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梅:帮郭晶晶带大3个娃,住小旅馆做饭,这样的妈最值得尊敬
她不爱出镜,也不爱露脸。总是站在人群的边上,穿着一身朴素的旧衣服,背着一个洗得发白的背包,看着孩子们笑闹,不吭声。
谁能想到,这个看起来像普通老太太的人,其实是郭晶晶的妈妈,范玉梅。
如今,她头发全白,身体也明显大不如前,却仍然一趟一趟地从河北赶去香港,帮女儿带娃,从未喊过累。
豪门光环再耀眼,她都没想过依靠谁,也没想过享福。她只想女儿安心,孩子们健康,就足够了。
01
上世纪60年代,范玉梅出生在河北保定,是工厂女工出身,丈夫在铁路系统工作,家里条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郭晶晶小时候体弱多病,挑食严重。范玉梅实在没辙,就想着让她去练练跳水,锻炼身体。哪知这一送,就送出个“跳水皇后”。
郭晶晶7岁入队,11岁进国家队。那时候年纪小,独自去北京训练,范玉梅不放心,就买张火车票赶过去,还把家里的自行车托运过去。
训练基地远,打车太贵,她就靠那辆自行车跑来跑去。
为了省钱,她住在体育馆旁边的小旅馆,房间没有热水,睡的是地铺。为了能给女儿做顿热饭,她在旅馆角落支起电饭锅,偷偷煮菜。
有人劝她别这么辛苦,她一句话:“孩子安心,我就安心。”
02
晶晶训练强度大,膝盖骨外突,每天压腿疼得直哭。范玉梅和丈夫轮流坐在她腿上,压得孩子满头是汗,他们自己也心疼得掉泪。
可晶晶咬牙坚持,范玉梅也就咬牙陪着。
有一年,晶晶从跳台摔下来,腿骨裂了,范玉梅连夜从保定赶到北京,白天给女儿擦身换药,晚上躺在宿舍楼道里睡木板床。
热、闷、蚊子咬,她没一句怨言。就那么过了一个多月,直到女儿康复。
2000年奥运会,郭晶晶两场比赛都拿了银牌,晚上打电话给妈妈,说着说着就哭了。范玉梅一夜没睡,第二天找到教练,才在奥运村外的河边找到偷偷哭泣的女儿。
她没说大道理,只是拍着晶晶的肩:“再来就是金的。”
四年后,果然一语成真。
郭晶晶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的那一刻,全世界都在欢呼。而范玉梅,只是安静地站在人群后,看着。
03
很多人以为,女儿成了冠军、嫁入霍家之后,范玉梅总算可以过好日子了。
但她还是穿旧衣服,背旧包,坐经济舱。香港到内地来回跑,只为照顾女儿一家。
郭晶晶三个孩子,从出生到上学,她几乎一手带大。没有育婴师,没有高级设备,就靠她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土办法”。
孩子发烧前,她光看耳朵就能判断。哭了不睡觉,她一边拍一边哄,一整夜不合眼也是常事。
她不识英文,不懂豪门礼节,却靠一锅小米粥、一首河北童谣,把外孙们养得活泼健康。
霍启刚敬她三分,郭晶晶说得更直接:“我妈最有分量。”
可范玉梅,从不越界。霍家大事她不插手,孩子教养上她一丝不马虎。她做饭、带娃、打扫,从不抢风头,也从不躲避麻烦。
她住小旅馆,做家常菜,宁愿自己辛苦,也不给女儿增添一分负担。
04
前几年,有媒体拍到她在机场推着婴儿车,站着等车时双手叉腰,一脸疲惫。
她老了。头发白了,背也有些弯了。但她还在跑动,还在照顾孩子,还在帮女儿撑起小家。
范玉梅这一辈子,没穿过几件新衣服,也没坐过几次飞机头等舱。但她把孩子送进了国家队、送上了奥运领奖台,还把豪门的孙子孙女带得井井有条。
她不靠权、不靠钱,更不靠名气,靠的是一双手、一颗心、一辈子的坚守。
她不是豪门太太,却活得比任何人都体面。
她用自己的一生,教会女儿什么是坚持,什么是本分,什么是担当。
这才是真正的“母亲”两个字的分量。
如今,她依然低调,依然坚韧。日子一天天老去,身影也不再挺拔。但她的存在,就是郭晶晶人生中最踏实的后盾。
这个世界最值得尊敬的,不是站在镁光灯下的明星,而是那些始终站在身后、默默陪跑的母亲。范玉梅,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