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容成名是在44岁那年。1979年,她的中篇小说《人到中年》在《十月》杂志上刊登,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小说以一位中年女医生陆文婷为主角,揭示了知识分子在生活中的困境与压抑。陆文婷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生活的重担和责任让她感到无处安放。谌容的作品没有情感的煽动,也没有控诉,只是平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艰辛与挣扎,因此,这部小说成了那个年代的代表作。到了1982年,电影《人到中年》问世,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小说也因此更加流行,谌容一跃成了全国知名作家。然而,在她事业的高峰时期,她的家庭却悄然陷入了裂变的边缘。
谌容的丈夫范荣康,是《》的副总编辑,家庭在北京的知识分子圈内堪称典型的“体制文艺”组合。两人育有三子:梁左、梁天和梁欢。梁左聪明且好学,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擅长写作;梁天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性格顽皮且有演艺天赋;最小的女儿梁欢,是谌容最宠爱的孩子。梁左的事业最为突出,他早早成名,写过许多经典的段子和剧本,其中《我爱我家》和《虎口遐想》在1990年代风靡全国。他的剧本极具敏锐的时代感,打破了传统的喜剧模式,成为了经典。梁天则选择了演员的道路,在《编辑部的故事》《顽主》《甲方乙方》等影片中都有他的身影,虽然他演的是配角,但性格的真实与幽默为他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然而,家庭的矛盾从梁欢和英达的关系开始逐渐显现。梁欢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与已婚的英达相恋,而英达的妻子正是当时非常著名的演员宋丹丹。这个公开的三角关系在文艺圈内引起了很大波动,宋丹丹因此离婚,而梁欢则面临着来自家庭的巨大反对。母亲谌容尤其反感这一段关系,她认为这种行为缺乏底线,母女关系因此破裂。梁欢顶撞了母亲,两人开始了长时间的冷战。随着时间的推移,梁左与英达的关系也出现裂痕,因版权问题,两人产生了分歧,梁左对妹妹梁欢的态度也越来越疏远。最终,英达与梁左的矛盾愈演愈烈,英达始终未归还梁左的电脑,里面存有许多未完成的剧本和私人资料。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合作伙伴也变成了死敌。
2001年,范荣康因心脏病去世。那时谌容的身体也处于较差的状态,失眠、记忆力下降,她只能依靠药物来维持正常的生活。范荣康的去世让她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而更为沉重的打击在一个月后接踵而至。5月19日,梁左因心肌梗死去世,享年44岁。那一天,梁左原本计划去录节目,但上午电话里还在安排采访,下午突然发病,送到医院时已经没有意识,抢救无效。梁左的突然离世震惊了所有人,特别是在他事业最为辉煌的时候。梁左不仅是编剧和作家,还主持着犀利风格的访谈节目《实话实说》,他那时已经成为了圈内的重要人物。
谌容在丧夫丧子的双重打击下几乎崩溃,整整半个月,她没有出门,也没有吃饭,坐在屋里发呆。梁左的去世让她的生活陷入了彻底的低谷。梁左去世后,留下了女儿梁青和一大笔债务,金额超过百万。这些债务主要来自他与电视台合作时的失误和信任朋友时的风险。很多合同没有履行,广告款未收回,剧本版权被低价转手,导致他最终借了高利贷来维持生计。家庭成员对于这些债务一无所知,直到梁左去世后,才逐步发现他的财务状况。英达和梁欢都没有出现在梁左的葬礼上,英达甚至还联系谌容,要谈“电脑里的剧本版权问题”,此事最终成为家族彻底决裂的导火索。
谌容在这一年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动力,文坛上的辉煌对于她来说再也没有意义。她拒绝了所有的约稿,连出版社送来的合同也推掉了。她说自己“写不动了”。而梁天,作为家中最“普通”的孩子,接下了家族的重担。经营餐馆亏损严重的他,原本打算关闭餐馆,回归演艺事业,但在此时,他选择了扛起整个家庭的责任,主动承担了梁左的债务。为了偿还欠款,他开始疯狂接戏,2001到2003年间拍了18部影视剧。尽管这些角色大多是配角,且工期紧凑,但他依然如履薄冰地处理着债务问题。三年后,所有债务清偿完毕,梁天只说了一句:“这是我哥留下的,不是别人的。”
为了替梁青提供一个稳定的生活,梁天决定接回她,安排她入学、请家教,甚至连生日都会亲自安排。尽管谌容几乎不说话,梁天还是努力想让母亲感到温暖,他会每天为她做她喜欢吃的醪糟,甚至种她喜欢的石榴树。2004年,梁天决定把母亲接到自己的家里,安静的小院子里,给母亲安排了一个温暖的房间,每天无论多忙,都会先去为母亲热饭。母亲终于再次提笔写字,不是小说,而是散文,整理自己的旧稿与信件。
2015年,谌容的《谌容文集》出版,梁天帮助母亲完成了这项工作。最终,这一切都成为了谌容生命中的一部分。即使家庭中有许多裂痕,但时光与沉默让她学会了接纳,学会了让一切回归安静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