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四次才敢哭!陈芋汐一句话揭开她和全红婵的“假对手”真关系
夺冠四次才敢哭!陈芋汐一句话揭开她和全红婵的“假对手”真关系
没人想到,陈芋汐哭了,是在她拿下 第四枚金牌之后。
不是输的时候,不是被骂的时候。是赢了,终于赢了,才哭。
赛后,她抱着教练,眼泪一秒决堤,嘴唇在抖,声音在飘:“这次……没有小红,搭档也换了,我得扛下更多的东西。”
这句话一出口,全场静了。不是因为她赢了,是因为她终于说出了这几年压着自己的那块石头。
“万年老二”?她背后扛的,不止是输
陈芋汐不是天才吗? 13岁就被说是“老天赏饭吃”,动作干净得像机器。可自从 全红婵横空出世,在东京惊天一跳拿下满分,所有的灯光都往另一个方向打了过去。
她成了“陪跑”。
你说她没实力?她练跳水,是因为小时候身体太差,医生建议多运动。她一边发着 心肌炎,一边顶着训练强度。比赛跳砸了,她自己要求重跳,哭着也要跳。
可比赛一结束,网上一片“又是她第二”“她是不是该退了”。
尤其碰上饭圈那几年,只要全红婵一赢,底下就有“她才是真正的天才”,顺手带一句“陈芋汐是工具人”。
这些话她没回过。她不说话,但她的社交平台一度关闭了评论。
全红婵退赛,她终于有了自己的赛季
2025年,全红婵因伤退赛,陈芋汐站上了十米台。
她没说“机会来了”这种话。她只做了一件事——赢。
一个接一个,她拿下 四枚金牌,单人、双人她全扛,就像她自己说的:“我得扛更多东西了。”
她的每一次落水,都像是在堵回那些年被踩在脚下的声音。
可她赢得太晚了。不是能力不够,是观众早就习惯了她第二。
关系破裂?一句采访打脸所有“磕CP的粉转黑”
这次采访,她没有回避——“我和小红,已经不是搭档了。”
但她下一句,就把所有恶意剪辑都踩碎了。
她说:“我也知道她不在,我压力更大了。”
这不是埋怨,是承认失去了一个并肩作战的人。
更让人揪心的是,全红婵私下也说过——每次领奖都不敢太高兴,她怕陈芋汐难过。
这关系哪是“竞争关系”?根本就是互相撑着往前走的“战友”。
她们不是塑料姐妹花,是被逼着“分个高下”的好搭档。是被外界用“捧一踩一”硬生生撕开的亲密队友。
网友的嘴,能有多毒?
“她永远赢不了全红婵。”
“她哭是因为她知道自己不配。”
“她夺冠是因为全红婵没来。”
这类评论,陈芋汐看过。她没回应过。但她的教练回应了:“她一直都在拼,只是有些人不愿意看见她赢。”
其实明眼人都知道, 一个项目能有两个顶尖选手,是一种幸运。但有人偏不信。非要搞成你死我活的对立,才觉得热闹。
那场哭,不是脆弱,是放下
四冠之后,她哭了。
不是因为终于赢了,而是终于没人说她靠别人,终于能把这些年积在心里的硬东西——交出去。
有时候,人不是因为失败崩溃,而是终于成功,才敢情绪失控。
陈芋汐等这场哭,等了太久了。
全红婵还会回来,双人台可能不会再见
全红婵这次因伤缺席,未来是否归来还未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 “陈芋汐+全红婵”的组合或许不会再出现。
不是因为关系破裂,而是因为成长本就意味着分道。
她们都值得被尊重,别再用“她更好”来贬低另一个人。
不是每个冠军都需要满分,不是每个对手都必须有胜负。
她们早就赢了,只是有人不懂什么叫并肩。
留给观众的,不该是站队,而是掌声
一边是 四冠挂身、扛下质疑的陈芋汐,一边是 天赋炸裂、因伤休战的全红婵。
她们都在做自己该做的事。
别再拿她们当对立面了。
网暴、站队、造谣、引战,这些从来不是体育该有的样子。
两个好孩子,拼了命练跳水,不是为了给饭圈上演“宫斗剧”。
别让她们的努力,被键盘拉低了价值。
她们该有的——
是掌声,是尊重,是一句简单的: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