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71岁的陈佩斯,在如今充斥着特效和流量明星的电影市场中,独辟蹊径,凭一部电影硬生生地打破了常规,票房一路飙升,直逼3亿大关!原本这个暑假,大家都指望着那些炫目的大制作,但陈佩斯却带着他的一部“戏台”,让整个市场为之一震。老实说,刚听说他要拍电影时,我还挺怀疑的——毕竟这么多年没见他拍戏了,他还能行吗?
一开始,这部电影的预售成绩糟糕得让人心慌,才26万的票房,简直是惨不忍睹。就连他的老搭档朱时茂都急了,公开表示“怕这电影没人看”。不过陈佩斯倒是挺淡定,劝朱时茂别紧张。没想到,上映仅仅两天,票房就突破了1亿,猫眼专业版的预测显示,它甚至有望冲破3.65亿!这波翻盘简直就是一场彻底的逆袭,谁也没想到!
为了这部电影,陈佩斯足足准备了13年。最早在2012年,他就萌生了拍电影的想法,并决定将自己演了多年的话剧《戏台》进行改编,尝试用电影的语言重新讲述这个故事。然而,筹资的过程并不顺利,面对多次的资金撤回,有的投资人甚至直言:“老爷子,现在谁还看你说相声、演小品?”这期间,他经历了六轮投资方更替,五次资金撤资。甚至在最困难的时候,他把自己位于北京的房子抵押,投入了超过一亿元的资金。这可不是做作,而是真正的拼命,人物杂志去年专门报道了这段陈佩斯“最后一搏”的故事。想想看,一个71岁的人,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地为这部电影打拼,真的让人感慨。
尽管最初的票房表现让人沮丧,但观众似乎并没有被打败,反而频频二刷、三刷,甚至有全家三代人一起去看。微博上有个帖子特别感人,一位爷爷带着孙子去看电影,结果电影结束时,爷孙俩竟然都红了眼眶。根据灯塔数据,这部电影的“家庭观影”比例明显高于同期其他影片,30岁以上的观众占比更是超过六成,这在暑期档中是相当少见的。
这部电影中,有一线演员,也有影帝级别的表演者,当然也少不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普通演员。他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将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比如,陈佩斯饰演的班主侯喜亭,他不仅仅是在演一个角色,而是将自己的坚韧与倔强都融入其中。作为一个年逾七旬的老演员,他不惜下跪做示范,甚至演得让人看了想哭。电影中的许多细节,都是他多年来舞台经验的积淀。虽然有些观众认为他还是带着点儿春晚小品的影子,但这一次,他的表演显得低调而真挚,尤其让人感动。
另外,杨皓宇饰演的吴经理虽然戏份不多,却堪称亮点。他那个小人物的形象演得栩栩如生——胆小、精明,处于强权的压迫下,他的一举一动都透露出那种无法抗拒的“算计”和“无奈”。他有一场戏,一边向军阀赔笑,一边偷偷给陈佩斯递眼色,真是充满了生活气息。
姜武扮演的军阀洪大帅,既能让人捧腹大笑,又能在一瞬间让你感受到他的威压。尽管他是一个典型的恶人,但姜武赋予了这个角色更多的层次感,既让人觉得他像个“大孩子”,又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无法忽视的压迫感。
而尹正为了塑造角色金啸天,特地减重20多斤,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个被毒品摧残的瘦弱男人。即便他身体虚弱,却仍不失那个戏曲演员的“气场”。他的一场戏,尽管嗓音沙哑,但当他一开口,仍然让全场安静,坚韧的倔强力道扑面而来。
黄渤饰演的街头混子大嗓儿,虽然是个小人物,却非常生动,演得完全是个老练的市井人物。特别是当他误将军阀当作戏迷,毫不顾忌地对其进行戏剧性点评时,画面真是充满了笑点。
余少群饰演的男旦凤小桐,是整个戏班中的“纯净之星”。他不需要多说什么,仅凭一身戏服和那副经典的旦角韵味,便赢得了观众的心。尤其是他在最后的那场戏中,几乎没有任何音效和慢镜头,仅凭一个简单的动作和眼神,就打破了观众的心防。那一幕,他的跳河不仅是自我牺牲,也是他理想的象征。许多观众说,这一刻眼泪无法抑制,因为他跳的不是河,而是那份心中的理想。
为什么《戏台》能够如此逆袭?它改编自陈佩斯多年演绎的话剧版本,从2016年首演至今,已经在全国巡演了超过300场,场场爆满。这些年,剧本早就经过观众的检验,电影版并非简单的搬演,而是重新设计了镜头语言与节奏,打破了传统电影“快餐式”的套路。
更重要的是,电影如今太过依赖流量和特效,剧情的深度和情感的打磨往往被忽视,而《戏台》则凭借其情感的真挚、对传统文化的传递以及那种“有笑有泪”的深度,反倒成了稀缺品。豆瓣8.0分,尽管不算爆高,却已经是在当今电影市场中很不容易的成绩。许多评论者看完后都开始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什么才值得我们为之坚持?
这也印证了一个事实:年轻人并不是不爱传统文化,而是看你如何呈现。通过这部电影,戏曲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生命力,也证明了好内容永远能够打动观众,甚至带来意想不到的票房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