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学角度来看,《西出玉门》通过两界设定构建了复杂而迷人的叙事空间。关内的现实秩序代表着人们熟悉的日常逻辑与规则,是安稳与常规的象征;而关外的狂沙、异兽世界则充满了未知、危险与变数,是奇幻与冒险的源泉。
两者并置,形成了强烈的叙事张力。主角们在两界之间穿梭,他们在关内积累的认知、技能与情感,不断在关外的异世界中受到挑战与重塑。
例如,主角昌东在关内是经验丰富的沙漠向导,但关外异兽的诡异习性、莫测的风沙环境,让他原有的沙漠生存经验面临重重考验,这促使他不断成长与转变,也推动了剧情的跌宕起伏。
两界的设定如同两条相互交织的叙事线索,关内的线索为故事提供了现实根基与人物的初始动机,关外的线索则提供了冒险的舞台与冲突的核心,二者相互缠绕,引领着观众一步步深入剧情的迷宫,探寻真相。
从文化隐喻层面剖析,玉门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象,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曾是中原与西域的地理分界,见证了无数的商贸往来、文化交流与战争冲突。
在《西出玉门》中,玉门关被赋予新的使命,成为两界的 “结界”,这一设定蕴含着对传统文化的重新挖掘与现代演绎。关外的狂沙象征着自然力量的原始与强大,是人类在漫长历史中敬畏又试图征服的对象;
异兽则可视为被压抑在传统文化深层的神秘元素的具象化,它们突破了现实世界的物理法则,隐喻着未知与不可控。当风沙起,时间流速和生死规则被改写,这一情节可以看作是对传统时间观与生死观的大胆颠覆。在传统文化中,时间是线性且稳定的,生死有着明确的界限与规律;而剧中的设定暗示着在某些神秘情境下,这些既定观念可能被打破,引导观众对文化深层结构中的固有认知进行反思,探寻那些被尘封在历史长河中的别样可能性。
在视觉呈现上,该剧充分利用影视媒介的优势,将关外的狂沙世界与关内的现实世界进行了极具冲击力的对比呈现。关外的狂沙弥漫,采用大场景的远景镜头,展现出漫天黄沙遮天蔽日的雄浑与恐怖,配合上低沉、压抑的音效,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自然力量的压迫。
异兽的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神话元素与现代特效技术,其形态或狰狞、或诡谲,细节之处尽显制作团队的巧思,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而关内的现实世界则以写实的手法描绘,色调相对明亮、稳定,建筑风格、生活场景等都符合现代观众的认知,与关外形成鲜明反差,进一步强化了两界设定的奇幻感,加深了观众对这个独特玄幻世界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