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单飞不解散”的伎俩,终于终结了
TFBOYS曾是内地娱乐圈最典型的“培养型偶像”之一。
他们刚出道时,无论是网络上的热度还是校园广播中的常态化播放,以及青春纪念册中必备的页面,都彰显了他们的影响力。那首“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不仅是一首歌,更像是一种魔法咒语,深深植入人们心中。
然而到了2025年,他们已经各自“单飞”了整整8年。
在十周年演唱会上,最后一次共同登台时,他们的眼神和站位都像是执行合同一样公事公办。那个晚上,舞台上充满了回忆,而后台则充斥着离别的气息。最近传出的“三人微博去掉TFBOYS前缀”的消息,更是为这一切画上了句号:此后江湖再无“三小只”。
而在过去的8年里,他们各自走过的路,谁取得了成功,谁原地踏步,谁成为了行业的新标杆,答案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写定。
02|王俊凯:从顶流到中游,“多才多艺”却未展现出色
如果说TFBOYS是偶像界的清流,那么王俊凯可以说是“清流中的颜值担当”。
他是队长,是颜值担当,也是第一个涉足时尚界、资源最佳的那一个。
参演张艺谋导演的《长城》,登上春晚舞台,出演《中餐厅》的暖男弟弟……王俊凯的知名度一度飙升,微博上的转发量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站在流量的巅峰。然而,问题也从“样样都尝试一点”开始显露出来。
在演艺方面,他尝试了不少作品——《解忧杂货店》《万里归途》《蛟龙行动》《749局》等等……但却没有一部真正让他脱颖而出。其中,《749局》更是因为表现糟糕,观众劝他“最好别再拍了”。
音乐方面呢?有参与,但没有一首歌真正成为代表作。
综艺方面呢?有参与,但至今没有人能记住他在节目中的哪些经典语录。
他最大的问题在于“定位模糊”。想要靠演技在正剧领域立足,但演技不足以应对;想要成为音乐人,但缺乏辨识度;想要在综艺界有所突破,却始终差了一点。
结果是,王俊凯成了一个典型的“高开低走”,资源虽然充足,但知名度却逐年下滑。
即便他努力且踏实,但观众看重的是结果,而非努力。你手握主角的剧本,但观众却渐渐忘了你是主角。
03|王源:兼具才华与执着,但前路渐行渐窄
王源一直都是个“特例”。
在组合时期,他或许不是最红的一个,但粉丝的忠诚度极高,特别是姐姐粉和妈妈粉,对他的支持无以伦比。
在“单飞”之后,他成为第一个主动“出走”的成员,前往伯克利音乐学院深造,决意走上“创作型歌手”的道路。
这一举动当时遭到了质疑:一个当红的偶像,为什么要选择脱离娱乐圈?
他想通过音乐来证明自己,而不是仅仅依靠外貌养活自己。
这听起来很激动人心,但问题在于,他的音乐之路“叫好不叫座”。
专辑销量过亿,这确实是一个实际成绩,但大众对他的作品记忆度却非常低,除了几首原创歌曲,粉丝或许还能记得,而普通观众提起来的仍然是《青春修炼手册》。
回国后,王源虽有偶尔的综艺露面,但显然还不能完全放开自己。之前在餐厅抽烟的事件让他失去了一部分粉丝,而绯闻则让那层“完美少年”的光环开始破裂。
更致命的是,他的转型未能建立起足够的防御机制。问题不在于缺乏才华,而是他在过早地离开了舞台,回归时,已经不是当年的状况了。
这个行业中的音乐人不计其数,而他却没有稳固的标签。既非“灵魂创作型歌手”,也非“热门话题歌手”,他即想要在专业领域深耕,又不舍得放弃流行的一面——这样的两面性注定了他始终无法完全满足所有人的期待。
04|易烊千玺:从“小透明”到影帝,他赢得的是尊重
如果说王俊凯是起点最高的、王源是执着最深的,那么易烊千玺就是“起点最低、却跑得最远”的人。
现在很难想象,他曾经是三人中最不起眼的一个。粉丝见面会、签名会、后台采访,他总是最沉默、最不显眼的一个。
但他却默默地、悄无声息地,一步步打出了自己的牌。
从《这就是街舞》中爆发的popping舞技开始,他第一次用实力让人刮目相看。
从出演《长安十二时辰》开始,人们开始意识到:这个孩子不仅会演戏,而且演得非常好。
《少年的你》之后,“易烊千玺不仅仅是流量明星,更是演员”的声音终于传遍了整个行业。
他不追求综艺效应,不利用私生活赚取热度,他不是为了成为明星,而是活成了一张电影海报。
当其他流量明星还在为了一部电影的票房吆喝“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