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在北京一间不起眼的餐馆后厨里,一名15岁的少年一边忙碌着,一边大声对同事们说:“总有一天,我要开演唱会!”当时,没人当真,甚至还有人觉得他是在做白日梦,笑他不切实际。
而24年后的今天,这个少年已经成长为青年,站在了首都体育馆的舞台上,面对近万名观众,唱起了曾经的那个梦想。而当年那些嘲笑他的同事们,正坐在台下,目睹着这一切。
这场演唱会自官宣起就充满了争议。网友们纷纷批评他是在“割韭菜”,甚至指责买票的观众是“大冤种”。那么,为什么岳云鹏宁愿承受这些指责,也要坚持开这场演唱会呢?或许答案就藏在演唱会的名字里——“非要唱”,以及这24年如一日的坚持。
岳云鹏的梦想,从一开始就遭遇了重重冷水。14岁那年,因为家境贫困,岳云鹏不得不辍学,来到北京打工。做过看大门、学电焊,最长的一份工作是做服务员。那些年,生活就像厨房里油腻的墙壁,虽有些不堪,却也充满了滋味。
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唱歌。每当工作间隙,他总会在同事们面前大展歌喉,嘴里还不忘说:“我将来一定要开演唱会!”那些同事听了只是笑他:“嗓子倒是不错,可惜脑袋不太好使。”毕竟那个时候的岳云鹏,连温饱问题都得解决,还谈什么演唱会?
但他自己却一直相信,那个“我要开演唱会”的承诺,悄悄地埋在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后来,他遇到了郭德纲,这位改变了他命运的男人告诉他:“来,学相声吧。”舞台、观众、灯光和掌声,种种诱惑让岳云鹏决定加入德云社。
但他的相声之路并不顺利。甚至有人说他“不是这块料”。要不是师父郭德纲和师娘的力保,他可能早就被淘汰,回去继续端盘子了。没想到,这个没人看好的小伙子,最终一路逆袭,成功登上了春晚的舞台,还凭借《五环之歌》一炮而红。
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后,岳云鹏依然没有忘记那个年轻时的诺言——“我要开演唱会”。曾经的“痴心妄想”现在变得触手可及,他决定兑现这个承诺。于是,2025年5月,他宣布要举办一场个人演唱会,名字就叫“非要唱”。
他知道自己只是个相声演员,不是专业歌手,也不该举办这种演唱会。但就像演唱会的名字一样,他只是想给年轻时的自己一个交代:人生只有一次,他非要唱不可。
然而,网络上的非议却超乎他的想象。“开个演唱会比说相声还好笑!”“1580的门票,谁买谁是冤大头!”“这简直是欺师灭祖!”从宣布演唱会以来,关于他的批评从未停止。
但岳云鹏一点也不在意,因为他知道,这场演唱会并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歌唱水平,而是给24年前那个在后厨唱歌的少年一个礼物。有些人猜测,可能几乎没人愿意为他买票,甚至最后他得送票才能勉强填满座位。但等到演唱会正式开始,才会发现,现场竟然是人满为患,座无虚席。
观众们挥动荧光棒,和台上的岳云鹏互动,而他也用尽全身力气回应观众的热情。虽然岳云鹏的嗓音并不完美,有时跑调、忘词、进错拍子,但作为一名相声演员,他的情绪调动能力却是无可比拟的。
为了让观众觉得“值回票价”,他还不忘插入一些幽默的段子。例如,他自嘲地说:“我知道大家都是顶着压力来的。”这一句话,立刻逗得全场观众笑成一片。观众有任何要求,他都会尽量满足,就算是要求他唱已经唱到“想吐”的《五环之歌》,他也是笑着举起麦克风,满脸笑容。
他还是那个相声舞台上的“另类”,甚至让他的师父郭德纲和搭档孙悦亲自到场为他助阵。即使唱功不算专业,但现场的气氛却是非常热烈,观众们欢呼、嘶喊,最后竟然在散场时高呼“退票”,却依然笑着离开。
这场演唱会,既不像传统的演唱会,更像是一次老朋友之间的见面会。观众们的笑骂、欢呼、和叫喊,都是这场狂欢的组成部分。一个从饭馆打工的年轻人,成了相声明星,硬是要举办一场演唱会,虽然唱得并不出色,但却笑得很开心。
有人批评他糟蹋了音乐,有人说他玷污了艺术,但更多的人却是笑着笑着,眼眶湿润。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那个曾经也做过不切实际的梦,却被生活打击得无情醒来的自己。岳云鹏的演唱会,唱的并不是歌,而是普通人心中那股不甘心、不放弃的倔强。
或许,梦从来就不需要完美。就算跑调、就算被骂,又如何?至少他站在了台上,至少他没有让24年前的那句话,变成空洞的承诺。
演唱会结束后,岳云鹏穿着西装,笑得像个终于买到心爱玩具的孩子。24年前,在那个饭馆后厨唱歌的少年,终于站到了最闪耀的舞台上。
这场演唱会的票价值不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坚持或许很傻,但它值得;梦想或许遥远,但只要坚持,最终就能实现。
参考资料:
- 岳云鹏演唱会邀请24年前饭馆同事:十五六岁饭馆打工时,说过“总有一天我要开演唱会”——九派新闻
- 岳云鹏 “非要唱”巡回演唱会北京开唱,师傅郭德纲登台助阵,搭档孙越惊喜出场,二人现场说相声——大象新闻
- 岳云鹏演唱会票价引争议,网友吵翻了——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