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歌手》突围赛播出后,舞台布置简陋如公司年会,选手表演缺乏激情,微博话题 #歌手突围赛敷衍# 迅速登上热搜,阅读量破亿。这场被网友吐槽为 “周五聚会” 的比赛,10 分钟内弹幕刷屏 “这是在应付差事吗?”,更有观众截图对比:“往届突围赛的紧张感荡然无存,连灯光都像临时拼凑的。” 从选手状态到晋级结果,这场备受期待的赛事为何沦为全网群嘲的 “剧本杀”?
敷衍感的致命一击,藏在细节的失控里。舞台背景板褶皱未平,选手走位频繁碰撞,甚至有观众发现林志炫的耳返出现明显杂音。单依纯在后台采访时直言:“感觉大家都在赶时间,连和声都对不齐。” 更讽刺的是,节目组为营造 “真实感”,竟让选手现场抽签决定演唱顺序,却被扒出 “签筒根本没打乱”。这种 “摆烂式制作” 让音乐博主感慨:“当《歌手》开始学《好声音》的套路,就已经输了。”
剧本争议的铁证,藏在晋级的魔幻里。孙楠演唱《悟空传》时多次破音,却以第一名晋级,而黄宣的《我要的幸福》被乐评人盛赞 “编曲层次感碾压全场”,最终却止步突围。最引发众怒的是 Grace 的淘汰 —— 这位美国歌手此前八期六次进入前三,却因一首中文歌《闪闪惹人爱》发音不标准被淘汰,单依纯当场黑脸:“她的真诚比任何技巧都珍贵。” 网友扒出节目组早有 “外籍歌手必须唱中文” 的隐形规则,而晋级名单与赛前泄露的 “内部预测” 高度吻合。
全球视角下的综艺困境,藏在模式的僵化里。对比《The Voice》通过盲选和导师战队制保持新鲜感,《歌手》的赛制创新乏力,连国际观众都在海外论坛质疑:“这还是那个代表中国音乐水准的节目吗?”。更值得深思的是,当韩国《Sing Again》以 “素人逆袭” 打破圈层,《歌手》却陷入 “流量为王” 的怪圈,连监制洪啸都承认:“竞争激烈到无法预测结果,但观众似乎更相信剧本。”
争议背后的行业真相,藏在商业与艺术的博弈里。支持者认为:“竞技综艺本就需要戏剧冲突,观众享受的是悬念而非绝对真实。” 反对者则痛批:“当黄丽玲、林志炫的实力表演被李佳薇的‘侥幸晋级’掩盖,音乐节目已失去灵魂。” 这种矛盾在全球综艺市场普遍存在 ——《X 音素》曾因过度剧本化导致收视率暴跌,而《乐队的夏天》靠真实表达逆风翻盘。《歌手》若想破局,或许该学学日本《红白歌合战》:放下胜负执念,回归音乐本质。
节目尾声,林志炫的《这样很好》以恢弘声线点燃全场,黄丽玲的《爱我还是他》让弹幕刷满 “封神”,这些瞬间本应成为音乐的高光时刻,却被 “剧本” 质疑蒙上阴影。正如网友所说:“观众要的不是完美无瑕的演出,而是能让人共情的真诚。当《歌手》开始算计观众,就已经输掉了比赛。” 你认为这场突围赛是剧本操控,还是纯属意外?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