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未得过国家奖项,却被赞誉为“人民艺术家”。
他为了自己的名誉敢于赌上前途对簿公堂,却“输掉了自己的后半生”。
他是一个早已远离舞台数十载的“冷门人物”,为了拿出一部梦想一生的作品,他甘愿抵押房产。
他就是陈佩斯,他在不久前刚刚创造了一个奇迹......
鲜少有人能像陈佩斯一样,在沉寂了这么多年之后,突然“一鸣惊人”。
不久前,陈佩斯自导自演的电影《戏台》上映了,这部原本不是很被看好的电影,竟然冲到了两亿多的票房,着实令人感到意外。
也鲜少有人能像陈佩斯一样,活得这么“个性”,早年的陈佩斯是春晚常客,说国内所有人都认识他可能有点夸张,但是十个人里至少八个人,看过他那张脸。
然而1999年,陈佩斯一纸诉状将自己闹上了法院,因为有人没打招呼就把陈佩斯的小品刻成光盘在市场上售卖。
这场官司,陈佩斯赢了,对方公开道歉,赔偿他33万,但是他付出的代价也很大,自此之后他就再也没上过春晚,甚至很少上电视。但是他依然从事着自己热爱的喜剧工作,那仿佛就是他人生中的全部。
可是他终究还是被“雪藏”了,这一藏就是整整二十多年,其中有多少委屈,多少难过,个中悲喜,恐怕也只有陈佩斯自己才知道。
直到那部《戏台》,横空出世!
上映7天,票房两亿,电影上映后,相关话题在短视频平台上播放超过30亿。
要知道同期有很多部能打的作品,《南京照相馆》,《东极岛》,《长安的荔枝》都是不错的佳片,但是《戏台》就是能杀出一条血路。
因为还有人还愿意为自己心中的情怀买单!
真正愿意看《戏台》,愿意为《戏台》这部电影买单的观众,其实和现在的主流观影人群并不一样。
他们反倒是那些年纪比较大的人,五十多岁的人,甚至是六十多岁的人,有人甚至还是带着自己的孙辈一起去看的这部电影,他们是真正经历过陈佩斯大红大紫那个年代的人。
但是这些人,他们是不发声的,《戏台》在上映之后,平心而论,陈佩斯受了不少委屈,受了不少“窝囊气”,因为舆论评价不好。
有人说这部电影,“它不像是一部电影”!
当初陈佩斯想要拍这部戏,到处拉投资却拉不到,陈佩斯毕竟已经沉寂太久了,他是否适合现在的电影市场,都是个问题。
这种担忧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其实很多年轻观众甚至不认识陈佩斯,一部电影看下来甚至有些莫名其妙,因为它的艺术表达确实有点重,但是愿意为这部电影买单的人,恰恰是那些不愿意在互联网上发声的人,或者说他们在用电影票说话。
所以这部电影的口碑和票房,反而呈现出极端化的趋势,喜欢的人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就是不喜欢,但是市场是票房说了算的,有人喜欢就是正确。
陈佩斯抵押了自己的房子,拍出来的《戏台》,终究是值得的。
央视前春晚导演哈文对《戏台》这部电影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
就两个字,真好!《戏台》,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