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敲击声在凌晨三点的出租屋里格外清晰,辣糖拖动鼠标调整参数,屏幕中那只雪纳瑞犬的爪子终于不再扭曲成人手形状。她揉着发红的眼睛灌下今晚第三杯咖啡,窗外广告牌的光透进来,照亮桌角摊开的账本——上月团队总收入:21764元。
仙侠世界里,女主角突然跳上黄色挖掘机,抡起机械臂砸向妖兽;九尾狐妖的尾巴炸成蓬松的鸡毛掸子;主角的脸在不同镜头里随机切换如同开盲盒——这就是今年夏天血洗抖音的AI短剧**《九尾狐男妖爱上我》。从5月底上线至今,这部标着“AI生成”的癫狂作品收割1.8亿播放量**,网友边骂“离谱”边疯狂点击下一集。
当传统剧组还在为场地租金和演员档期焦头烂额,一群AI短剧制作人已悄然掀起一场“技术叛乱”。辣糖,一位专攻萌宠AI短剧的制片人,轻点鼠标生成《霸总雪纳瑞》的狗狗总裁镜头。她坦言:“一集1分钟内容,从构思到发布只要2小时。”她的团队仅4人,而同行小朱甚至单枪匹马撑起《末日安全屋日记》全集制作。
01 流量洪流中的“鸡毛掸子狐尾”
抖音用户@追剧猫 在《九尾狐男妖爱上我》评论区写道:“女主第8集换脸比我换口红还勤快”。这条获赞3.2万的吐槽背后,是观众对AI技术瑕疵的戏谑式接纳。剧中九尾狐的尾巴常呈现炸毛状态,被调侃为“被雷劈过的鸡毛掸子”;仙侠角色驾驶挖掘机拆妖怪老巢的荒诞画面,反而成为观众追更的动力源。
这种“以糙为荣”的审美反向助推数据飙升。截至8月5日,该剧在抖音单平台播放量突破1.8亿次,平均每集成本约33元。制作人小朱展示后台数据:当主角脸部在连续三集中保持稳定时,用户留存率下降15%——“观众开始期待技术穿帮带来的意外喜感”。
猎奇题材成为AI短剧的通行证。相较于真人短剧偏爱的霸总纯爱、保洁逆袭等套路,AI生成的《兴安岭诡事》融合东北五仙与丧尸元素,《宇宙肥肠》用黏土风格演绎星际美食战争。这些真人难以实现的设定,恰是AI的想象力试验场。
02 暴富神话与账本真相
“50元做3集!全职干月入50万!”这样的财富密码在短视频培训课和科技论坛疯狂传播。某知识付费课程广告宣称:“用白日梦AI生成狗血剧情,挂载小说推文链接,睡后收入自动到账”。
那些幻想“躺着赚钱”的入局者很快被现实痛击。小朱的《末日安全屋日记》单集制作成本近百元,当剧情涉及复杂动作场景时,费用还会飙升。辣糖团队全职投入月收入约2万元,与一线城市白领薪资持平。
流量分成?广告植入?付费课程?看似多元的变现通道实则狭窄。辣糖的萌宠剧接过泰国船面酱广告,单条报价2000元;她的AI制作课程每月营收不足8000元。短剧行业权威榜单“新腕儿”主编张女士指出关键矛盾:“技术卡脖子导致无法量产,当同行每分钟能拍40集真人短剧时,AI组还在为角色能否稳定流泪折腾整晚”。
03 大厂卡位战与政策转向
当个体创作者在盈亏线上挣扎时,科技巨头已展开军备竞赛。掌阅科技在5月机构调研中明确表态:正在布局AI短剧赛道,计划将海量网文IP转化为短剧资产。其战略清晰而冷酷——静待行业打通商业化路径,立即发动产能闪电战。
快手的百亿级投入掀开技术底牌。2025年7月,可灵AI推出《新世界加载中》单元故事集,7部作品横跨赛博朋克、东方水墨、黑色幽默等风格。其中《马丁症》讲述灵魂穿越者千年寻子的故事,单集播放破亿。更关键的是其工业级产能:1080p高清视频生成速度达5秒/分钟,较年初提升300%。
政策制定者正重新划定游戏规则。广电总局2025年2月发布的分类分层审核新规,将百万元级项目收归省级审查,30万以下作品由平台自审备案。6月启动的短剧分层审核制度直接绞杀劣质擦边内容,量子光年工作室的《749档案》因融合道家符咒与克苏鲁美学获得官方推荐。
监管利剑在7月再度出鞘。针对抗战题材微短剧,总局明文要求杜绝“我方超人化、敌方弱智化”的悬浮设定。某平台运营人员透露:“历史类AI短剧过审率从65%暴跌至22%,系统自动拦截关键词新增‘穿越篡改’‘虚拟史实’等条目”。
