坛可算是红过一阵,真正的风头一时无两。
1968年,孙浩出生在陕西西安。家庭普通,父母收入也不高,但孙浩却从小就爱唱歌。为了支持儿子的兴趣,父母省吃俭用,送他去音乐班。高考那年,孙浩报考上海音乐学院,但差了三分,没能通过。人生的安排真是出乎意料。高考失利后,孙浩迷茫了好一阵。他父亲让他进厂打工,去做扳手。厂里有个文工团,孙浩凭借唱得不错,迅速成为了骨干。尽管起步并不顺利,但他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在寻找新的机会。
有一次去市里参加比赛,孙浩遇到了王酩的夫人王香珠。她一听他的歌声,就看到了潜力,于是帮忙联系了中央音乐学院。18岁时,孙浩凭借破格的方式进入了这所音乐名校,王酩成了他的老师。那时,韩红也是同班同学。虽然孙浩当时并不特别突出,但他最看重的是能唱得开心。后来,他参加了1994年全国青年歌手大赛,获得了通俗唱法第三名。很多人以为他就要迎来大红大紫,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中华民谣》一首歌让孙浩一夜成名,金曲奖、春晚纷至沓来。1995年、1998年、2003年,他三度登上春晚。那时的春晚,几乎是歌手的巅峰。可是,孙浩红的只有这首歌,其他作品却始终没有突破。每次上台,他都在唱同一首,歌迷也许都厌倦了,而他自己呢,能做什么?在一次商业演出中,主办方要求他假唱,虽然不舒服,但孙浩也没办法拒绝。结果,当天假唱被揭穿,舆论的风暴让他的事业瞬间跌入谷底。此后,几乎没有人再找他合作。那段时间,孙浩曾考虑过彻底放弃。
其实,孙浩那时候还有份夜总会工作,负责运营。他不仅自己在生活中打拼,还帮助韩红、沙宝亮等歌手担任驻唱。甚至还挑选了最精致的伴舞,这家夜总会一度成了圈内人必去的地方。后来,杨坤还曾是这里的驻唱歌手。那时杨坤还很不起眼,曾多次来找孙浩请求机会,但被拒绝了。杨坤后来成名后,孙浩曾尝试和解,但杨坤却对他视若无睹。这个故事在娱乐圈几乎无人知晓,但两人整整二十年没有和解。
孙浩的事业如过山车一般,从风光无限到几乎消失。然而,张嘉译成了他事业的关键。在演艺圈起步时,孙浩并不出众,甚至没有什么“科班”背景。张嘉译看到孙浩的潜力,曾在2009年宋思明爆红后,特意把孙浩拉进了《悬崖》的剧组。张嘉译不仅自己演得好,还带着孙浩一起进组,天天与他一起排练。那时,孙浩也才渐渐地迎来了自己的小高峰。
孙浩的回归,背后有张嘉译的默默支持。有人说两人是因为利益捆绑,其实不然。张嘉译真心想帮助他。孙浩也没有成为大红大紫的明星,他总是演那些普通的小人物,虽然平凡,却深入人心。圈内人都说,他演这些有些“油腻”的小领导,尤其自然,仿佛生活中的真实写照。虽然他并非坏人,但一到影视剧中演这种角色,总能让观众产生复杂的情绪。
除了工作上的互帮互助,两人私下也保持着友谊。有一次,张嘉译生病,孙浩四处找方子帮助他恢复;反过来,张嘉译也曾在孙浩母亲生病时,帮助联系了医生。这样的友谊在娱乐圈极为罕见,而他们之间的真诚也让人感动。
张嘉译和王海燕结婚的事,孙浩也曾是“月老”。当时,王海燕是孙浩认识的,他觉得她很适合张嘉译,就撮合了这段缘分。这个小细节,几乎没人知道,但却温暖了很多人。
至今,孙浩已经57岁,仍然未婚,但他的生活却比许多人都要自在。尽管有观众称他为“老戏骨”,他自己却从不依赖这个标签。他接戏拍戏,过着他自己的日子,淡定从容。这种从容,恐怕并非每个人都能拥有。
对于与杨坤的心结,孙浩可能一辈子都无法释怀,但这也不奇怪。每个人都得为年轻时的选择承担代价,孙浩也不例外,虽然他并不是每一条路都走得完美。
如今,孙浩最让人记得的,或许就是他在《扫毒风暴》里那个压抑而聪慧的眼神。大家很少讨论他的未来,也不太关心他是否会再红。但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不浮夸、不张扬,活得真实而自在。正如他所说,至于未来,走到哪儿算哪儿。
有人说孙浩圆滑、现实、缺乏担当,也有人认为他忠诚、仗义。到底哪个才是他真实的模样,可能永远没人知道。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每当提起过去,那段假唱的风波,孙浩心里偶尔还是会纠结:那时候真的冤吗?不过,这个话题他选择不再深谈,既然说了又没意义,那就默默放下。
演艺圈风云变幻,有人一夜爆红,有人一辈子都做配角。而孙浩,似乎永远站在人群中,看似不起眼,却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活得舒适自在。谁能想到,一个配角背后竟有这么多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