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的情节走向,卢少骅从头到尾就是个心机满满的人。他靠着毒品生意赚得盆满钵满,却始终想着离开这个圈子,寻求更大的机会。到了大结局时,他对K哥和古斯特的态度天差地别,一个用50亿的货交换了断交,一个则只送了点辣酱。表面看似不公平,但实际上却是他精心设计的棋局,暴露了他的野心与心思。卢少骅不是个正面人物,处事冷酷、抛弃同伴,完全由利益驱动。赚钱对他来说不再是目标,名声和权力才是他真正渴望的。
首先,卢少骅的背景也不是简单。他年轻时依靠化学技术入行,五年时间里,他生产了大规模的冰毒,赚钱多到用不完。起初,他与K哥合作,K哥曾救过他一命,俩人分担风险,K哥负责保护和销售,卢少骅则提供技术支持。合作的几年里,他们积累了不少财富。然而,K哥总是以恩情压人,甚至以假死事件威胁卢少骅。尽管心里不满,卢少骅也并没有马上反抗,但他早就有了脱身的计划。毕竟,卢少骅的技术和能力足够他和其他人合作,根本不需要K哥。
在与K哥的合作中,马英子也充当了中介角色,她在两人之间传递消息,甚至帮K哥提供了卢少骅餐厅的具体位置。卢少骅早就意识到她和K哥之间的关系有些不清不楚,这让他感到自己被监视着,逐渐想要摆脱这一切。
直到大结局前,警方查获了12吨冰毒,价值约30亿。这批毒品原本是由龙哥负责,但却转手给了K哥,结果一切都泡汤了。龙哥慌乱之下找到古斯特,企图通过他与卢少骅建立联系。卢少骅起初对冈萨雷斯(古斯特的中介)并没有太大兴趣,不过冈萨雷斯提出,他掌握全球最大的化学实验室,并表示单纯做毒品生意并非长久之计,这引起了卢少骅的兴趣。毕竟,他的技术能力已无法再为他带来新的突破。于是,卢少骅便带冈萨雷斯参观了自己的实验室,展示了一种新的镇痛药研究成果,强调其利润将远超毒品。冈萨雷斯对这一新项目赞赏有加,卢少骅的信心也随之爆棚,第二天就请对方吃饭,饭局地点选了一家街边小馆,还特意推荐了免费辣酱。冈萨雷斯吃得津津有味,卢少骅则借机表示,愿意送出10箱辣酱作为礼物。实际上,这10箱辣酱背后藏着深意——它是卢少骅的“测试”,目的是要确定冈萨雷斯和古斯特是否能接受他的风格。这辣酱虽然简单,却具有象征意义,是卢少骅在新伙伴面前建立控制权的手段。
为什么对K哥这么大方呢?因为他们的关系建立在恩情与利益的交织上,而恩情已经还清,利益自然也要分清楚。所以,卢少骅才决定送出这批50亿的货,彻底断绝与K哥的关系。而这批货,对于卢少骅来说,不仅仅是钱,更是他技术能力的体现,是他对K哥的最后一笔“分手费”。相比之下,送给古斯特的辣酱则更像是一个试探,甚至是在探测新合作伙伴是否能顺应他的节奏。辣酱代表着卢少骅的商人心态,务实且直接。
至于卢少骅的接地气表现,实际上是商人思维的体现:老伙伴需要用重金斩断,而新人则可以用小礼物拉近关系。卢少骅虽然外表冷酷,但这其实是一种理性的决策。对于古斯特来说,卢少骅早已准备好镇痛药的样品,并表示三个月后会开始大规模生产,利润巨大。如果古斯特等不及,他甚至可以帮助除掉K哥,立即展开合作。这瓶样品,代表的是未来的巨大商机。辣酱只是个开胃小品,真正的“主菜”是这瓶具有巨大潜力的液体。
接下来的事件更加剧了卢少骅的复杂性,他将罗炳章安置到茂国,却未料罗炳章一家遭到灭口。K哥在这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派人将罗炳章一家抹杀,卢少骅愤怒之下,加速了自己的脱身计划。警方的网紧随其后,最终缴获了11.99吨冰毒,而卢少骅也在逃亡途中被捕。出乎意料的是,在卢少骅被捕时,警方从他身上发现了那瓶样品液体,他甚至自信地表示,自己可以帮助警方立下大功。
随着K哥的暴死、王林的自杀以及林强峰的牺牲,整个网络最终崩塌。而卢少骅在死刑面前也笑得从容,认为自己是最终的赢家,然而实际上一切都已尽失。剧中通过这一系列事件传递了一个深刻的现实:毒品交易没有赢家,只有无尽的牺牲和失落。
卢少骅的最终命运,可以看作是一种野心的反噬。他从技术起家,却因过于追求权力而毁了自己。50亿货物象征着他与K哥的清算,而辣酱则是对古斯特的一次试探。两者的区别在于他们的关系阶段:对老伙伴,他要用大钱来切断联系;对新伙伴,他用小物来拉近距离。最终,卢少骅深知,光有权力并不能控制一切,必须同时给予“甜头”。然而,他始终忽视了警方的逼近,最终却只能在死刑面前无力回天。
剧集揭示了毒品交易的残酷,也警示了那些暴富后仍想掌控一切的人。卢少骅最终的失败,正是对那些过度野心和控制欲的警醒。