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粥饼伦太高估自己,放弃摆摊开店面,半年时间就倒闭了,“粥饼伦”这个名字,原本只是一个街头小摊贩的艺名,却因其酷似周杰伦的长相在短视频平台迅速走红,再加上他在街头认真摊饼的形象朴实接地气,深得网友喜爱。
灌饼八元一个、边做边唱歌,配合偶像脸庞与草根身份的强烈反差,让他成了新一代“烟火气”代表人物之一,摆摊时,他的摊位前总是排满人,直播和探店视频频频上热搜,一时间风头无两,但令人惋惜的是,这段走红经历没能持续太久。
今年一月,粥饼伦决定乘着热度开设实体店,试图将街头人气“搬进店面”,转型为所谓的“精品小吃”,他租下了一间80平方米的门店,月租高达2万元,据他所说,是房东对其信心满满,称该地段人流密集、生意无忧,他也因此冲动做了决定,迅速签约、装修、开业。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当头一棒,网红流量是短暂的,开店之后,不仅人气不如摆摊时火爆,运营成本也远高于路边摊,一位细心的粉丝给他算了一笔账:一个饼8元,按照月租2万计算,扣除原材料、人力、设备、水电等支出,粥饼伦一个月至少得卖出3000个灌饼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
但门店经营远非摆摊那样灵活与低成本,流量一旦下滑,固定开销很快就成为沉重负担。最终,不到半年,店铺就宣告闭店,网红开店梦破碎,其实,从“粥饼伦”的经历中可以看到一个典型的“网红转型误区”——误把一时的流量当作长期的商业保障。
他真正打动人的是“街头摊贩”和“接地气”的身份,那种草根与偶像气质的冲突,正是他成功的最大看点,而一旦走入门店、追求装修精致、价格上调,便失去了原本的“烟火气”和亲和力,品牌定位出现严重偏差。
粥饼伦的失败,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路径选择的错位,也许他最适合的舞台,始终就是那条人来人往的街边,灌饼的铁铲敲打声和行人驻足的目光,才是他与观众之间最真实、最牢固的连接,商业化固然重要,但不该舍弃最本真的自我,对于粥饼伦来说,回归街头,或许才是最明智的重启之路,对此你们有什么想吐槽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