04 从恐怖谷到蜂群革命
去年此时,AI视频还是“恐怖片代名词”。辣糖团队制作的雪纳瑞犬常突然长出人手,场景扭曲如毕加索画作;为修正一个穿帮镜头,需反复“抽卡”几十次。如今底层技术迭代让画面稳定性飞跃,DeepSeek-R1的推理模型将提示词生成速度压缩40%,口型同步误差率降至3%以下。
真正的颠覆来自智能体协作生态。当行业还在惊叹马斯克的Grok实现30秒一键生成短视频时,中国团队纳米AI祭出“多智能体蜂群”技术——用户输入“末世异能者守护避难所”,系统自动组建虚拟制片团队:编剧智能体构建“资源争夺战”主线,绘图智能体设计装甲车废墟场景,配音智能体匹配中文方言与英文台词。
影视巨头爱奇艺的虚拟制作项目同比增长125%,自建数字资产库超3万件。“剧本工坊”30分钟啃完百万字小说,输出角色动机合理性报告;“影像工坊”将文字秒变场景概念图。效率提升300%的AI剧本系统,10分钟吐出一个完整剧本,已成为三七娱鱼集团的标配武器。
05 情感困局:塑料眼泪之谜
小朱在新作《长安秘案录》陷入创作瓶颈。剧中需要一场母女诀别的哭戏,AI生成的母亲眼眶通红却肌肉僵硬,“泪如雨下像滴眼药水”。他连续调整37组参数仍无法解决——这戳中行业最大痛点:AI能模仿皮相,难复制骨血。
“如果AI能让人物哭得令人心碎,格局会彻底颠覆”,小朱在工作室日志写道,“但五年内,主流仍是真人主演,AI做辅助”。情感共鸣的缺失让AI短剧陷于猎奇景观。网友追捧《九尾狐》的“鸡毛掸子尾巴”,本质和围观马戏团畸形秀同理——新鲜感一退潮,留存率断崖下跌。
技术派正试图暴力破局。纳米AI给智能体植入“情感记忆模块”,让虚拟角色记住被背叛时应咬紧后槽牙;爱奇艺解析《泰坦尼克号》沉船戏,拆解出瞳孔震颤频率与嘴角抽动角度的关联公式。然而当实验室数据遭遇真实观众,《新世界加载中》的悲情场景仍被吐槽“像AI捏造的塑料花”。
06 监管重拳与出海迷雾
广西新闻网7月30日刊发评论《“反智”不应成为流量密码》,直指部分AI短剧“用密集反智情节让人放弃思考”。文章举例“龙女掰鹿角炸着吃”的荒诞画面,担忧青少年观众误认此为仙侠常识。同日,某平台紧急下架17部涉及历史虚无主义的AI短剧,包括架空三国武将恋爱的《烽火俏佳人》。
出海航道同样迷雾重重。7月底,“《特朗普》微短剧海外狂收1.5亿美元”的新闻登上热搜,后被演员邵逸凡揭穿:“流传剧照是AI生成的假图,实际在ReelShort平台根本搜不到该剧”。这场闹剧暴露跨境监管盲区——当南京团队通过“北斗智影”平台向东南亚分发短剧时,AI生成的泰文字幕仍会出现文化禁忌词。
更现实的障碍在商业化闭环。北斗智影平台的6000名创作者需靠预生成口令追踪分佣,某部民国悬疑剧在马来西亚推广时,因伊斯兰教徒抵制剧中风水元素,导致链接转化率不足0.7%。平台负责人坦言:“宗教与伦理是AI最难逾越的墙”。
横店影视城外,某AI短剧团队蹲在马路牙子上盯数据。手机屏幕上,《九尾狐》最新集点赞刚破十万,但评论区飘满“脸又换了?”“尾巴像被雷劈过”的调侃。导演苦笑着熄屏:“观众当搞笑片看也行,至少在看。”
这场狂欢的裂缝已现。当纳米AI的智能体蜂群能自动生成10分钟连贯视频,当GIBO的系统让短剧成本暴跌70%,“技术奇迹”与“情感贫瘠”的撕扯愈发尖锐。掌阅等大厂囤积IP备战AI短剧蓝海,可若作品始终是“精致PPT剧”,万亿市场不过是镜花水月。
技术迭代从不等人类准备好。杭州某虚拟片场里,爱奇艺的AI正将实景扫描为数字资产,效率提升数十倍;而在普通人的手机端,Grok用30秒生成视频宣告“零门槛创作时代降临”。当所有人能2小时造一部剧,真正的稀缺资源不再是工具,而是打动人心的能力。
九尾狐的尾巴终会修得光滑如缎,但让观众为它落泪?那需要人类把灵魂摁进代码的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