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怒批,目不识丁、脑袋空空,难怪两会上冯远征建议演员多学习
【央视炮轰:从"驾权"到"文盲",冯远征两会建议戳中娱乐圈痛点】
一个寒冷的早春,北京人民大会堂内,冯远征站在话筒前,目光如炬:"现在的演员,连最基本的文化素养都没有,怎么演好角色?"这番话像一记惊雷,在会场内久久回荡。与此同时,电视机前的观众们还在为某当红小生"驾权"不了花衬衫的言论哭笑不得。这个鲜明的对比,将演艺圈的生态现状暴露无遗。
回望2023年,"绝望的文盲"一词横空出世,引发全网热议。一边是央视痛批演艺圈"目不识丁"现象,一边是饭圈粉丝为偶像挥舞着键盘"誓死捍卫"。这场闹剧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演艺圈日益严重的文化沙漠化趋势。
某综艺节目中,当红小生在签名墙上歪歪扭扭写下"到此一游",却将"游"字写成了一个前所未见的造字。这一幕被网友反复调侃,却也让人不禁扪心自问:娱乐圈的门槛,是不是真的越来越低了?
更令人唏嘘的是,某选秀节目冠军在直播中将"湖南"称为"城市",面对弹幕质疑依旧我行我素。这样的地理常识错误,在小学生中都不应该出现,却在千万粉丝的偶像身上频频上演。
北京人艺老院长冯远征此次在两会上的发言,无疑是给娱乐圈敲响了警钟。他直言:"现在的演员培养,急功近利,基本功不扎实。很多人连最基本的文字功底都没有,遑论体验生活、塑造角色?"
翻开演艺圈的老照片,六七十年代的演员们人手一本剧本,写满批注。张凯丽曾回忆,那时候演员们每天都要写演出日记,记录角色的心理变化。而如今,不少演员连台词都要靠提词器,遇到生僻字更是望而生畏。
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在一次采访中透露,现在的年轻演员几乎没人读书,连最基本的四大名著都没看过。"怎么演《红楼梦》?连书都没读过,演的不就是自己吗?"这番话虽然尖锐,却道出了业内人士的共同担忧。
在演艺圈摸爬滚打三十余年的冯远征,见证了这个行业的起起落落。他坦言,现在的不少演员,靠着精致的妆容和后期制作"糊弄"观众,实际上连最基本的声台形表都掌握不好。"演员应该是个终身学习的职业,不是靠着一张脸就能走到底的。"
回望那些让人动容的经典角色,无不是演员们用心血浇灌而成。陈道明在饰演《和平饭店》时,每天都要花两个小时研读民国史料。他说:"演员首先得是个明白人,要懂得那个年代的历史和文化。"
近些年来,演艺圈的浮躁之风愈演愈烈。一些年轻演员动辄就喊"老师",却连最基本的礼数都不懂。更有甚者,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标准,却在综艺节目上大谈"艺术追求"。
面对这样的乱象,冯远征在两会上提出了具体建议:建立演员准入门槛,设立基本文化素质考核,让演员回归艺术本质。这个提议立即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响应。
著名导演郑晓龙表示:"演员不是能说两句台词就行了,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现在的一些演员,连最基本的文字都认不全,怎么可能演好角色?"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一批"网红演员"快速崛起。他们凭借着精致的外表和流量数据,轻易地跻身一线。然而,当镜头对准他们的真实水平时,种种"文盲"事件却让人哭笑不得。
在这场关于演员文化素养的讨论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那些经受住时间考验的演员,无一不是有着扎实的文化功底。比如葛优,至今仍保持着每天读书看报的习惯;陈道明更是以"学者型演员"著称,对文学和历史有着深入研究。
面对演艺圈的"文化荒漠",冯远征的建议无疑是一剂良药。但要真正改变现状,恐怕还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正如他所说:"演员的根本,在于对艺术的敬畏和对文化的追求。如果连最基本的文字都认不全,还谈什么艺术创造?"
当下娱乐圈需要的,不仅是"流量担当",更需要真正懂得艺术、热爱表演的专业人才。只有在文化的沃土上,才能培育出真正的艺术之花。而这,正是冯远征在两会上的殷切期望。
至于未来,娱乐圈是会继续沉沦在"文盲"的泥潭中,还是能够重拾艺术的纯粹?答案或许就在每一个从业者的选择中。正如冯远征所言:"真正的演员,应该先学会做人,再学会演戏。"这番话,值得每一个想要进入演艺圈的年轻人深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