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南京照相馆》备受瞩目,很多人看完都说,王传君这次又有很大机会,能捧着个沉甸甸的奖杯去天堂的妈妈那儿“报喜”了。说起王传君,大家脑子里可能还是那个说着蹩脚中文的日本人“关谷神奇”,要么就是《我不是药神》里那个病得脱了相的吕受益。
可在这两个极端角色的背后,藏着一个被压抑了三十年的人生。俗话说:“三十而立”,可王传君的三十岁,差点儿没把他自个儿给“活埋”了。
短短几个月,挚友离世、母亲病故,从《爱情公寓》积攒下的名利和财富也消耗殆尽,整个人被推到了悬崖边上。
一个在上海土生土长的大男孩,一个靠喜剧角色红遍大江南北的演员,是如何一步步走到那个绝境,又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从灰烬里爬起来,炼成了今天这个连眼神都带着故事的实力派?这背后的故事,远比他演的任何一部戏都更加惊心动魄。
虽然出生在上海,但王传君可算不上父业。老妈早早下岗,家里的产业就是一个小饭馆。王传君考上中戏,本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结果硬是被老妈从北京拽回上海,理由是“离家近,好管”。从小到大,他就像个提线木偶,生活在母亲画好的条条框框里,稍有不从,就是一顿“棍棒教育”。
这种令人窒息的爱,直到母亲查出癌症才有了松动的迹象,而那时的王传君,已经习惯了麻木和顺从。
为了让病中的母亲高兴,他跑去参加了2007年的《加油!好男儿》,名次不佳,却意外收获了一辈子的好兄弟——乔任梁。
和很多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不同,王传君早早就遇到了改命的机会,扮演爱情公寓,当时谁也想不到这部小成本作品能红到捅破天花板,也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十几年过去,居然还有人吃着这部剧的红利。
在拍摄爱情公寓那几年,王传君真切体验了把穷人乍富的滋味,家里球鞋三百多双,衣柜里全是名牌,甚至80万的手表也不在话下,年纪轻轻名利双收,也让那会儿的王传君膨胀至极。他开始挑剔,觉得自己的艺术追求被“关谷”禁锢了,甚至因为一部古装剧的配音问题,放话这辈子再也不演电视剧。
他拼了命地想撕掉“关谷”的标签,可跑遍了剧组,人家一看他那张脸,就觉得他下一秒就要切腹自尽,递过来的本子全是类似的搞笑角色,这让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事业上,王传君还没有找到新的突破口,但生活上,30岁的他马上就要掉入深渊。2016年,医生告诉他,母亲已时日不多。
在巨大悲痛和事业的迷茫重叠下,他也没了维护形象的心思。在生命最后的那段时间,这个只留短发、一生要强的女人,也终于向儿子表露了脆弱的部分。
妈妈儿时被父母忽略,结婚后又一直矛盾重重。他这辈子很不甘心,就把所有的爱和希望都放在了儿子身上。虽然这样的方法太过极端了些。在医院陪床那会儿,王传君只拍了一部电影,倒不是有多热爱,而是医药费、房贷,甚至妈妈走后的墓地,让这个红极一时的演员也要顶不住了。
但当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比母亲先离开的居然是多年挚友乔任梁。而仅仅三个月后,妈妈医治无效,也撒手人寰。可能是陪床那会儿,对妈妈的感谢和抱歉也全部说完。
当他离开后,王传君不但没有沉浸在悲痛里,反而有一种力量告诉他,我的使命结束了,接下来该你了。他卖掉了车子和手表,球鞋全部送人,作为成名演员,又报了个培训班重新学习表演。
自那以后,王传君做回自己,看到不爽的事就喷,不想接的戏就不接。
可命运就是那么奇妙,妈妈离开前,他费尽心思想要摆脱光顾,而妈妈离开后的不到两个月,他就接到好几部不同风格的电影邀约,其中的我不是药神就像是和妈妈生活的重演。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一天跳绳八千次疯狂减肥,和真正的白血病人同吃同住,把自己折磨得不成人形。电影上映后,所有人都被他脱胎换骨的表演震惊了,连徐峥都断言:王传君以后绝不会再是配角。
他此前一直偏执的认为母亲的离开是因为父亲照顾的不够好,但自己成了爸爸后,也终于和自己的父亲达成和解。
在圈内人看来,王传君放弃了很多资源和机会,但就是放不下拿奖,因为每次得奖后的第二天,他都会跑到墓地,把奖杯放在母亲的墓碑上,因为这是他曾经非常想要的东西。
如今的他,不再是那个需要靠夸张表情博取笑声的“关谷神奇”,也不是那个活在母亲期望里的“乖儿子”。他把前半生的压抑、痛苦、迷茫与和解,通通揉碎了,当作养料,浇灌进了自己的表演里。
所以,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台词,都带着一股从生活里摸爬滚打出来的生猛劲儿。他去拿奖,与其说是为了名利,不如说是一场献给天堂的汇报演出。那一个个奖杯,是他挣脱束缚后,为自己赢得的勋章,也是他与母亲之间,用一种全新的、自由的方式,达成的最终和解。
他终于,活成了自己最想成为的模样,也活出了母亲或许最想看到,却从未说出口的模样——一个真正自由、强大,且灵魂完整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